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春

作品数:12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省博物馆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历史地理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出土
  • 5篇曾侯乙
  • 5篇曾侯乙墓
  • 3篇玉器
  • 3篇战国
  • 3篇西周
  • 2篇漆器
  • 2篇明代
  • 2篇出土漆器
  • 1篇代玉
  • 1篇音乐
  • 1篇银器
  • 1篇玉料
  • 1篇玉佩
  • 1篇玉器鉴赏
  • 1篇玉文化
  • 1篇战国时期
  • 1篇首饰
  • 1篇随葬
  • 1篇天文

机构

  • 12篇湖北省博物馆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湖北美术学院
  • 1篇湖北省文物考...

作者

  • 12篇陈春
  • 3篇黄凤春
  • 2篇朱勤文
  • 2篇罗泽敏
  • 1篇陈丽新
  • 1篇林戈

传媒

  • 3篇湖南省博物馆...
  • 2篇宝石和宝石学...
  • 2篇东方博物
  • 1篇文物天地
  • 1篇江汉考古
  • 1篇艺术市场
  • 1篇人文论丛
  • 1篇宝石和宝石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曾侯乙墓若干漆木器定名及用途补议被引量:2
2010年
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些漆木器的定名及用途问题还可进一步研讨。本文结合楚墓相关漆木器资料,认为曾侯乙墓出土"碗形穿孔器"当属马纛之类,"长方形漆木杆"应是长柄羽翣之柄,"透雕圆木器"似当归属车器。
陈春
关键词:曾侯乙墓
出土战国“对开同型”玉佩初探被引量:1
2011年
"对开同型"器是指从一块玉料上一剖为二制成的两件造型相同、大小相当、纹饰基本同样的成对玉器。本文重点从玉器切割痕、纹理、糖色等角度讨论了战国对开同型玉佩的特征等问题。战国时期佩戴的玉组佩使用了一定数量的对开同型玉佩,彰显了组佩对称、和谐的风韵与内涵。
陈春
关键词:战国玉佩
试论曾侯乙墓出土漆器的制作和纹样特征被引量:2
2010年
战国时期是古代漆器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阶段。曾侯乙墓属战国早期楚国的附庸曾国的国君墓,其出土漆器数量多,品类全,文化内涵相当丰富。本文结合战国楚墓出土漆器,对曾侯乙墓漆器在制胎、造型、纹饰(附纹样图谱)及装饰技法等方面的特征试作研讨。
陈春
关键词:曾侯乙墓漆器
国君之礼 旷世之美——曾侯乙墓出土漆器述略
2023年
曾侯乙墓漆器数量多、种类全,其用料考究,制作精良,纹饰精美,大气端庄,是战国漆器的光辉典范,代表了当时漆器制造的最高水平。通过对曾侯乙墓饮食器、乐器、生活用器、兵器、丧葬用具等各类代表性漆器的形制特征、纹饰风格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了解曾国音乐、天文成就的贡献,展示曾侯乙墓漆器的无限魅力。
陈春林戈
关键词:曾侯乙墓漆器音乐天文
试论曾侯乙墓漆棺画饰中的“宇宙”主题
2004年
1978年在湖北随县发掘的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楚附庸曾国的国君墓。~①墓中出土了一大批珍贵文物,为研究战国时期曾、楚历史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史料。曾侯乙墓出土器物的纹饰十分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是当时绘画艺术和人文思想的杰出体现。本文拟就曾侯乙墓漆棺画饰中的图案,谈谈个人的看法。据《曾侯乙墓》报告,曾侯乙墓主棺有内、外两重,并随葬有21具陪葬棺。
陈春
关键词:附庸战国时期图案
“新文科”背景下古代玉器鉴赏课程建设思路
2023年
“新文科”作为我国推进新时代文科教育的重要举措,相关专业的综合型人才培养需要满足时代需要和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古代玉器鉴赏课程应基于多种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提高普适性艺术教育的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需要,在课程建设中突出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科交叉发展,融入新的教学方法,从而以多种路径解决当前古代玉器鉴赏课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古代玉器鉴赏课程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罗理婷陈春
关键词:玉器鉴赏课程
明荆端王次妃刘氏墓出土的银器被引量:2
2015年
1956年发掘清理的湖北蕲春荆端王次妃刘氏墓出土一批银器,有银壶、盂、盏、盒、葫芦瓶及银钱、银锭、银法子等,其中银壶、银盏及银锭、银法子等皆有铭刻。荆端王次妃刘氏墓银器现藏湖北省博物馆,属目前湖北出土最重要的明代银器。本文对这批银器进行了较全面的整理,以期为研究明代蕲春荆王府历史及相关制度提供参考资料。
陈春陈丽新
关键词:墓葬银器明代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出土玉龙的工艺研究
2022年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和图腾,从中国古玉器及其玉文化中可以得以印证。在中国八千多年玉器与玉文化的长河中,龙始终是重要的角色、元素和纹样,从未间断。西周玉器是一颗闪耀的明珠,凸显了礼玉和饰玉的文化特征。西周时期的玉龙有单体龙、合体龙和龙纹,体现西周人对龙的崇拜。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出土玉器共544件(套),划分为礼仪玉器、佩饰玉器、生活用玉器、丧葬用玉器、玉石工具五类。佩饰玉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有25种(58.1%)、262件(套)(65.3%);21件玉龙划归为佩饰玉器,在佩饰玉器中,玉龙的数量仅次于玉鱼和玉鸟。本文根据玉龙的基本形制将其分为A型~F型共六型,对每种型和式的玉龙,从龙的头、嘴、眼、角和纹饰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展示了叶家山玉龙的丰富多彩和工艺创新。在与商代殷墟妇好墓玉龙、楚地和中原地区其它西周玉龙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蘑菇角+斜刀菱形眼+斜刀纹饰+方头闭嘴”工艺组合为叶家山西周早期玉龙的典型特点,蘑菇角是商代玉龙工艺的遗风;叶家山的玉龙虽然沿用了臣字眼,但是演变出了长眼角线。本研究成果为中国西周时期玉器与玉文化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朱勤文陈春陈春黄凤春
关键词:玉文化
西周“衔尾龙”形玉器图像解读被引量:1
2018年
古人对图腾的崇拜,往往寄托着人类对自然和生命最朴素的思考和敬畏,而正是人性上的共同点,使我们经常发现不同古文明的图腾和遗迹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甚至是一致性。本文基于湖北随州叶家山的西周早期曾国M111墓和M107墓出土的"衔尾龙"形玉器特征,对比中国历史上和世界上类似的考古发现,探讨人们对"衔尾龙"或"衔尾蛇"崇拜的历史原因,以及现代物理学在认识宇宙和时间的过程中,以"衔尾蛇"作为一种形象的比喻的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意义。笔者认为,无论是东方的"衔尾龙"还是西方的"衔尾蛇"符号,它们都在表达先民们对生与死的辨证与统一等深刻哲学问题最原始的思考和探索。
罗泽敏朱勤文黄凤春陈春闵梦羽
关键词:西周图腾崇拜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出土玉器的玉质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东北部,于2010年底被发现,出土玉石器三百余件。本文研究对象是出自M1、M3、M27、M28、M65号墓的29件出土玉器,采用宝玉石学和岩石学的研究思路和无损(微损)测试方法对该批样品进行了研究。肉眼观察结合基础宝石学测试表明,29件颜色和受沁程度不同的出土玉器样品中,27件为软玉,另2件需通过大型仪器测试鉴别。大型仪器测试以红外吸收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测试为主,对29件出土玉器样品进行玉器材质的定性分析,27件出土玉器样品显示了典型的透闪石红外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另2件中样品M28-63-FJ-1显示了典型的蛇纹石红外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及样品M111∶48-50在262、405、699cm-1处显示了典型的白云母拉曼光谱。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6件出土软玉样品的化学成分测试结果显示,其主要化学成分为CaO、MgO、SiO2,其质量分数分别在13.55%~14.30%,23.78%~26.02%和56.98%~58.94%之间,属于软玉的理论范围。根据微量元素中Fe的质量分数计算6件软玉样品的主要矿物种类,其中样品M65∶WH-BLACK的R*值为0.834,主要矿物组成为阳起石,其余5件样品R*值均大于0.9,为透闪石质软玉,6件样品皆产于白云石化大理岩型软玉矿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受沁部位的侵蚀坑以及软玉的纤维交织状结构。大型仪器可以相对准确地分析玉器的材质、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弥补了肉眼观察和基础宝石学测试的局限性。
闵梦羽黄凤春罗泽敏陈春朱勤文
关键词:出土玉器西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