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卓

作品数:8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1篇弹簧圈
  • 1篇弹簧圈治疗
  • 1篇蛋白
  • 1篇电刺激
  • 1篇电刺激疗法
  • 1篇调制中频
  • 1篇调制中频电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动脉闭塞症
  • 1篇动脉夹层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性病
  • 1篇胸骨
  • 1篇胸骨柄
  • 1篇血管

机构

  • 8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吉林市中心医...

作者

  • 8篇陈卓
  • 4篇赵丛海
  • 2篇谢丽娟
  • 2篇刘莹
  • 2篇李东原
  • 2篇赵航
  • 1篇庞灵
  • 1篇于伟东
  • 1篇李淼
  • 1篇李桂杰
  • 1篇高宇飞
  • 1篇尹健
  • 1篇孙立波
  • 1篇张金男
  • 1篇杨松柏
  • 1篇崔娜
  • 1篇秦治刚
  • 1篇于庆江
  • 1篇陈浩
  • 1篇刘伟明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双支架技术结合弹簧圈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一例报道
病例患者,男,54岁。因突发头痛13天入院。病人发病后急诊在外院住院治疗,行头部CTA检查,诊断为左侧椎动脉动脉瘤,行脑室外引流术及对症支持治疗,发病11天时患者动脉瘤再次破裂,其间患者呼吸间停,给予气管切开等治疗改善,...
于伟东赵丛海李东原许东辉吴冰孙立波李淼陈卓陈浩于庆江
关键词: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支架结合弹簧圈
文献传递
调制中频电刺激预防额叶皮层损伤术后排尿障碍被引量:1
2011年
留置导尿是神经外科术前必做的侵入性操作,术后尽早拔除尿管、恢复排尿功能、减少或杜绝额叶皮层损伤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是神经外科医生主要任务之一。本文探讨颅脑术后应用中频电刺激恢复排尿功能的疗效。
赵航赵丛海李桂杰庞灵陈卓佟鑫
关键词:电刺激疗法调制中频电排尿障碍尿路感染快速康复外科
脑卒中吞咽困难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20年
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我国每年约有240万例新发脑卒中出现[1],其中有50%-70%的存活者会遗留偏瘫、失语、吞咽困难、昏迷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卒中相关性肺炎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相关文献[3]报道称,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最高可超过50%,此类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30%,同时也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刘莹陈卓
关键词:卒中相关性肺炎吞咽困难存活者病原学诊断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
脑室胸骨分流术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7年
虽然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手术近年来逐渐普及,但脑室腹腔分流术仍然是治疗脑积水的主要手段。传统的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心房分流术等仍有较高的失败率,文献报道约29%-59%的病人术后几年发生分流失败。国外学者最新研究表明:胸骨柄可作为静脉通路进行胸骨内输液而成为脑脊液分流的理想载体。脑室胸骨分流术在我国内地尚未见提及,国际文献中也鲜有报道。最近,
陈卓赵航高宇飞谢丽娟秦治刚金星一赵丛海
关键词:分流术脑室镜胸骨柄腹腔端病例报告脑脊液常规
花姜酮对神经母细胞瘤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021年
花姜酮是从野生生姜中提取的倍半萜类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其对癌细胞的增殖、凋亡有一定的调节作用[2]。本文旨在探究花姜酮对神经母细胞瘤(neoblastoma,NB)细胞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SH-SY5Y和SK-N-DZ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别采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率及周期分布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Caspase)-3、Caspase-9、β-actin蛋白表达量;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 cell lymphoma/leukemia-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因表达量。
陈卓孙利波宋操杨福伟
关键词: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半胱氨酰X蛋白倍半萜类化合物流式细胞术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同型半胱氨酸在预测卧床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血液在静脉血管内非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回流,同时引起静脉壁发生炎症性病变。下肢DVT是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造成严重的致残性后遗症并提升威胁生命安全的肺动脉栓塞症(PE)风险,其早期死亡率仅次于癌症、PTE和心脏疾病,是导致住院患者残疾及生命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1,2]。
刘莹陈卓赵晴李松涛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炎症性病变静脉壁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早期死亡率
血管内皮功能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变化在糖尿病肢动脉闭塞症中的表达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功能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监测和评估糖尿病肢动脉闭塞症病情变化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入院的75例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程分为一、二和三期组,各25例,并纳入2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其体内一氧化氮、内皮素1、6-酮-前列腺素F1a和血栓素B2水平变化,并运用高分辨率超声对患者及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进行检测,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性。结果:随着病程变化,健康对照组与三组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相比较高,一、二和三期患者的EDD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期患者的EID值较健康组、一期及二期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期与三期患者IMT与对照组相比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病程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空腹血糖水平、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变化可反映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病程发展,可作为这临床诊断与监测的参考指标。
谢丽娟陈卓崔娜尹健杨松柏
关键词: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血管内皮功能
立体定向与简易定位颅内置管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仪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和应用简易marker定位法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HICH)2种术式的优缺点,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中等量HICH的合理术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因HICH急诊入本院行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患者43例,依照患者家属意愿,采用立体定向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治疗20例(立体定向组),应用简易marker定位法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治疗23例(简易定位组),均为中等出血量(30~70mL)的基底节区HICH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第1和3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管在血肿腔内的长度、术后置管精确度、术后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与简易定位组比较,立体定向组患者术后置管精确度、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和术后6个月GOS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3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等量HICH患者,立体定向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临床效果确切。及早清除颅内血肿可能更有利于改善患者HICH远期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郝铮刘楠王路李东原赵丛海刘伟明陈卓张金男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吸引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