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刚

作品数:30 被引量:213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地质
  • 6篇盆地
  • 5篇桂西北
  • 4篇地质意义
  • 4篇岩石
  • 4篇石炭
  • 3篇地层
  • 3篇断层
  • 3篇右江盆地
  • 3篇上泥盆统
  • 3篇同沉积断层
  • 3篇晚古生代
  • 3篇金矿
  • 3篇化石
  • 3篇古生代
  • 3篇斑岩
  • 3篇成矿
  • 2篇地层划分
  • 2篇找矿
  • 2篇中北部

机构

  • 28篇广西区域地质...
  • 13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桂林工学院
  • 3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北京离子探针...

作者

  • 30篇陆刚
  • 9篇胡贵昂
  • 8篇彭阳
  • 6篇张能
  • 6篇潘艺文
  • 5篇陈懋弘
  • 4篇李乾
  • 4篇许华
  • 3篇黄祥林
  • 3篇白晓
  • 3篇钟锋运
  • 3篇乔秀夫
  • 3篇黄位鸿
  • 3篇李玉坤
  • 3篇李新华
  • 2篇李容森
  • 2篇刘苏桥
  • 2篇章雨旭
  • 2篇陆济璞
  • 2篇唐专红

传媒

  • 9篇地质论评
  • 4篇南方国土资源
  • 3篇桂林工学院学...
  • 3篇广西地质
  • 2篇矿床地质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地质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世界有色金属
  • 1篇华南地质与矿...
  • 1篇地质通报
  • 1篇2005年青...
  • 1篇2006年华...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桂西北晚古生代地层中的毗连不整合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桂西北右江地区广泛发育碳酸盐岩孤立台地,台地边缘发育大量沉积岩脉、角砾岩体、台地边缘同沉积正断层、及局部地层缺失造成的特殊界面,各要素之间的成因关系一直有争论。毗连不整合是指因同沉积断层作用使平坦地形变成强烈起伏的陡坡地形,粗碎屑物质快速沉积于地形凹处,新沉积的地层与早先坡下的较老基岩横向相接,因此造成新老地层之间的不整合,多形成于构造不稳定地区。国外地质学家最初将其识别为普通的角度不整合、陆架边缘不整合或者台地边缘不整合等等,国内地质学家也注意到了这类特殊界面,但在一些野外露头上观察其为断层面,而在另一些露头上观察其为侵蚀间断(不整合)面,由此产生争论:这类特殊界面是断层还是不整合?并产生很多名称:同构造沉积不整合、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围限断裂带、角度不整合接触带、陡崖式假不整合、事件沉积不整合、超覆不整合、构造窗和飞来峰等等,迄今为止没有统一。笔者等在研究广西晚古生代孤立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沉积岩脉和角砾岩体的过程中,发现特殊界面与沉积岩脉和角砾岩体关系密切,并发现如果将这些特殊界面归类于传统不整合面,均有与地质事实相矛盾的地方,因而认为其应重新归类。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者等在凤山剖面的同一露头上观察到关键地质现象:特殊界面下部具断层特征,上部具溶蚀间断特征,因此认为其是遭受溶蚀的同沉积断层面。其成因是:同沉积构造十分活跃,使同沉积断层面上部来不及被新沉积物掩埋而遭受水下溶蚀,从而形成巨大地形起伏,造成新老地层横向相接,与Davis毗连不整合概念吻合,据此将这类特殊界面统一命名为毗连不整合。随即发现桂西北晚古生代地层内部广泛发育毗连不整合,并且发现晚古生代地层与下伏寒武系、及上覆三叠系之间也是毗�
彭阳陆刚
关键词:同沉积断层晚古生代桂西北
右江盆地二叠纪生物礁时空分布和沉积构造演化新知被引量:25
2006年
笔者等在右江盆地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研究了二叠纪海绵礁、藻礁的分布、时代、岩石类型、发育特征及发展演化,取得了新的认识,认为沿大小台地边缘断续发育的礁滩相沉积,是一套具有成因联系、密切相关的广义礁灰岩组合;礁灰岩主要形成于高水位期;成礁时代始于早二叠世紫松期晚期,并一直延续至晚二叠世末,划分为三个造礁期。完整连续、环状的礁滩相带及台缘沉积岩墙群、假不整合构造的分布、发育特征,证明右江盆地从泥盆纪至三叠纪是连续发育的沉积海盆;包含于三叠系中的晚古生代地层是孤立碳酸盐台地沉积,是原地系统,而非后期推覆构造形成的无根异地系统。
陆刚胡贵昂张能张耿潘艺文彭阳
关键词:生物礁二叠纪右江盆地
广西古美测区1∶5万区调主要成果被引量:2
2011年
桂西地区古美测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本查明了测区地层格架、岩浆岩分布及时代、主要构造形迹特征、矿产分布规律以及盆地充填演化历史,主要取得了如下4个方面的进展:(1)查明测区晚古生代-中三叠世具有多阶段继承性发展演化的特征,完整的记录了华力西-印支期由裂至聚发展演化过程;查明早泥盆世晚期-中晚泥盆世存在台地前缘斜坡-盆地型、台地边缘型、远岸台地型、台地内部缓斜坡(或台洼)型四种类型的沉积;查明红泥坡地区寒武系的沉积特征,指出其应与桂北寒武系序列对比,发现其对测区晚古生代沉积分异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晚古生代地层中的大量多期次形成的沉积岩脉研究,获得了大量研究右江盆地演化和全球超大陆裂解的重要地层古生物学证据;在二叠纪环台地边缘发现的大量海绵藻礁滩建造丰富了中国南方二叠纪海绵藻礁的资料;首次发现了中上二叠统海绵礁灰岩与下三叠统罗楼组灰岩、中三叠统百逢组碎屑岩三者间的古岩溶超覆不整合接触关系;在下三叠统底部识别出一套广泛分布的与P/T界线发生的全球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后的生物复苏、环境变迁密切相关的钙质微生物岩,将其作为非正式地层单位——"作登层"填图;对布兵第四纪盆地沉积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按成因从老至新划分为浔江组、白沙组、望高组、桂平组或临桂组。(2)采用"岩性+时代"填图方法对测区岩浆岩的构造背景进行了调查研究,新发现四个中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小岩株、岩枝;首次发现花岗斑岩小岩枝与泥盆系郁江组泥质岩的"侵入状"接触关系。(3)对测区进行全面区域地质构造调查,基本查明了测区褶皱、断裂的分布、形状、产状及多期次构造活动与构造叠加特征,建立了构造格架,新发现浅层次大型滑脱构造及大规模的钙质糜棱岩-韧性剪切变形带
周开华陆刚陈春芳田青蒋亮李新华吴立河
关键词:地层划分对比岩浆岩区域地质构造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广西乐业泥盆系—石炭系沉积碳酸盐岩脉及地震事件沉积的新发现被引量:4
2015年
广西右江盆地发育多个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在各台地边缘广泛发育同沉积断层及沉积碳酸盐岩脉,常常发育地震事件记录。在广西乐业台地边缘上泥盆统融县组鲕粒灰岩、藻粘结灰岩等地层中新识别出多条晚泥盆世沉积灰岩脉:玛瑙纹状灰岩脉、白云岩脉、微晶灰岩脉及藻灰岩脉等,新识别出早石炭世海百合茎灰岩脉(内部结构呈高密度颗粒流状新类型),同时观察到同沉积断层及同生角砾岩、层内断错及原地震裂岩等,为沉积碳酸盐岩脉的成因提供新的证据,同时表明在乐业台地边缘,至少有两次同沉积正断层的活动,一次发生在晚泥盆世,诱发了脉及围岩均为晚泥盆世融县期的沉积碳酸盐岩脉、层内断错及原地震裂岩;一次发生在早石炭世,诱发的脉为早石炭世尧云岭期,围岩为上泥盆统融县组的沉积灰岩脉及伴生角砾岩。展示了在广西右江盆地发生张裂背景下,乐业台地边缘同沉积正断层活动,诱发地震事件,同时伴生张裂隙,即沉积灰岩脉的构造-沉积过程,是广西右江盆地在晚古生代伸展过程的历史记录。
彭阳陆刚
关键词:地震事件
右江盆地三叠系的极低级变质作用与变形构造——以天峨地区为例被引量:4
2007年
右江盆地三叠纪槽盆相浊流沉积岩系广泛遭受过低级、极低级变质作用,变质变形构造发育,形成了具有规模呈带状展布的低变质强变形构造岩区带,劈理构造常密集发育构成劈理构造变形带.其中,强变形带剪切变形强烈,出现了明显塑性流变,构成碎屑岩质脆韧性剪切变形带.变质变形程度或级别与地层时代或岩层在地层柱中的位置相关,自下往上变质级别依次降低、变形强度递进增强.反映了区域低变质强变形作用是在"伸"、"缩"、"剪"构造机制背景下,以葡萄石-绿片岩相为特点,从区域埋藏型变质开始发生演变到剪切带内变质,不断向前递进发展变化的特征,是区域变质作用和强动力变质作用的复合变质作用.
陈暑荣陆刚张能陆国斌莫丽群
关键词:韧性变形右江盆地
藏北羌塘中北部红脊山地区蓝闪石+硬柱石变质矿物组合的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56
2006年
蓝闪石+硬柱石是羌塘中北部红脊山地区首次发现的呈北西—南东走向展布的硬柱蓝闪片岩带中典型的低温高压变质矿物组合。蓝闪石呈浅蓝灰色,纤柱状;硬柱石无色,多呈团块状,较均匀地与蓝闪石混杂分布。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蓝闪石主要为铁蓝闪石和青铝闪石,硬柱石为较典型的硬柱石。硬柱蓝闪片岩呈(透镜状)构造岩块分布,与围岩呈断层接触,原岩主要为变质玄武岩及少量辉(长)绿岩、基性火山碎屑岩,围岩为变质砂岩、板岩和少量碳酸盐岩。红脊山硬柱蓝闪片岩带伴有构造混杂岩发育,二者共存构成红脊山地区北羌塘甜水河陆块与南羌塘查多岗日陆块之间的分界线。
陆济璞张能黄位鸿唐专红李玉坤许华周秋娥陆刚李乾
广西大化金伯利岩类岩石的岩石学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产于广西大化县的金伯利岩类岩石钾镁煌斑岩及金伯利斑岩,经岩石化学、重砂、岩矿鉴定、电子探针等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为SiO_2(42.60%~42.69%)、Al_2O_3(10%~11.07%),K_2O>Na2O、K/Al=0.874 6~1.037 9、K/Na=4.970 7~5.215 6;主要矿物含铬,有含铬金云母(Cr_2O_31.05%~1.72%)、含铬橄榄石(Cr_2O_30.1%~0.64%)、含铬透长石(Cr_2O_30.06%~0.2%)、含铬透辉石(Cr_2O_30~0.1%)、铬尖晶石、碳硅石等;岩石中微量元素Cr(404.9~478.6)×10^(-6)、Ni(168.6~222.9)×10^(-6)、Co(28.27~39.75)×10^(-6)、Nb(36.55~50.19)×10^(-6),含量较高。岩石具同种矿物多世代结构、煌斑结构、卵斑结构,基质具隐晶质-显微球粒状结构、显微柱粒状-显微放射状结构、显微席状交织结构。岩中包体(捕掳晶、捕掳体)含量高,包体种类既有同源包体亦有异源包体。
郑翔彭懋媛胡贵昂陆刚黄祥林
关键词:钾镁煌斑岩化学成分矿物成分
藏北羌塘中北部红脊山地区蓝闪石+硬柱石变质矿物组合的特征及其意义
蓝闪石+硬柱石是羌塘中北部红脊山地区首次发现的呈北西-南东走向展布的硬柱蓝闪片岩带中典型的低温高压变质矿物组合.蓝闪石呈浅蓝灰色,纤柱状;硬柱石无色,多呈团块状,较均匀地与蓝闪石混杂分布.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蓝闪石主要为铁...
陆济璞张能黄位鸿唐专红李玉坤许华周秋娥陆刚李乾
关键词:蓝闪石硬柱石
文献传递
桂西大新地区中部寒武系球接子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2020年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近年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时,于桂西寒武纪地层新采获了Chuangia等一批三叶虫、小壳类及遗迹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丰富了桂西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化石的内容,对区域地层划分对比、古生物群、沉积环境和古地理、大地构造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区域地质、岩石地层特征、化石资料及地质意义等方面来阐述球接子化石的发现对广西寒武纪地层划分的意义,还从古生物、生物相等方面来反映大新及其西北、南东寒武纪地层的相互关系和沉积相、古生物群的变化规律。
钟锋运陆刚韦新球白晓潘艺文白云峰黄祥林凌绍年
桂西北地区石英斑岩脉白云母^(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4
2012年
华南西部右江褶皱带内部燕山晚期岩浆岩主要为成群分布的基性-超基性岩墙群和超酸性岩脉带。本文对桂西北巴马—凤山—凌云一带的石英斑岩脉进行了斑晶白云母40Ar/39Ar法测年,获得凤山弄黄北东向岩脉的40Ar/39Ar坪年龄为(95.59±0.68)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95.0±1.0)Ma;巴马北西向岩脉的坪年龄为(96.54±0.70)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95.91±1.1)Ma。上述年龄代表了岩脉的侵位年龄。这些年龄数据进一步证明右江褶皱带及其周缘燕山期岩浆活动集中于80~100Ma之间,暗示该区晚白垩世发生了大规模的岩石圈伸展减薄事件。华南西部晚白垩世花岗质岩浆活动与大规模的锡多金属成矿有关,因此桂西北地区石英斑岩集中出露的地方是否具有寻找深部锡多金属矿的前景值得关注。同时,该期岩浆活动是否与以卡林型金矿为代表的低温热液矿床有成因上的联系尚需更多矿床地质和年代学资料的证实。
陈懋弘陆刚李新华
关键词:石英斑岩岩石圈伸展桂西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