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柏峰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4篇尿道
  • 4篇外科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尿道下裂
  • 3篇外科手术
  • 2篇阴茎
  • 2篇幽门环肌
  • 2篇幽门环肌切开...
  • 2篇输尿管
  • 2篇尿管
  • 2篇切开
  • 2篇切开术
  • 2篇外科学
  • 2篇泌尿
  • 2篇积水
  • 2篇肌切开术
  • 2篇儿童
  • 1篇新生儿

机构

  • 11篇山西省儿童医...

作者

  • 11篇陈柏峰
  • 8篇罗添华
  • 8篇孟庆明
  • 8篇张旭辉
  • 7篇王计文
  • 5篇张小学
  • 3篇任红霞
  • 3篇陈兰萍
  • 3篇吴晓霞
  • 3篇陈淑芸
  • 2篇孟称心
  • 1篇任亮
  • 1篇赵正
  • 1篇任鹏
  • 1篇田雨
  • 1篇王晓健

传媒

  • 3篇临床小儿外科...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山西卫生健康...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0
  • 2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Koyanagi手术治疗重型尿道下裂40例近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 探讨改良Koyanagi手术一期修复重型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间采用改良Koyanagi手术一期修复重型尿道下裂患儿40例的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年龄1.5~14岁,平均3.9岁.其中会阴型17例,阴囊型17例,交界型6例.结果 修复尿道长度3~7 cm,平均4.5 cm;术后随访3~28个月,平均7个月.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22.5%),其中尿瘘8例(20%),远端尿道裂开1例(2.5%).本组无尿道狭窄及憩室发生,阴茎阴囊外观和尿道功能满意.结论 本改良Koyanagi手术更加有利地保护了皮瓣、阴茎皮肤和包皮的血供,比较明显地简化了手术操作,并利用睾丸鞘膜瓣或阴囊肉膜瓣覆盖新尿道,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近期疗效满意.
康磊张旭辉曾莉马学孟庆明陈柏峰张小学罗添华王计文
关键词:尿道下裂
腹腔镜下摘取新生儿消化道巨大异物1例被引量:3
2010年
任红霞陈兰萍陈淑芸吴晓霞赵正王晓健陈柏峰任亮
关键词:消化道新生儿腹腔镜食道异物
儿童先天性肾积水合并肾破裂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肾外伤的发生率比较高。由于儿童肾脏相对身体本身来说比较大,且儿童肾周脂肪少、腰腹部肌肉薄弱等解剖的内在因素也是导致肾脏容易受伤的原因,比肝脏、脾脏或胰腺受伤更常见[1,2]。文献[1,3]报道1%~23%的肾外伤患者中存在肾脏疾病或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儿童肾积水是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其主要原因是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
陈柏峰张旭辉孟庆明王计文
关键词:泌尿生殖系统畸形肾破裂肾外伤先天性肾积水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
梅干腹综合征1例报告
2015年
患儿,男,10 h。因产前检查发现双肾积水5月就诊。患儿系双胞胎长子、胎龄35W +3周,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彩超提示双肾重度积水、双侧输尿管全程扩张、腹腔积液。考虑后尿道瓣膜收住院。入院体查:面色红润,发育正常。体重3300 g。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膨隆并向两侧膨出似蛙腹,腹壁松弛多褶皱(图1)。腹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肛门、阴茎外观正常。双侧阴囊发育差,未触及睾丸。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肝、胆、胰、脾彩超未见明显异常。住院后留置尿管失败。腹部磁共振扫描加泌尿系水成像显示腹壁菲薄,双肾积水,双侧输尿管扩张,膀胱形态异常。膀胱尿道造影提示膀胱形态异常,双侧膀胱输尿管反流,前列腺囊。排尿时尿道全程显示,未见明显扩张或狭窄。结合腹部皮肤表现诊断为梅干腹综合征。诊断明确后家长放弃治疗出院。术后3个月患儿因肾功能衰竭死亡,其双胞胎弟弟目前生长发育正常。
罗添华张旭辉王计文孟庆明张小学陈柏峰
关键词:梅干腹综合征膀胱尿道造影双侧输尿管膀胱输尿管反流后尿道瓣膜双肾重度积水
13例儿童重度肾挫裂伤的临床研究
2018年
目的:分析重度闭合性肾挫裂伤患儿的临床资料,积累其早期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8年经我院诊治的13例重度肾挫裂伤(Ⅳ度10例,Ⅴ度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2例,年龄2~12岁。肾盂破裂尿外渗4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离断3例,肾实质全层裂伤3例,肾蒂损伤3例。分析所有病例的彩超及CT影像特征,手术干预的原因、方式、时机以及预后。结果:肾盂破裂尿外渗彩超表现为肾脏中下极回声不均区,其内出现纤维分隔,尿囊扩大可致肾脏受压萎缩,但始终无肾积水。而输尿管断裂则表现为肾脏下极囊性肿物合并肾积水,增强CT提示尿外渗。肾动脉阻塞增强CT显示动脉期肾皮质无强化。4例保守治疗痊愈;4例行肾切除术;3例行尿囊引流术;1例行肾盂输尿管再吻合术;1例行输尿管逆行插管造影术。所有重度肾挫裂伤患者无一例死亡,无肾周感染或者积脓。结论:彩超结合增强CT是诊断儿童重度肾挫裂伤早期并发症的重要手段。输尿管逆行插管造影可协助鉴别有无输尿管断裂。根据病情适时采取手术探查,以避免可能发生的尿囊性肾萎缩和输尿管断裂所致的无功能肾。
罗添华张旭辉王计文孟庆明陈柏峰张小学
关键词:儿童早期并发症
阴茎背侧海绵体白膜折叠法在重度阴茎下弯中的应用
2020年
目的:探讨阴茎背侧海绵体白膜折叠法在重度阴茎下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初治尿道下裂合并重度阴茎下弯的患儿,采用阴茎背侧海绵体白膜折叠法治疗阴茎下弯。应用尿道板重建、包皮瓣耦合尿道成形术式(改良Koyanagi术)修复尿道。通过皮肤脱套、切除腹侧致密的纤维索带、横断尿道板后做人工勃起试验检测残存阴茎下弯,仍残存下弯>30°患儿采用5~0不可吸收涤纶编织线平行、对称间断缝合阴茎背侧海绵体白膜表面最大弓高面进行折叠、紧缩,然后再次行人工勃起试验,测量弯曲度至无阴茎下弯残留。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5年,未见阴茎下弯复发,无明显阴茎短缩,勃起障碍及感觉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阴茎背侧海绵体白膜折叠法在矫正重度阴茎下弯中疗效确切。
陈柏峰张旭辉王玮
关键词:尿道下裂阴茎下弯
两孔法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270例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两孔法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两孔法腹腔镜治疗的270例CHP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并发症及再手术原因进行总结。结果270例中,2例改用三孔法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余265例均经两孔法完成手术。全部病例术后呕吐情况明显减少,两孔法手术的患儿住院时间缩短。结论两孔法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可临床推广应用。
陈兰萍任红霞吴晓霞陈淑芸罗添华任鹏陈柏峰
关键词:外科手术
单中心225例尿道下裂患儿术后自由尿流率分析与评价被引量:2
2021年
尿道下裂(hypospadias)指阴茎腹侧组织发育不良,其特征为异位尿道开口、阴茎下弯和包皮异常分布。尿道下裂的外科手术技术包括延长尿道,将尿道开口成形于龟头末端,矫正阴茎下弯和并重建阴茎皮肤,以维持阴茎的正常功能(正常直立排尿、正常成年后正常性生活),并重建一个外观美感又满意的阴茎[1]。尿道下裂术后短期内瘘、憩室、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17.5%[2,3]。其中以尿道狭窄处理最为困难,而无症状性尿道狭窄多见[4]。自由尿流率为尿道狭窄早期的发现和处理提供了定量的、客观的检查指标。本文旨在对比尿道下裂患儿术前及术后最大自由尿流率变化,不同手术方式术后最大自由尿流率区别,并探索术后最大自由尿流率测定对术后尿道狭窄的评价意义。
王玮张旭辉陈柏峰孟庆明罗添华孟称心孙玉芳
关键词:尿道下裂外科手术技术阴茎皮肤无症状性阴茎腹侧
腹腔镜技术在腹阴囊鞘膜积液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1年
腹阴囊鞘膜积液临床少见。以往常规检查诊断困难,容易漏诊。且手术大多通过腹股沟区或腹部切口完成,创伤较大。腹腔镜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回弹球现象"明确诊断腹阴囊鞘膜积液,同时在腹腔镜下切除腹腔内肿块、闭合内环口,使腹阴囊鞘膜积液获得治愈。本文总结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2015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5例腹阴囊鞘膜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采用腹腔镜技术对腹阴囊鞘膜积液的诊治价值。
孙玉芳罗添华张旭辉王计文孟庆明张小学陈柏峰孟称心王玮
关键词:阴囊腹腔镜
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对患儿细胞免疫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围手术期CO2气腹对患儿细胞免疫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3d监测围手术期CD3、CD4、CD4/CD8的变化。结果开腹组CD4术后1d轻微下降,术后3d明显升高,术后1d与3d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7);开腹组CD4/CD8术后1d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术后3d升高,与术后1d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3)。腹腔镜组CD3术后1d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23),术后3d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6);两组比较CD4/CD8腹腔镜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F=3.961,P<0.05)结论新生儿及婴儿腹腔镜手术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腹腔镜组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任红霞陈兰萍吴晓霞陈淑芸孟庆明田雨罗添华陈柏峰王计文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气腹免疫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