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美萍
- 作品数:93 被引量:406H指数:12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健康成人血清总IgE和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及意义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成人血清总Ig E和变应原特异性Ig E,分析测定值在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其科学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36例,其中男347例,女189例,19-60岁(中位数38岁),均无变态反应性疾病和全身系统性疾病的症状及病史。血清总Ig E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总Ig E水平≤100 k U/L为阴性,〉100 k U/L阳性。特异性Ig E检测采用荧光免疫法,以吸入性变应原过筛试验(Phadiatop)为测定指标,Phadiatop 0级为阴性,≥1级为阳性。结果健康成人的血清总Ig E水平为1.14-1 703.70(中位数37.18)k U/L,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总Ig E阴性占72.52%,阳性占27.48%。健康成人的Phadiatop测定值为0.01-59.50(中位数0.05)k U/L,男性与女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Phadiatop阴性占82.09%,阳性占17.91%。各年龄组之间血清总Ig E水平、特异性Ig E水平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9,P=0.225)。血清总Ig E水平与特异性Ig E水平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683(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总Ig E阴性388例中,Phadiatop阴性368例(94.85%),阳性20例(5.15%);血清总Ig E阳性147例中,Phadiatop阳性75例(51.02%),阴性72例(占48.98%)。结论在该健康成年人群中超过1/4者血清总Ig E水平高于100 k U/L,而对吸入性变应原致敏者不到1/5。血清总Ig E与特异性Ig E二者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血清总Ig E水平低于100 k U/L对筛查排除变应原致敏有较大价值,但总Ig E水平高于100 k U/L时无法明确机体是否为致敏状态,需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合理评价。
- 袁源吴中飞巢长江陆美萍田慧琴程雷
-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E变应原健康志愿者
- 颏下动脉带蒂皮瓣应用解剖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解剖颏下动脉带蒂皮瓣,观察颏下动脉及其伴行静脉的走行和可能存在的变异及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并了解其支配区域组织的大小以及皮瓣所能覆盖的范围。方法取15例(30侧)新鲜汉族成人头颅湿标本,动脉系统灌注混有红色染料的乳胶,静脉系统灌注混有蓝色染料的乳胶,进行大体和显微解剖,用游标卡尺测量及统计分析,主要参数包括:颏下动脉及其伴行静脉起始部直径、颏下动脉长度及主要分支、与主要体表标志的关系等,观察典型和变异标本并照相留存。经动脉灌注黑色墨水,观察颏下皮肤染色的范围,测量并统计颏下皮瓣的最大长度和宽度,观察皮瓣所能覆盖的范围。结果颏下动脉恒定地起源于面动脉,平均长度(69.1±7.47)mm。其自面动脉发出处动脉直径为(1.6±0.47)mm,沿途分支为(6.5±1.09)支,其中支配二腹肌前腹分支较多并相对粗大,平均直径(1.1±0.25)mm。距离下颌骨下缘距离(5.4±1.63)mm。所有标本均只有一支颏下静脉伴行颏下动脉,均回流至面静脉。其静脉起始部位直径为(2.3±0.58)mm,距离下颌骨下缘距离为(15.4±3.29)mm。颏下皮瓣的大小因人而异,最大为84.6 mm×53.5 mm。结论颏下动脉是颏下皮瓣的主要供血动脉,是面动脉恒定的分支。该皮瓣血液供应丰富,易取材,可以作为头颈部修复与重建材料的良好选择。
- 陈曦张永杰陆美萍尹林尹林
- 关键词:外科皮瓣颏下动脉
- 变应性鼻炎防治中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北京)
- 2024年
- 尽管国内外变应性鼻炎(AR)诊疗指南均一致认可“防治结合、四位一体”的治疗策略,但是相对于过敏原检测、抗过敏药物治疗、过敏原免疫治疗(AIT)而言,人们对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研究较少、文献数量也不多。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的中青年专家们集体撰写了本共识,以期为临床医生进行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提高AR防治效果。
- 王洪田杨钦泰叶菁余少卿许元腾孟娟杨玉成唐隽洪海裕顾瑜蓉刘文龙张维天王向东张立强许昱魏欣陈建军左可军安云芳刘锋李勇王天生陆美萍孟粹达谢志海孙悦奇邱前辉曾明许成利王英杨艳莉徐睿喻国冻石照辉叶惠平孙亚男张天虹雍军杭伟谭国林孙娜杨贵巴罗姜彦娄鸿飞叶青王学艳李华斌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环境控制健康教育
- 非变应性鼻炎与变应性鼻炎临床特征分析和比较
- 目的分析和比较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特征以及伴随疾病。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主诉鼻塞、流涕、喷嚏和鼻...
- 陆美萍朱鲁平程雷
- 抗IgE单抗治疗变应性鼻炎专家共识(南昌,2022)被引量:8
- 2022年
-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辅助型T细胞2(T helper type 2,Th2)驱动的鼻黏膜炎症性疾病。AR主要以鼻用激素、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为主,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过大,疾病反复发作,逐年加重,且容易并发过敏性哮喘。目前,国际上有多项研究证实,抗IgE治疗能够较为有效且安全地应用于AR等疾病的治疗。为了规范并促进临床医生对抗IgE单抗治疗AR的认识和应用,基于国内外指南及近年相关研究报道,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制定了抗IgE单抗治疗AR的专家共识。本共识从AR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与IgE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出发,以奥马珠单抗为代表,详细阐述了抗IgE单抗治疗AR的具体机制、应用方案和注意事项,以期为进一步提升AR的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 叶菁徐睿邱前辉杨贵陈建军曾明余少卿李健杨玉成王洪田王向东姜彦王天生赵可庆张维天孟娟孟粹达许元腾谢志海孙悦奇唐隽文译辉石照辉许成利王英刘锋杨艳莉陆美萍娄鸿飞喻国冻叶惠平魏欣孙斌安云芳孙亚男顾瑜蓉张天虹巴罗孙娜罗庆邓玉琴杨钦泰许昱李华斌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免疫球蛋白E
- 咽异感症的喉镜观察和食管上括约肌压力检测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观察咽异感症的喉部特点及食管压力变化,探讨咽异感症与食管上括约肌(UES)压力变化的关系。方法对42例咽异感症患者(病例组)进行食管压力检测和喉镜检查,并与35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的UES静息压是(65.31±15.02)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4±9.52)mmHg(P<0.05);而两组间UES长度差异不明显。喉镜检查病例组72.0%的患者喉部有异常体征,而对照组仅14.2%有异常体征。结论咽异感症与食管上括约肌高压关系密切,并且表现特异性的喉部体征。
- 陈军徐洁洁陈曦王美峰陆美萍张红杰
- 关键词:咽异感症喉镜检查
- c-Met和MMP-9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Met、MMP-9的表达,评估c-Met、MMP-9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分析c-Met、MMP-9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Met和MMP-9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2%和53.3%,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16%和24%(P<0.05)。c-Met的阳性表达率在喉鳞状细胞癌的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病理分级、有无颈淋巴结转移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MMP-9的阳性表达在喉鳞状细胞癌的不同临床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Met和MMP-9的表达呈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c-Met和MMP-9的过度表达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龚健灵徐洁洁乔明哲陈曦陆美萍
- 关键词:喉鳞状细胞癌
- 用声不当或过度致发声障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被引量:17
- 2004年
- 陆美萍徐洁洁
- 关键词:发声障碍声带息肉声带小结
- TGF-β通路基因3-UTR多态性在中国人群变应性鼻炎中的关联研究
- <正>目的microRNAs是一类内源性短链非编码的小RNA分子,可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3''''非编码区(UTR)部分或完全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本研究检测及探讨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转化生长因子(TGF)β...
- 陆文敏陆美萍程雷
- 文献传递
- 功能性发声障碍的喉镜观察及声学、空气动力学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 观察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的喉镜图像、嗓音声学特征及空气动力学变化,探讨其在功能性发声障碍诊断、分类中的价值。方法 对78例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和5 0例正常成人进行喉镜检查,并对嗓音元音信号/a :/进行声学和空气动力学测试,观察喉部图像特征,分析声学和空气动力学参数特点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根据颈部及喉镜检查结果将功能性发声障碍分为高功能性发声障碍及低功能性发声障碍两组。高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基频升高,平均气流率降低。低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基频降低,平均气流率增加。所有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频率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标准化噪声能量(NNE)较正常增高,最大发声时间(MPT)均缩短。91.0 3%的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嗓音信号中出现正常声学特征。声谱图均表现为谐波及共振峰不规则、断裂甚至消失,噪声成分增加等。结论 采用喉镜、声学和空气动力学检测方法有助于功能性发声障碍的分类。
- 黄卫徐洁洁陈曦陆美萍
- 关键词:功能性发声障碍声学分析空气动力学喉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