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雄伟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华侨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腹膜
  • 1篇原发性腹膜后...
  • 1篇诊断中应用
  • 1篇脂肪
  • 1篇脂肪肝
  • 1篇肿瘤
  • 1篇冠状
  • 1篇冠状动脉
  • 1篇冠状动脉狭窄
  • 1篇腹膜
  • 1篇腹膜后
  • 1篇腹膜后肿瘤
  • 1篇256层CT
  • 1篇CCA

机构

  • 3篇暨南大学
  • 2篇吉林省东辽县...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作者

  • 3篇陆雄伟
  • 3篇周学军
  • 2篇刘娅
  • 2篇何武
  • 1篇朱宇辉

传媒

  • 1篇求医问药(下...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多排螺旋CT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定量诊断脂肪肝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9例临床明确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例作肝脏CT平扫,测量肝脏、脾脏CT值,用CT阈值和肝内血管相对密度对比及肝/脾CT值比值分别进行定量分析。结果:56例轻度脂肪肝,肝脏平均CT值49HU(39~57HU);23例中度脂肪肝,肝脏平均CT值30HU(22~38HU);10例重度脂肪肝,肝脏平均CT值13HU(-8~25HU)。用CT值阈值定量诊断的正确率是66.3%;用肝血管相对密度指标定量诊断正确率为93.2%,用肝/脾CT值比值诊断脂肪率为96.6%,前者与后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073,P<0.01)。结论:肝内血管相对密度和肝脾CT值比值较CT值阈值在脂肪肝的定量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朱宇辉周学军陆雄伟
关键词:脂肪肝
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应用256层CT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对比分析在冠状动脉狭窄中应用256层CT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 CCA)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36例怀疑为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在未经药物治疗之前,首先采用256层CT扫描诊断,之后采取CCA明确诊断,对比两种检查结果,分析256层CT检查准确性、敏感性以及优势。结果以CC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诊断中、重度狭窄的冠状动脉均有很高的准确率和敏感性,两者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析256层CT诊断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效果,与CCA检查并没有显著差异,且无创、伤害小,更适合检查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可向临床推荐。
周学军刘娅何武陆雄伟梁金基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256层CTCCA
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2来院治疗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I检查,观察所有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病例有39例确诊,确诊率为97.50%,病理检查结果为恶性26例(65.00%),良性为14例(35.00%),肿瘤直径为(12.35±1.85)cm;CT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3%和92.00%;CT可见脂肪肉瘤17例、纤维肉瘤14例、平滑肌肉瘤5例、恶心淋巴瘤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可提高其检出率,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周学军刘娅何武陆雄伟梁金基
关键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多层螺旋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