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东
-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Cyr61在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Cyr61在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属生物医药领域。本发明还涉及Cyr61抑制剂在制备银屑病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了Cyr61在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中的表达,并采用特异性Cyr61siRNA序...
- 陈向东李宁丽沈佰华火蓉芬汪蓓青吴品茹沈征宇徐慧
- 文献传递
- 共刺激分子异常介导寻常型银屑病免疫失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通过检查外周血免疫细胞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表达格局,分析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可能发生的免疫异常。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抽取外周血并分离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cytes,PBMC),采用RT-PCR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86、B7H1、Foxp3、T-bet、GATA-3指标进行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查两组外周血清中IL-12、IFN-γ、IL-17、IL-2、IL-10、IL-9、IL-22、IL-6、IL-13、IL-4、IL-5、IL-1β、TNF-α含量。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组PBMC中Foxp3和GATA3表达低于正常人群,但T-bet表达增高(P<0.05)。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NF-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寻常型银屑病患者CD86相对表达量(0.3636±0.1003)明显高于对照组(0.1061±0.03883)(P<0.05);而B7H1相对表达量(0.06876±0.03145)明显低于对照组(0.3401±0.1152)(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h1亚群增加、TNFa水平增高,而Th2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亚群明显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 cells,APC)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增加而共抑制分子B7H1降低,提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体内存在的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由于其APC功能异常所致。
- 朱玉洁沈征宇褚美琴李宁丽王宏林陈向东
-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抗原递呈细胞共刺激分子T细胞亚群
- 寻常型天疱疮皮损组织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23和IL-17在寻常型天疱疮(P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PV患者皮损组织和健康人皮肤组织中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和IL-23的表达及CD163^+巨噬细胞的分布。结果 IL-23^+细胞的染色与CD163^+巨噬细胞的染色重叠。PV患者真皮中IL-23^+ CD163^+细胞和IL-17^+细胞在每个视野(×200)中的平均数分别为80.17±5.42和48.17±8.03,而正常人真皮中分别为29.50±4.45和9.50±3.3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真皮层中IL-23^+细胞数和IL-17^+细胞数存在相关性(r=0.945,P<0.001)。结论 CD163^+巨噬细胞是IL-23重要分泌源;IL-23和IL-17在PV患者皮损组织中高表达,IL-23/IL-17细胞因子轴在PV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苏文婷王宏林费烨汪蓓青徐慧陈向东
- 关键词:寻常型天疱疮巨噬细胞TH17细胞IL-23IL-17
- 爱贝芙联合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凹陷性瘢痕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07年
- 凹陷性瘢痕多由于皮肤、皮下组织或深部组织缺损、创伤愈合所致,由于皮肤表面有明显凹陷,尤其发生在面部时,严重影响美观。临床上引起凹陷性瘢痕的常见原因有痤疮、水痘、疱疹、外伤、激光去痣等。以往应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凹陷性瘢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皮肤表面仍有凹陷。笔者应用超脉冲CO2激光联合填充剂爱贝芙(artecoll)治疗凹陷性瘢痕,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 汪蓓青陈向东刘健航沈征宇徐慧张振费烨
- 关键词:瘢痕凹陷性CO2超脉冲爱贝芙
- 双模式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82例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观察双模式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双模式Nd:YAG激光治疗82例女性黄褐斑患者,总治疗次数为5次,每次间隔2周,治疗结束后由医生及受试者本人对激光治疗进行疗效评价,并随访12周记录复发情况,对各相关影响因素与治疗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2例患者治疗前黄褐斑平均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MASI)评分(12.58±6.55)分,5次激光治疗后降为(7.72±5.13)分,随访12周后的平均MASI评分为(8.14±5.82)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ood灯下分型(P=0.003,OR=6.062)、心境情况(P=0.027,OR=3.791)、防晒霜使用情况(P=0.003,OR=3.544)与疗效相关;而表皮型(P=0.025,OR=9.223)、心境平和(P=0.030,OR=6.757)、防晒霜使用情况(P=0.001,OR=9.702)、起病年龄(P=0.004,OR=8.937)与复发情况相关。结论:双模式Nd:YAG激光是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手段。皮损表浅、保持心境平和、养成良好的防晒习惯是黄褐斑激光治疗疗效及降低复发的有利因素,起病年龄早是降低复发的有利因素。
- 夏栩琼费烨沈征宇陈向东
- 关键词:黄褐斑影响因素
- 强脉冲光联合E光提高嫩肤疗效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联合E光在改善皱纹和毛孔粗大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2例经过2次IPL治疗皱纹和毛孔粗大改善不明显的患者进行自身对比研究,治疗侧采用IPL联合E光(Polaris型)的方法,对照侧单用IPL。治疗3次后观察疗效。结果18例患者联合治疗处较对照皱纹和毛孔改善的程度更明显,皮肤更光亮;8例患者两侧均改善但无差异。6例双侧均无效。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IPL联合E光较单用IPL能更好地改善皱纹和毛孔粗大等皮肤问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陈向东汪蓓青刘健航沈征宇徐慧张振
- 关键词:自身对照研究
-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与核糖核酸酶修饰碲化镉量子点探针对黑素瘤A375细胞的靶向研究
- 2013年
- 目的制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与核糖核酸酶(RNaseA)修饰的碲化镉(CdTe)量子点(quantumdot,QDs)的纳米探针,观察其对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的靶向效果。方法利用微波加热方法得到核糖核酸酶修饰的碲化镉量子点(CdTeRQDs),再化学键合偶联RGD多肽得到RGD—CdTeRQDs纳米探针,通过透射电镜、粉末晶体衍射、荧光光谱仪和紫外吸收光谱仪检测其相应物理和光学表征。体外培养A375细胞,通过SPSS软件统计分析MTI"实验结果,确定用于细胞成像的RGD—CdTeRQDs探针浓度,与A375细胞共同孵育15min,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成像的结果研究RGD—CdTeRQDs纳米探针与A375细胞之间结合的特异性。结果用微波加热方法制备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的CdTeRQDs纳米探针,通过化学偶联成功构建RGD—CdTeRQDs纳米探针,MTT实验结果表明,用20、40、80nmoFL的RGD—CdTeRQDs探针与A375细胞孵育12、24、36和72h后,20nmol/L的RGD—CdTeRQDs在12h内对A375细胞的生命活动影响最低;选择20nmol/L的RGD—cdrreRQDs进行荧光成像实验,发现偶联RGD多肽的CdTeRQD纳米探针对A375细胞有明显的主动靶向效果。结论成功制备RGD—CdTeRQDs纳米探针,该荧光分子探针可以主动靶向A375细胞。
- 陈晓罡张振费烨陈向东
- 关键词:分子探针蛋白质转运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
- 运动对于防晒指数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研究运动对防晒指数(SPF)的影响,以利于指导防晒霜的合理使用。方法:将24位志愿者的背部划分为4块区域,1块用于测试最小红斑量(MED),另3块以标准剂量涂抹防晒霜。实验环境温度为29~32℃,试验期间志愿者进行2次运动,并分别于0.5 h、4 h、8 h时进行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并测试即时最小红斑量(UVB-MED)。SPF的计算公式为UVB-MED/MED。结果:模拟夏季的运动环境下,防晒霜的SPF 8 h后衰减了73.9%,4 h后衰减了51.1%,运动后用毛巾轻拭汗液对SPF的衰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对防晒霜的SPF有一定影响。
- 夏栩琼陈向东胡跃费烨
- 关键词:防晒指数紫外线防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