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炜

作品数:14 被引量:141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2篇小麦
  • 8篇冬小麦
  • 7篇栽培
  • 7篇灌浆
  • 6篇栽培模式
  • 6篇不同栽培
  • 6篇不同栽培模式
  • 4篇灌浆过程
  • 4篇旱地
  • 4篇旱地小麦
  • 3篇籽粒
  • 2篇蔗糖
  • 2篇水分
  • 2篇水分利用
  • 2篇水分利用效率
  • 2篇小麦品种
  • 2篇利用效率
  • 2篇灌浆期
  • 2篇灌浆特性
  • 2篇旱地小麦品种

机构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 9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4篇陈炜
  • 10篇邓西平
  • 4篇李红兵
  • 3篇聂朝娟
  • 2篇王林林
  • 2篇陈玉华
  • 2篇徐莹
  • 1篇陈炜
  • 1篇田海燕
  • 1篇张翠翠
  • 1篇张岁岐
  • 1篇徐德克
  • 1篇舒军武
  • 1篇郝启飞

传媒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第六届中国植...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3
  • 2篇2011
  • 5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版Tilia软件:中文指南和使用技巧被引量:13
2018年
Tilia软件一直是微体古生物学特别是孢粉学科使用最为普遍的一款专业计算机程序。该软件主要将样品数据经统计计算分析,将每个样品化石科属类型含量以图谱的形式依据地层深度或时间顺序排列显示,使化石数据转换为地层图式。基于各科属特别是优势或建群类型含量上下层位变化特点和规律,划分生物组合带,以图的形式直观解读生物群落的地史演替和环境变化等科学问题。由于此软件一直在英文语境下运行,功能多样,操作较为复杂,往往令国内初学者难以入手和深入。本文将以新版Tilia 2.0.45软件为对象,基于先期积累的使用经验,结合我国学者的思维方式,通过简单的孢粉数据实例,图解步骤和过程,力求通俗易懂。为此,推出"基础版"和"高阶版"两种使用说明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员需求,前者针对初学者旨在短时间内快速入门掌握孢粉百分比图谱制作的基本技巧,后者面向有一定操作经验学者力求在浓度图谱、通量图谱及"深度-年代"模型和Neotoma全球生态数据库等方面拓展提高。
舒军武黄小忠徐德克徐德克宋兵陈炜陈炜
关键词:微体古生物学
不同栽培模式下旱地小麦灌浆过程中同化物转运的研究
小麦籽粒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及其同化物转运的速率是影响小麦籽粒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灌浆期是小麦粒重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黄土高原地区,灌浆过程中的小麦常常受到不同程度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小麦籽粒灌...
陈炜
关键词:小麦灌浆期栽培模式
文献传递
不同栽培模式下两个旱地小麦品种灌浆过程中果聚糖外水解酶基因的表达
选用抗旱性较强的两个小麦品种(长武134,长旱58)为材料,于2008-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设置大田试验,使试验材料处于不同的栽培模式下,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果聚糖含量,对果聚糖代谢相应酶(果聚糖外水解...
陈炜邓西平聂朝娟
灌浆期干旱及复水对冬小麦旗叶蔗糖积累和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协迫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旗叶蔗糖积累及关键酶活性与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在盆栽条件下,选用旱地品种长武134、长旱58及水地品种西农9871 3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于开花前、后分别给予轻度(LS)、中度(MS)水分胁迫处理,研究其对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蔗糖含量、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花前轻度和中度胁迫后,灌浆期复水能在一定时间内使旱地品种长武134和长旱58的旗叶净光合速率、SPS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胁迫程度越重,补偿效应越明显。花前轻度胁迫后灌浆期复水可使3个供试小麦品种的收获指数显著提高,长旱58、长武134和西农9871的收获指数分别较对照提高14.1%,15.3%和17.1%,且使2个旱地小麦品种的千粒质量较对照有所提高;中度胁迫下3个小麦品种的穗粒数均显著降低。灌浆期水分胁迫处理可有效地诱导旗叶SPS活性上升,提高蔗糖含量,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灌浆后期的净光合速率、SPS活性显著降低,且水地品种的下降幅度大于旱地品种;与对照相比,灌浆期中度胁迫使3个小麦品种的千粒质量均显著下降。【结论】灌浆期给予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及旱后复水,均有利于不同冬小麦品种蔗糖含量、SPS活性及产量的提高,且水分胁迫加剧时,旱地品种受水分胁迫的影响较水地品种小。
张翠翠邓西平陈炜
关键词:小麦蔗糖积累小麦灌浆期
旱作栽培条件下源库调控对冬小麦茎秆节间同化物转运的影响
2019年
为了解旱作栽培条件下不同源库调节方式对茎秆不同节间同化物积累、转运和籽粒贡献率的影响,以旱作冬小麦‘长武134’为试验材料,在中国科学院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设置田间试验,通过花后减源(去除旗叶,DF)和缩库(去除上4小穗,TA;去除下4小穗,TB;同时去除上4小穗和下4小穗,TAB)处理,比较收获期小麦单穗质量、平均粒质量和茎秆不同节间同化物积累,转运的变化,分析不同源库调节对茎秆不同节间同化物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源处理显著降低小麦单穗质量、平均粒质量和花后同化物在茎秆不同节间的积累,增加茎秆花前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但其补偿效应不能完全弥补由于叶源亏损造成的对单穗质量降低的影响;不同缩库处理间,随着缩库强度的增加其单穗质量逐渐降低,呈现出CK>TA>TB>TAB的变化趋势,而平均粒质量逐渐升高,呈现出TAB>TA>CK>TB的变化趋势,表明由于穗粒数降低引起单穗质量的损失,没有通过平均粒质量的升高得到弥补;茎秆不同节间对不同类型同化物的利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穗下节间可见光部分至倒二节间,其花前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逐渐增加,而花后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陈炜陈炜李红兵
关键词:冬小麦源库关系
地膜覆盖及施用有机肥对地温及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33
2010年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地膜覆盖及施用有机肥对地温及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及施用有机肥的增温效应主要表现在冬小麦的生育前期,单覆地膜的增温效应先于并且高于单施有机肥;后期仅在地表表现明显,单施有机肥的增温效应高于单覆地膜。地膜覆盖及施用有机肥通过显著增加拔节—开花期的耗水,显著增加了总耗水量,并提高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单覆地膜的增温、节水、增产及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单施有机肥。地膜小麦施用有机肥后,生育前期的增温效应有所减弱,生育后期增温效应反而增强,同时苗期耗水量减少;总耗水量少量增加(3.5%)却大幅度提高了产量(10.6%)和水分利用效率(7.6%)。从增施有机肥对地膜小麦的地温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来看,增施有机肥可以控制地膜小麦冬前苗期的过旺生长,但在成熟期却又促进了地膜小麦的衰老。
陈玉华张岁岐田海燕陈炜
关键词:地膜覆盖有机肥旱作冬小麦地温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栽培模式对不同穗位籽粒填充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为探索不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不同穗位籽粒灌浆过程中光合同化物填充的规律,在中国科学院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研究了3种不同栽培模式对不同穗位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过程中不同穗位籽粒重量的积累呈现出"慢-快-慢"的变化趋势,不同栽培模式通过调控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影响最终籽粒重量。在不同栽培模式中,由于栽培模式2(CM2)中有机肥的使用,增加了籽粒的灌浆速率并且延长了灌浆持续时间,有助于栽培模式2中单穗籽粒产量的提高;不同穗位籽粒中,由于中部籽粒有较大的潜在库容(穗粒数和籽粒体积),而下4小穗主要是由强势粒构成,而上4小穗主要是由弱势粒构成,从而导致中部籽粒的重量最高,其次为下4小穗籽粒,而上4小穗籽粒的重量最低。虽然CM2籽粒重量和潜在库容最大,但籽粒填充指数却限制了籽粒重量进一步的提高,表明在灌浆过程中光合源器官固定的光合同化物不能满足库器官对灌浆物质的需求。源端光合同化物的固定与库端光合同化物需求的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长武地区冬小麦源器官固定同化物能力的不足是限制该地区冬小麦高产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提高该地区小麦产量应结合当地的生态条件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降低库器官对冬小麦产量提高的限制,提高籽粒灌浆过程中,光合同化物在库器官中的积累。
陈炜陈炜
关键词:冬小麦灌浆过程
不同栽培模式下两个旱地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与产量构成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在长武旱塬地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该地区主栽的两个小麦品种长武134及长旱58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籽粒灌浆特性、旗叶叶绿素含量与产量的关系,并对产量构成及灌浆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与灌浆持续天数Td、平均灌浆速度Va、灌浆渐增期天数T1、灌浆速增天数T2、最大灌浆速度Vm均呈显著相关,通过对不同栽培模式下旗叶叶绿素含量的比较发现,有机肥与化肥的互作,可以适当延长灌浆持续时间,使籽粒获得较高的千粒重,提高了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通过比较不同栽培模式下籽粒千粒重、产量的差异表明有机肥与化肥互作的栽培模式较只使用化肥的栽培模式籽粒的千粒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7.527%,10.74%和23.85%。对产量构成进行分析,粒重是影响籽粒产量的主要因素。
陈炜邓西平聂朝娟陈玉华
关键词: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
花后水分亏缺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为给小麦高产和生育后期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盆栽试验条件下,选用旱地小麦品种长武134、长旱58和水地小麦品种西农9871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花后水分亏缺对不同生态型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水分亏缺对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速率(Pn)和荧光参数(Fv/Fo和Fv/Fm)、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明显影响。与对照相比,中度水分亏缺下两个旱地小麦品种Pn除花后24 d外变化均不明显,Fv/Fo和Fv/Fm有升高趋势,产量和收获指数变化也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在重度水分亏缺下,Pn、Fv/Fo、Fv/Fm、产量和收获指数均降低,水分利用效率长武134依然高于对照,而长旱58明显降低。水地小麦西农9871的Pn、Fv/Fo、Fv/Fm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加重呈下降趋势,产量和收获指数与旱地小麦变化相似,水分利用效率处理间差异较小。说明旱地小麦受花后水分亏缺的不利影响小于水地小麦,表现出较高的水分利用能力。
聂朝娟邓西平陈炜
关键词:冬小麦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
氮素营养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在大田条件下,以冬小麦"长旱58"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干物质转运、积累和分配的影响,共设5个氮水平,即N1(0kg/hm2)、N2(80kg/hm2)、N3(150kg/hm2)、N4(195kg/hm2)、N5(300kg/hm2)。结果表明:在氮肥用量为195kg/hm2的水平下,籽粒获得最高产量,N1处理产量最低。其余茎中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最大,而颖壳是灌浆期干物质转运最先发生的部位。N4处理下花后干物质积累最大,而花前同化物转运率最小,N1和N2处理花前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最大,N5处理花后干物质积累小于N4,说明合理的增施氮肥可增加灌浆期光合同化物积累,从而提高产量。
王林林陈炜徐莹李红兵邓西平
关键词:氮肥冬小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