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钰瑛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省植保站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稻虱
  • 3篇褐稻虱
  • 2篇主害代
  • 1篇稻飞虱
  • 1篇低龄若虫
  • 1篇点聚图
  • 1篇若虫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 1篇水稻
  • 1篇水稻生育
  • 1篇水稻生育期
  • 1篇田间
  • 1篇田间小气候
  • 1篇扑虱灵
  • 1篇气候
  • 1篇迁入
  • 1篇晚粳
  • 1篇晚粳稻
  • 1篇温度

机构

  • 2篇江苏省植保站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江苏省植物保...
  • 1篇江苏省农作物...

作者

  • 4篇陈钰瑛
  • 3篇王茂涛
  • 1篇肖英方
  • 1篇顾正远

传媒

  • 2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植保技术与推...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褐稻虱的分段定性预测
1992年
我省种植单季中、晚稻,褐稻虱自迁入后,在中籼稻田须增殖2个世代后暴发危害,称主害代;而在晚粳稻田须增殖2—3个世代而成为主害代。本文以列联表分析的点聚图法,利用太仓、吴县、武进、宜兴、南通、靖江、高邮和铜山等8个站的系统观测资料,分别不同稻区和水稻类型,将褐稻虱前后种群分作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其中7月份初次迁入高峰期的田间长翅型成虫虫口密度和主害前一代的短翅型成虫虫口密度,是决定主害代发生量的关键因子,并以此划分等级,作发生程度的定性预报。
陈钰瑛王茂涛
关键词:褐稻虱主害代虫口密度点聚图晚粳稻列联表
褐稻虱种群增殖与温度的关系被引量:10
1996年
根据省内联合测报网观测圃的历年资料,分析大田褐稻虱自然种群增殖状况在年际间的变动与温度的关系。自 P_0代(迁入代)至 P_2代(主害代)的种群增殖主要受制于夏季高温。P_0代至 P_1代(增殖代)的增殖倍数 R_1与日最高温≥33.5℃的天数 d_1呈明显反相关,相关系数 rd_1=-0.8465^(**)。P_1代至 P_2代的增殖倍数 R_2与 d_1亦呈反相关,其相关系数 rd_2=-0.8202^(**)。
陈钰瑛王茂涛
关键词:褐稻虱温度
江苏省夏季天气对稻飞虱初次迁入的影响被引量:2
1995年
在江苏省,白背稻虱和褐稻虱(以下简称"两虱")的发生程度依赖于初次迁入虫量。当南方虫源地中等以上发生年,迁入虫量的多少取决于迁入期的天气条件。主要是梅雨,梅雨期长而梅期内降水量多的年份有利于"两虱"的迁入。其次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出梅时锋面北撤,副高北抬时,会出现"两虱"迁入峰。此外个别年份的台风都可能携带"两虱"迁入。
陈钰瑛
关键词:夏季稻飞虱迁入
苏北中稻区褐稻虱药剂防治策略及配套技术
1993年
褐稻虱是我省苏北中稻区水稻的主要害虫。其发生危害规律与苏南和沿江稻区不同,迁入代成虫通过其子代的繁殖,到第三个世代暴发危害,即形成迁入代→繁殖代→主害代的隔代暴发型相。由于夏季的温湿条件(尤其是田间小气候)和水稻生育期(特别是杂交稻)对于褐稻虱的栖息和取食都较苏南稻区适宜,故其增殖势也较苏南单季晚稻强。该区自八十年代迄今大发生的频率为46%,中等以上发生频率达77%。据此,提出在苏北中稻区对褐稻虱采取“治(2)代控(3)代”的药剂防治策略。
王茂涛陈钰瑛顾正远肖英方
关键词:褐稻虱水稻生育期主害代扑虱灵低龄若虫田间小气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