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孟
-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翼状胬肉术后眼前节结构改变观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后前房深度、房角的变化。方法:原发性翼状胬肉30例30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手术前后分别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测量术眼中央前房深度以及前房上、下、鼻、颞四个方向的房角开放距离(angle open distance,AOD)及房角开放度数(open angle,AA),并观察眼压。结果:术前与术后的眼压分别为15.17±10.6,16.23±2.61mmH g;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2.28±0.39,2.33±0.24mm;四个方向的AOD及AA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前房深度及房角改变不明显。
- 华峰李正义陈吉孟侯国挻杨立善黄援臻
-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翼状胬肉切除术眼前节结构
- 手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对角膜创面上皮修复及其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按数字表法将128例患者(128眼)随机分成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两组患者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组64例64眼术中加用0.2 mg/mL 丝裂霉素 C(MMC)辅助治疗。观察角膜创面上皮修复速度,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观察两组术后胬肉的复发率。结果术后两组移植片平整,结膜瓣边缘愈合良好。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分别为(2.13±0.37)d、(2.87±0.41)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91,P <0.01);术后复发率分别6.25%、4.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P >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MMC 可导致角膜上皮愈合延迟。
- 华峰李正义陈吉孟侯国挺
- 关键词: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丝裂霉素C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2月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67例439眼,根据术式不同分为3组,单纯胬肉切除术组86例95眼,单纯胬肉切除+丝裂霉素-C组112例12...
- 华峰李正义陈吉孟侯国挺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 华峰杨立善李正义陈吉孟
- Nd:YAG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泪道引流管植入术治疗泪道阻塞被引量:5
- 2012年
- 泪道阻塞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主要以溢泪、溢脓等为主要症状,并可导致角膜溃疡、内眼术后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其治疗方法很多,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近年来对泪道阻塞的治疗已引起广大眼科同道的重视,都在努力探索,不断改进治疗方法。
- 华峰杨立善李正义陈吉孟候国挻吴苇莎戚雪敏
- 关键词:泪道阻塞YAG泪道引流管激光成形
- 翼状胬肉术后巩膜坏死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4年
-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手术切除仍为主要治疗方法,但单纯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高达20%-50%[1]。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可以减少术后复发,但近几年有关MMC导致巩膜溶解、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的报道逐渐增多,且治疗非常棘手[2-3]。本文报道2例治疗经过,并复习文献探讨其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 华峰李正义陈吉孟侯国挻
- 关键词:翼状胬肉手术治疗巩膜坏死
- 高度近视与ABO血型抗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通过对高度近视患者进行ABO血型相关性分析,了解各血型与高度近视发病的关系,指导高度近视的治疗与预防。方法:对70例高度近视患者与72例体检者(对照组)采用试管凝集法进行ABO血型检测,分别进行男女性别及血型分布比较。结果:高度近视血型分布为O>B>A>AB,女性多于男性,A血型抗原与O血型抗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9510,P<0.05),其它各血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高度近视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A型抗原的遗传因子与防止高度近视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也揭示对于O型血女性应更加重视近视的预防与治疗,将对预防高度近视的发生可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 华峰吴苇莎杨立善李正义陈吉孟候国挺戚雪敏
- 关键词:高度近视ABO血型
- 过敏源分析在瞬目增多儿童中的应用
- 2021年
- 目的研究2013年-2018年浙江苍南县瞬目增多症状儿童的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 E,s Ig E)筛查情况、分析sIgE的分布及其结果为阳性儿童的临床特征,为临床病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院近年来筛查出587例瞬目正常儿童和415例瞬目增多儿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IgE,在不同年龄组间进行比较,并对sIgE结果阳性的瞬目增多儿童进行临床分型及特征汇总分析。结果 415份血清标本中s Ig E增高为69.88%(290/415),s Ig E增高儿童结合症状和体征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的65.54%(272/415)。导致瞬目增多的原因分型显示以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为主,以眨眼、揉眼为主要症状。年龄分布以幼童组为主,所有患儿主要变应原分布以屋尘螨、粉尘螨、无爪螨,牛奶和鸡蛋白为主,吸入变应原s Ig E检出率高于食入变应原。多数患儿变应原阳性≥4种。结论过敏性结膜炎是引起儿童瞬目次数增加的重要原因,吸入性过敏原为过敏性结膜炎的主要变应原。
- 陈吉孟华峰李正义陈宝伟
- 关键词:儿童血清特异性IGE
- 复杂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 目的:探讨复杂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最佳时机、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41例(41眼)复杂外伤性白内障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前B型超声像图特征,根据术中眼内情况比较两者的一致性;观察术后视力和并发症,并探讨影响术后视力恢...
- 华峰陈吉孟李正义侯国挺
-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
- 2016年
- 目的:观察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检查结果对翼状胬肉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85例(85眼)原发性翼状胬肉,随机分为试验组46例,以UBM检查结果指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对照组39例,采用传统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患者舒适度及复发率。结果术后两组移植片均平整,结膜瓣边缘愈合良好。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23.06±1.87) min和(30.63±2.4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P=0.000);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分别(2.13±0.37) d和(2.87±0.4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P=0.002);术后患者不适感评分分别为0.89±0.39和2.43±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3,P=0.025)。随访6个月,两组均未见复发病例。结论翼状胬肉术前行UBM检查可有效识别翼状胬肉对角膜的浸润和粘连情况,有利于彻底清除翼状胬肉头部,具有指导意义。
- 华峰陈吉孟李正义侯国挺
- 关键词:翼状胬肉超声生物显微镜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