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玮

作品数:23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血管
  • 12篇休克
  • 9篇钙敏感
  • 9篇钙敏感性
  • 8篇蛋白
  • 8篇蛋白激酶
  • 8篇血管反应
  • 8篇激酶
  • 7篇血管反应性
  • 7篇内毒
  • 7篇内毒素
  • 7篇内毒素休克
  • 7篇反应性
  • 6篇血性
  • 6篇失血
  • 6篇失血性
  • 6篇细胞
  • 5篇蛋白激酶CΕ
  • 5篇家兔
  • 4篇蛋白激酶C

机构

  • 19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23篇陈玮
  • 19篇刘良明
  • 17篇杨光明
  • 16篇徐竞
  • 15篇李涛
  • 14篇明佳
  • 6篇张瑗
  • 2篇梁家林
  • 2篇贺教江
  • 1篇周荣

传媒

  • 4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应用...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2
  • 2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缺氧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反应的调控作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缺氧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收缩反应的调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缺氧组和给药组(寡霉素,Oligomycin)。建立Transwell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双室联合共培养模型,分别于缺氧后不同时间点(0、0.5、1、2、3、4和6h)测定Transwell各下腔荧光渗透率以反映VSMC对去甲肾上腺素(NE)的收缩反应性;同时利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HIF-1α及其可能相关下游分子如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2(COX-2)、血红素氧化酶-1(HO-1)的mRNA表达变化规律。结果缺氧后VSMC对NE的收缩反应性变化表现为双相变化:早期代偿性增高,于0.5h达高峰,为正常组的1.53倍(P〈0.01);至缺氧晚期则呈进行性降低,其6h收缩性较正常组降低30%(P〈0.05)。寡霉素处理可完全抑制早期反应性的升高趋势,其0.5h收缩变化为缺氧组同时间点的38.3%,但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晚期反应性,其6h收缩变化较缺氧组同时间点增加12.8%(P〈0.05)。常氧状态下,联合培养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可稳定表达HIF-1α及其相关分子,缺氧后HIF-1αmRNA表达显著增加,于4-6h达到峰值,为正常组的1.62倍(P〈0.01)。iNOS、COX-2及HO-1的mRNA表达亦呈递增并表现为先后激活顺序、分别于2、3和4h达峰值,为正常组的3.23、2.26和2.86倍(P均〈0.01);给药组则表现为各分子的表达维持在正常范围(P均〉0.05)。结论缺氧应激可引起VSMC对NE收缩反应性双相变化:即早期代偿性增高,晚期进行性下降;阻断HIF-1α可明显削弱该双相变化的幅度。HIF-1α可能通过对eNOS、iNOS、COX-2及HO-1的选择性作用,在缺氧后VSMC收缩反应性的双相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张瑗刘良明明佳杨光明陈玮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反应性
ZIPK在PKCα、PKCε调节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钙敏感性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后,Zipper相互作用蛋白激酶(ZIPK)在蛋白激酶Cα(PKCα)、蛋白激酶Cε(PKCε)调节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钙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微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观察褪膜后抑制ZIPK对PKCα、PKCε激动剂增高失血性休克肠系膜上动脉(SMA)一级分支微血管钙敏感性作用的影响;同时观察缺氧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在PKCα、PKCε激动剂作用下ZIPK蛋白表达、活性的变化。结果:(1)失血性休克后SMA钙敏感性明显降低,PKCα、PKCε激动剂可显著增高休克后的SMA钙敏感性,使Ca2+的Emax由正常对照的47.2%分别增高至66.5%(P<0.01)和66.3%(P<0.01);抑制ZIPK,可显著降低PKCα激动剂和PKCε激动剂的增高休克SMA钙敏感性的作用,Ca2+的Emax降低至正常对照组的42.6%(P<0.01)和47.5%(P<0.01)。(2)缺氧2 h的VSMCs中,ZIPK蛋白表达降低,活性降低,PKCα、PKCε激动剂可增高缺氧VSMCs的ZIPK蛋白表达和活性。结论:PKCα、PKCε可能通过改变ZIPK的蛋白表达和活性,来调节失血性休克后血管的钙敏感性。
徐竞李涛杨光明明佳陈玮张瑗刘良明
关键词:钙敏感性蛋白激酶CΑ蛋白激酶CΕ
内毒素休克后家兔血管反应性的变化规律及器官差异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内毒素休克后血管反应性的变化规律及器官差异。方法家兔48只,随机分为6组,依次为正常对照组、给内毒素(LPS)后0.5、1、2、4、6小时组,分别测定各组肠系膜上动脉(SMA)、腹腔动脉(CA)和左肾动脉(LRA)离体血管环对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的收缩和舒张反应性。结果内毒素休克后SMA对NE的收缩反应性早期轻度升高,晚期显著下降,对Ach的舒张反应性早期显著升高,晚期显著下降;CA对NE的收缩反应性早期显著升高,晚期显著下降,对Ach反应性呈持续高反应,峰值在早期;LRA对NE的收缩反应性早期显著升高,晚期显著下降,对Ach的反应性早期显著升高,晚期无明显变化。结论内毒素休克血管反应性呈现一定器官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内毒素休克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液重分布有关。
陈玮明佳徐竞杨光明刘良明
关键词:内毒素休克血管反应性
贵州省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系统应用研究
结核病是当前全球最重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中国目前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居第二位,贵州省肺结核疫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现和治愈患者是我国现阶段防控结核的主要措施,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治愈肺结核的关键。  目...
陈玮
关键词:肺结核治疗依从性公共卫生学评分系统
文献传递
CPI-17在蛋白激酶Cα和蛋白激酶Cε调节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钙敏感性中的作用
2009年
目的了解CPI-17在蛋白激酶(PK)Cα、PKCε调节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钙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将8只Wistar大鼠制成失血性休克2h模型后,取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微血管环,按随机化方法分为休克2h组、PKCct激动剂组(在培养液中加入thymelea toxin)、CPI-17抗体+PKCα激动剂组(在培养液中加入CPI-17抗体和thymelea toxin)、PKCε激动剂组(在培养液中加入碳酰胆碱)、CPI-17抗体+PKCe激动剂组(在培养液中加入CPI-17抗体和碳酰胆碱)。另取8只正常大鼠的微血管环作为对照组。采用离体微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测定各组大鼠血管环钙敏感性。同时取休克大鼠血管环,采用贴块法培养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行缺氧处理,随机分为缺氧2h组、PKCα激动剂组(同前处理)、PKCε激动剂组(同前处理)。取正常大鼠VSMC作为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VSMC中CPI-17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情况。结果休克2h后大鼠SMA血管环钙敏感性明显降低,各实验组大鼠最大收缩力(Emax)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PKCα激动剂组、PKCε激动剂组Emax分别为(5.8±0.8)、(5.8±0.9)mN,均高于休克2h组[(4.1±0.6)mN,P〈0.01]。缺氧2h组CPI-17的蛋白表达及磷酸化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PKCα激动剂组、PKCε激动剂组却明显高于缺氧2h组(P〈0.05或P〈0.01)。结论PKCα、PKCε可能通过改变CPI-17的蛋白表达及活性,来调节失血性休克后血管的钙敏感性。
徐竞杨光明李涛明佳陈玮刘良明
关键词:休克出血性蛋白激酶CΑ蛋白激酶CΕ钙敏感性
失血性休克大鼠PKCα mRNA表达变化规律及对血管低反应性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PKCα在大鼠失血性休克血管平滑肌中mRNA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对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PCR技术测定大鼠肠系膜上动脉不同休克时间点(休克即时、30min、1h、2h、4h)的PKCamRNA表达;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观察不同休克时间点的肠系膜上动脉一级分支的血管环反应性和钙敏感性变化,以及PKCα激动剂和抑制剂对休克2h血管反应性、钙敏感性的影响。结果①失血性休克后大鼠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早期增高、晚期降低,PKCαmRNA表达逐渐增高,于1h达到峰值(P〈0.01),4h时仍处于较高水平(P〈0.01)。②PKCα激动剂和抑制剂可分别增高和降低休克2h大鼠的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结论PKCα在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休克血管功能的重要保护性分子。
徐竞杨光明李涛明佳陈玮张瑗刘良明
关键词:血管反应性钙敏感性
蛋白激酶C ε亚型在AVP调节休克血管MLC20磷酸化水平及MLCK/MLCP活性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ε亚型在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调节休克血管肌球蛋白轻链(MLC20)磷酸化及缺氧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和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MLCP)活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和缺氧培养VSMC,观察PKCε亚型在AVP调节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血管平滑肌MLC20磷酸化水平中的作用,同时检测缺氧VSMC中MLCK和MLCP活性的变化。结果失血性休克后SMA血管平滑肌MLC20磷酸化水平降低,同时缺氧VSMC的MLCP活性明显升高,MLCK活性明显降低;AVP处理可显著升高MLC20磷酸化水平和抑制缺氧VSMC的MLCP活性升高,特异性的PKCε抑制肽可明显拮抗AVP升高MLC20磷酸化、降低MLCP的作用;而AVP和PKCε抑制肽对MLCK活性的变化无明显影响。结论AVP可通过PKCε亚型来发挥改善休克血管反应性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LCP活性、升高MLC20磷酸化水平,进而增强血管平滑肌细胞钙敏感性升高血管反应性。
杨光明徐竞李涛明佳陈玮刘良明
关键词: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MLC20磷酸化在PKCα、PKCε调节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钙敏感性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肌球蛋白轻链(MLC20)磷酸化在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α,PKCα)、蛋白激酶Cε(protein kinase Cε,PKCε)调节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血管钙敏感性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休克血管钙失敏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缺氧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和失血性休克后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运用Western blot、底物磷酸化等技术方法,观察PKCα、PKCε激动剂作用下,以及抑制CPI-17、ILK、ZIPK后再给予PKCα、PKCε激动剂时,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myosin light chain phosphatase,MLCP)活性和MLC20磷酸化的变化。结果①缺氧2h后VSMC中MLCP活性增高至正常对照的150.1%(P<0.01),PKCα、PKCε激动剂可显著抑制其增高,使其分别降低至正常对照的103.0%和96.3%(P<0.01),抑制CPI-17、ILK、ZIPK,可显著抑制PKCα激动剂降低MLCP活性的作用,使其分别增高至正常对照的136.7%、127.6%和116.7%(P<0.01);抑制CPI-17、ILK、ZIPK,也可显著抑制PKCε激动剂降低MLCP活性的作用,使其分别增高至134.0%、128.5%和126.0%(P<0.01)。②失血性休克2h后SMA中MLC20磷酸化水平由32.4%显著降低至10.4%(P<0.01),PKCα、PKCε激动剂可显著抑制其降低,使其分别增高至26.4%和25.6%(P<0.01),抑制CPI-17、ILK、ZIPK,可显著削弱PKCα激动剂的增高MLC20磷酸化的作用,使其分别降低至12.7%、10.0%和15.7%(P<0.01);也可显著削弱PKCε激动剂增高MLC20磷酸化的作用,使其分别降低至10.1%、12.5%和10.3%(P<0.01)。结论PKCα、PKCε可能通过CPI-17、ILK、ZIPK调节MLCP活性和MLC20磷酸化,调节失血性休克血管平滑肌的钙敏感性。
徐竞杨光明李涛明佳陈玮张瑗刘良明
关键词:钙敏感性PKCΑPKCΕ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内皮素-1在内毒素休克家兔血管反应性变化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了解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素-1(ET-1)在内毒素休克后家兔血管反应性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家兔128只,随机分为3组:脂多糖(LPS)对照组(n=48),氨基胍(AG)+LPS组(n=40),PD-142893+LPS组(n=40)。LPS对照组再分为6亚组:正常对照组、给LPS后0.5、1、2、4、6小时组(n=8),测各组肠系膜上动脉(SMA)、腹腔动脉(CA)和左肾动脉(LRA)的血管反应性及组织iNOS、ET-1mRNA水平。AG+LPS组和PD-142893+LPS组均再分为5亚组:正常对照组、给LPS后1、2、4、6小时组(n=8),测各组SMA、CA、LRA的血管反应性。结果内毒素休克早期CA的血管收缩和舒张反应性增加要多于SMA和LRA,且CA组织iNOS mRNA水平升高明显高于SMA和LRA,而3根血管ET-1mRN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休克晚期SMA和LRA的血管收缩和舒张反应性的丢失均要多于CA,且SMA和LRA血管组织中iNOS和ET-1mRNA水平升高要高于CA。使用AG和PD-142893抑制iNOS和ET-1后各血管的反应性得到明显恢复。结论内毒素休克后iNOS和ET-1在各器官血管的差异表达可能参与了血管低反应性器官差异的形成。
陈玮刘良明
关键词:内毒素休克血管反应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1氨基胍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对大鼠失血性休克的作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对大鼠失血性休克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经股动脉和左心室插管分别测定平均动脉血压(MAP)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观察大鼠24小时存活率变化。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休克组、休克+AVP(0.1U/kg)组和休克+AVP(0.4U/kg)组。休克组在休克2小时后输注2倍失血量乳酸林格氏液(LR);休克+AVP(0.1U/kg)组和休克+AVP(0.4U/kg)组在2倍量的LR中分别加入AVP(0.1U/kg)和(0.4U/kg)输注。结果失血性休克后大鼠MAP明显降低,2倍量的LR输注可少量升高MAP,分别加以AVP(0.1U/kg)和(0.4U/kg)输注,MAP明显增加;休克后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压力上升或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 ax)明显降低,AVP(0.1U/kg)和(0.4U/kg)可以明显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提高24小时存活率。结论小剂量AVP具有明显的抗大鼠失血性休克的作用。
李涛徐竞杨光明明佳张瑗陈玮刘良明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精氨酸血管加压素血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