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芳
- 作品数:16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放射科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塞病肠病二例
- 2014年
- 例1患者女,63岁,反复腹痛十余年,加重1个月余。实验室检查:血清运铁蛋白1.97 g/L,CD3阳性细胞比例80.0%,CD8阳性细胞比例36.5%,ESR 48 mm/1 h,T 细胞斑点试验阴性,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阴性,CRP 水平正常。CT 检查示回盲部、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肠壁轻度增厚,局部肠腔狭窄,增强扫描示前述增厚的肠壁异常强化。肠镜检查示回盲部至结肠肝曲黏膜粗糙,散布形状不规则的溃疡且有脓苔附着,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黏膜粗糙,充血水肿,散在纵形溃疡和形状不规则的溃疡,表面亦有脓苔附着,局部肠腔轻度狭窄。肠镜活组织病理检查示回盲部和结肠急慢性炎性反应,降结肠隐窝脓肿,少量渗出坏死,炎性肉芽组织形成,部分区域可见小静脉和微静脉炎。诊断为白塞病肠病。
- 王迩诺陆芳卢晨滑炎卿
- 关键词:白塞病肠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乙状结肠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肠腔狭窄
- 脑膜中动脉沟骨管的解剖学与 CT 成像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脑膜中动脉沟骨管的解剖学特点和 CT 表现,为神经外科手术中保护脑膜中动脉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应用解剖学和 CT 评估的依据。方法(1)由复旦大学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提供成人颅脑湿标本15例,开颅探查骨管,观察骨管的毗邻特点,测量骨管两个端点的距离;用金属铝丝标记骨管的位置并对颅骨行薄层 CT 扫描,使用曲面重建技术对骨管进行重建并测量骨管的长度,与颅脑湿标本测量结果进行对照。(2)回顾性研究头颅 CT 平扫或增强检查的200例患者400侧脑膜中动脉沟的头颅薄层 CT 数据,由2位医师评估双侧骨管的存在,探讨判别结果一致性;对骨管进行曲面重建,直观展示骨管形态。结果(1)15例标本中共发现骨管7侧,其中连续型6侧,间断型1侧;骨管长度0.94~3.06 cm,平均2.05cm ;顶点距颞骨颧弓垂直距离平均为4.67 cm,距颧突点水平距离平均为4.32 cm;低点距颧弓垂直距离平均为2.99 cm,距颧突点水平距离平均为3.24 cm。 CT 曲面重建颅骨测量骨管长径平均为2.10 cm,与标本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CT 曲面重建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骨管走行及其长度,2位医师通过对骨管解剖学的研究对CT 判别骨管存在有高度一致性(Kappa 值=0.96)。结论骨管 CT 的表现可为判断骨管解剖学形态提供可靠依据。经翼点入路进颅手术术前薄层 CT 检查及曲面重建可以有效显示骨管的形态学,在打开颅骨时可以根据术前 CT 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骨管,从而避免损伤走行于骨管中的脑膜中动脉。
- 李仕红姜时泽陆芳嵇鸣林光武叶春涛孙奕波钱海珍胡杰谭德炎滑炎卿
- 关键词:神经解剖学测颅法脑膜中动脉
- 64层CTA评价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能力: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显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敏感度、特异度,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2年5月到我院行CTA检查,并经随后的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1支或以上冠状动脉完全闭塞(100%狭窄)和次全闭塞(95%~99%狭窄)病人,判断CTA检测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的准确性.并以Rentrop分级法为标准评价CTA的误漏诊情况。结果冠状动脉闭塞或次全闭塞病人共58例.24例病人CTA发现有1支或以上CCC建立,27例病人CAG发现有1支或以上CCC建立,以CAG为金标准,64层CTA发现CCC的敏感度为85.16%(23/27),特异度为96.77%(30/31)。CTA漏诊的14处均为CAG1级,CTA误诊的6处包括CAG1级1处、CAG2级4处,CAG3级1处。CAG和CTA对CCC的分级标准间存在较高的一致性(K=0.844,P〈0.05)。结论64层CTA可粗略地评价冠状动脉闭塞病变和侧支循环。
- 陆芳齐琳毛定飚陈阳李铭滑炎卿
- 关键词:侧支循环血管造影术X线计算机
- MDCT对吸入性肺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吸入性肺炎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和医疗机构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associated pneumonia,HCAP)的常见表现形式,但由于其诊断往往较困难,其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评估。该研究旨在探讨吸入性肺炎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8例吸入性肺炎患者的MDCT资料,该研究中将吸入性肺炎定义为满足:①存在误吸危险因素(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②胸部CT提示存在肺部炎症或气道内异物阻塞的证据。结果 28例中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17例;肺实变影21例,多位于两下肺背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者7例;胸腔积液12例;肺不张24例;在所有上述病变中,横断面上病变的分布情况为:前部4例,后部15例,弥漫性分布9例;头足方向的病变分布情况为:上部2例,中部3例,下部15例,弥漫性8例;两侧的分布情况为右侧15例,左侧11例,双侧2例;可观察到气道内异物阻塞者6例。结论吸入性肺炎的HRCT具有特征性,炎症表现以下肺背侧分布为主,可表现为磨玻璃影、肺实变、支气管血管束增厚、胸腔积液及肺不张等。观察到气道内异物阻塞者为直接征象,MDCT能准确显示病灶的细节,从而确定吸入物的类型和所在位置,为做出正确诊断和积极的临床干预提供了依据。
- 陆芳李铭滑炎卿
- 关键词:吸入性肺炎
- 探讨老年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的HRCT表现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老年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CPFE)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CPFE的患者(n=70)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n=40)及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n=30)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气肿呈小叶中心型肺气肿26例(37.1%)、间隔旁型肺气肿62例(88.6%)、肺大疱型10例(14.4%)、全小叶型肺气肿4例(5.7%)。纤维化改变呈网格影者20例(57.1%)、蜂窝影者20例(28.6%)、磨玻璃影者38例(54.3%)、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者8例(11.4%)、胸膜下线者7例(10.0%)。另有21例(30%)患者表现出慢支合并肺间质改变。CPFE患者与COPD患者之间以间隔旁型肺气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PFE的两肺纤维化影像形态学改变与IPF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FE更多表现符合寻常型间质性肺炎或脱屑性间质性肺炎致肺内纤维化改变。结论 CPFE具有相对特异的HRCT表现,仔细观察肺气肿的类型、两肺纤维化表现形式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对其做出快、精、准的影像学诊断。
- 陈亚男陆芳滑炎卿
- 关键词:老年高分辨CT影像分析
- 胸膜凹陷征量化分析在外周孤立性肺结节CT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通过量化分析的方法,探讨胸膜凹陷相关切迹( NNPI)在孤立性肺结节( SPN) CT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诊治的90例CT发现有NNPI的SPN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42例,女48例;年龄31-76岁,平均58岁。 SPN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应用GE 4.4工作站后处理软件测算SPN及NNPI相关参数:SPN体积( V)、NNPI牵拉程度最大的横断面积( Smax)以及结节所在 Smax的横断面中心与NNPI顶点连线的距离( d)。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计算结节的牵拉系数K=( Smax· d)/V。分别计算出良恶性结节的K值,应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判断其统计学差异。作出K值的ROC曲线,计算其在判断良恶性结节中的最佳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并与两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采用盲法阅片所得出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进行纵向比较。结果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证实Smax、V及d三者具有相关性,Smax与V具有中等程度正相关性(r=0.65,P〈0.05),与d存在高度负相关(r=-0.83,P〈0.05)。腺癌的K值高于炎性肉芽肿、结核、真菌性肉芽肿、错构瘤等良性 SPN 的 K 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 =-3.57、-4.09、-3.19、-2.97,P值均〈0.01);而炎性肉芽肿、结核、真菌性肉芽肿、错构瘤之间的K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ROC曲线分析得出K值的cut-off值为0.052,曲线下面积为0.852,通过K值法判断结节的良恶性所得出的最佳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78.0%、92.5%、92.8%、77.1%、84.4%,而医师直观阅片所得出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64.0%、82.5%、82.1%、64.7%、72.2%,K值法得出的各项数据均高于医师形态学判断方法。�
- 陈武飞孙奕波陆芳毛定彪王迩诺滑炎卿
-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胸膜凹陷
- 白塞病进展累及中枢神经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6年
- 白塞病是系统性血管炎性疾病,易发生血管栓塞,可累及脑实质和血管。本文回顾1例白塞病患者忽视了"三级预防"即既病防变,出院后迅速累及中枢神经病案,总结经验教训,对有发生血管栓塞高风险因素的白塞病患者需要及时干预。
- 陈永陆芳管剑龙
- 关键词:白塞病血管炎核磁共振
- 原发性肝细胞癌供血动脉的能谱CTA与DSA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比较宝石能谱CT血管成像与DSA对原发性肝癌供血动脉的判定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拟行经导管化疗栓塞术的患者49例,术前均行能谱CT肝脏动脉血管成像和DSA检查。4位独立的审阅医师按照5分评分法分别对能谱CTA和DSA影像对原发性肝癌供血动脉的把握程度进行评分,并采用受试者特性曲线(ROC)分析两者的区别。以手术医师综合分析能谱CTA、DSA影像及术后1周平扫CT影像后的诊断为标准,记录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原发性肝癌供血动脉显示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49例患者中共选取了83例可疑为肿瘤供血动脉的血管,其中52例被证实为肿瘤供血动脉,31例被证实为非肿瘤供血动脉。能谱CTA的ROC曲线下面积(AZ=0.9954)明显高于DSA(AZ=0.84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A的肝癌供血动脉判定的敏感度为96.63%,特异度为96.77%,精确度为96.69%,阳性预测值为98.05%,明显高于DSA(75%,73.39%,74.40%,82.54%)(P<0.05)。结论能谱CT血管成像对原发性肝癌供血动脉的显示优于DSA。
- 孙奕波毛定飚李铭白爱国陈武飞齐琳任庆国高丰杨艳丽陆芳滑炎卿
- 关键词:双能量CT肿瘤供血动脉血管成像
- 白塞病并发肺血管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白塞病并发肺血管病变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诊断要素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收治的13例白塞病合并肺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和CT表现的特点。结果13例患者CT显示肺血管栓塞11例(10例同时合并肺动脉瘤)、弥漫性肺小管炎l例、肺出血1例,其中9例合并心包积液、6例合并胸腔积液、8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合并心脏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胸部MSCT结合肺动脉造影(CTPA)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地显示以上病变的各种表现:肺动脉瘤表现为肺动脉的局限性扩张,扩张部分的强化程度和方式与正常肺动脉相仿;肺血管栓塞表现为强化的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影;弥漫性肺小血管炎表现为多发棉絮状磨玻璃影;肺出血表现为以出血部位为中心的磨玻璃影。结论白塞病合并肺血管病变的CT表现多样,MSCT对诊断白塞病合并肺血管病变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检查与常规随访的首选手段。
- 陆芳管剑龙史景云毛定飚滑炎卿
- 关键词:白塞病血管炎计算机断层扫描
- 双能量CT血管成像与 DSA 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化疗栓塞术中的协同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双能量 CT 血管成像( DECTA)与 DSA 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术中协同应用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放射科采用 TACE 术治疗的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0例,女28例,年龄47-84岁。按照完全随机化分组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在 TACE 术前不行 DECTA 检查;观察组50例,在 TACE 术前行 DECTA 检查,并行 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对2组患者术中查找肿瘤供血动脉数量、术中选用导管数量、对比剂用量、减影采集序列次数、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剂量辐射乘积和超选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8例均完成检查和 TACE 术。2组TACE 术的超选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查找肿瘤供血动脉数量上,观察组(2.72±0.89)条多于对照组(1.88±0.74)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选用导管数量、对比剂用量、减影采集序列次数、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和剂量辐射乘积方面,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对腹腔动脉变异及肝外寄生血管为肿瘤提供血供的显示,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出现手术并发症,而对照组中有4例术中出现上腹部急性疼痛。结论 DECTA 与 DSA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协同应用是合理、可行的操作方案。
- 孙奕波殷世蒙李铭陈武飞毛定飚孙荣跃杨皓吴勘华陆芳滑炎卿
-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数字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