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霞

作品数:17 被引量:249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神经系
  • 4篇神经系统
  • 4篇阿尔茨海默病
  • 4篇痴呆
  • 3篇大疱
  • 3篇大疱性
  • 3篇大疱性类天疱...
  • 3篇血管
  • 3篇血管性痴呆
  • 3篇药代
  • 3篇药代动力学
  • 3篇影像
  • 3篇天疱疮
  • 3篇类天疱疮
  • 2篇眼动
  • 2篇影像学
  • 2篇神经系统疾病
  • 2篇神经系统退行...
  • 2篇数据整合
  • 2篇退行性疾病

机构

  • 16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医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作者

  • 17篇陈霞
  • 6篇张振馨
  • 5篇胡蓓
  • 5篇江骥
  • 3篇李丽
  • 3篇王宝玺
  • 3篇温洪波
  • 2篇王洪允
  • 2篇姚勇
  • 2篇钟文
  • 2篇左亚刚
  • 2篇黄觉斌
  • 2篇陈生弟
  • 2篇杨芬
  • 1篇刘涛
  • 1篇姚景莉
  • 1篇张昊泽
  • 1篇方滢滢
  • 1篇赵洁皓
  • 1篇师晓华

传媒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武警医学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卡巴拉汀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开放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评价重酒石酸卡巴拉汀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试验。5个城市7家医院共98例VD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10~26分],随机进入对照组(n=48)和卡巴拉汀治疗组(n=50),为期12周,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影响,13例脱落,最终对照组37例,治疗组48例。对照组应用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治疗组在应用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的同时服用卡巴拉汀4.5~6.0mg/d。在患者入组时(基线期)和12周末进行疗效评价,采用MMSE、血管性痴呆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VaDASco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非认知分量表(ADASnoncog),评估患者在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精神行为症状三方面的变化;以总体印象变化量表(ADCSCGIC)评估总体疗效。安全性检查包括每2~4周评估生命体征和在基线及研究终点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组在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结构运用能力等认知领域的测验分数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MMSE总分(12周末20.2±4.8,基线18.9±4.8,P=0.003)和数字倒背成绩(12周末3.5±1.5,基线4.2±1.8,P=0.01)提高;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较基线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妄想症状减轻(P=0.03),爱流泪现象减少(P=0.06)。总体印象评估治疗组65.1%的患者有改善,多于对照组(40.1%),两组差异接近统计学显著水平(P=0.06)。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不良事件概率分别为8.1%~10.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对患者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无影响。结论卡巴拉汀可以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行为症状,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可作为VD治疗的候选药物。
陈霞张振馨钱彩韻陈生弟洪震杨华赵洁皓郭启浩方滢滢王瑛温洪波
关键词:卡巴拉汀胆碱酯酶抑制剂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一种脑老化评估系统
本发明属于医学领域,涉及一种通过眼动和躯体摆动评估脑老化的评估系统。本发明的系统采用眼动检查设备获取眼动数据。通过数据管理器将健康人群的眼动数据构建数学模型。本发明的系统还可以包含躯体摆动仪,用于获取躯体摆动数据。本发明...
陈霞任宇鹏江骥胡蓓江昊
北京、西安、上海、成都四地区痴呆患者卫生保健现状调查被引量:138
2004年
目的 评估当今我国痴呆老人的卫生服务现状,以期改善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合理决策资源的分配。方法 1998年在北京、西安、上海、成都四地区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照料者调查。在 55岁及以上的 34807名居民中检出 1141名痴呆患者,随机取样 428名进行问卷调查。实查 405名,拒查 23名。测量痴呆患者及其照料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照料者对疾病的知晓度和患者的医疗护理现状。结果 痴呆患者 405名,包括阿尔茨海默病 298名、血管性痴呆 81名和其他类型 26名。轻度 157例 、中度 135例 和重度 110例 痴呆的平均 M M SE 得分分别为 16.3±5.3、12.7±5.4和 6.2±5.8。大多数患者 96% 在家,由亲属照料。照料者中有 189名48.8% 认为其亲人的认知、行为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是正常衰老的结果。照料者带痴呆患者就诊的比例低,与 痴 呆知 晓 度 和 严 重度 相 关 。 轻 、中 、 重 度 痴呆 的 就 诊 比 例 1996~1997年分 别 为 8.3%、13.5%和 19.4%,1998~1999年分别为 14.4%、25.6%和 33.6%。这些照料者报告就诊时的诊断显示痴呆漏诊率为 73.1%,服药治疗者仅为21.3%,服国际推荐的一线抗痴呆药 胆碱酯酶抑制剂 的比例仅为 2%。结论 必须普及痴呆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知晓度,加强社会支持,改善?
张振馨陈霞刘协和唐牟尼赵浩皓屈秋民武成斌洪震周玢
关键词:痴呆照料者卫生服务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 er's disease AD )和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 VaD )的临床特征,寻找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方法 共纳入 112名 AD 患者和 92名 VaD 患者,包括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门诊痴呆患者和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受访痴呆患者,AD 患者均接受过头颅 M RI 检查,VaD 患者都有头颅 M RI 或 CT 检查的资料。按照国际标准诊断痴呆、很可能 AD 和很可能 VaD 。比较 AD 和 VaD 患者在认知功能、行为症状、日常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确定临床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结果 不同痴呆阶段的 AD 和 VaD 患者有着不同的临床特征,二者之间的鉴别指标随痴呆的进展而变化:轻度 AD 患者延迟记忆明显减退;轻度 VaD 患者计算力障碍更突出。鉴别中度 AD 和 VaD 患者的有效指标是学习能力和注意力。轻中度 AD 在理财和打电话上逊于 VaD 患者,VaD 主要在与肢体活动有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退步。中重度 VaD 患者因智能和机体的双重衰退生活自理能力的急剧减退,其 ADL 总分明显高于同阶段 AD 患者 (P <0.05)。重复收敛行为始终是鉴别 AD 和 VaD 患者的有效指标。结论 AD 和 VaD 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二者间的差别是由各自的病变性质、部位和病理生理机制所决定的。
陈霞张振馨黄觉斌温洪波
关键词: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神经影像学
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各亚型在小鼠皮肤和神经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明确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BPAg1)各亚型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与神经系统疾病(neurological disease,ND)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病理机制联系。方法:采用反转录(RT)-PCR方法检测昆明小鼠BPAg1各亚型在大脑、心肌、皮肤和脊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PAg1的神经亚型(BPAg1-a)在小鼠大脑、脊髓、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肌肉亚型(BPAg1-b)在大脑、脊髓、心肌、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而皮肤亚型(BPAg1-e)仅在皮肤组织中有表达。结论:证实皮肤与神经组织中均存在BPAg1。由于BPAg1亚型的存在,免疫交叉反应可能在BP与神经系统疾病并发的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李丽王宝玺左亚刚姚勇陈霞
关键词:类天疱疮大疱性反转录PCR小鼠
如何检测记忆功能更有助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评价经修订了检测方法和计分方法的逻辑记忆量表在正常人群和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 AD )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和诊断效度,确定该量表的修订正常值。方法 病例组 183名 (轻度 AD118名,中度 AD 65名),对照组 1417名 (认知正常 1283名,非痴呆疾病 134名),进行修订了检测方法和计分方法 的 逻 辑 记 忆 量 表 测 定 。 结 果 多 元 线 性 回 归 分 析 证 实 , 受 教 育 水 平 (F =354.36, 标 化 偏 回 归 系 数 =0.46,P =0.0001)对量表总分的影响最为明显;正常组 (P =0.0001)和非痴呆疾病组 (P =0.0001)量表总分随文化程度增高而增高;而 AD 组 (P =0.1365)量表总分则未见此变化趋势。经协方差分析去除受教育水平、年龄、性别、城乡的影 响 后 , 正 常 组 、 非 痴 呆 疾 病 组 、 轻 度 AD 组 和 中 度 AD 组 修 正 得 分 之 间 的 差 异 都 具 有 显 著 性 (P =0.0001;P =0.0059)。检验本量表对 AD 的诊断效度时发现,本研究修订的计分法与传统计分法相比,总分在轻度提高特异性(94.11%)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敏感性 (71.98%);按不同文化程度延迟回忆+再认得分检验对于 AD 的诊断效度显示,量表的敏感性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加。按文盲、小学、初中。
魏镜洪霞武力勇倪俊曹玉珍陈霞张振馨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一种脑老化评估系统
本发明属于医学领域,涉及一种通过眼动和躯体摆动评估脑老化的评估系统。本发明的系统采用眼动检查设备获取眼动数据。通过数据管理器将健康人群的眼动数据构建数学模型。本发明的系统还可以包含躯体摆动仪,用于获取躯体摆动数据。本发明...
陈霞任宇鹏江骥胡蓓江昊
文献传递
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神经系统疾病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6
2006年
目的总结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pemphigoid,BP)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特点,探讨二者间可能存在的病理机制联系。方法收集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B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2例合并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BP平均发病年龄为(74.4±9.3)岁;BP诊断前病程(4.2±4.4)个月。神经系统疾病平均发病年龄(74.4±9.3)岁,包括痴呆、脑血管病13例(脑血栓、脑出血、脑梗死等)和多系统萎缩1例。BP均发生在神经系统疾病起病之后。治疗后随访0.5~48个月,6例失访,4例死亡。结论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情况并不少见。二者合并出现的机制尚不清楚,免疫交叉反应或年龄相关的某些变性退化过程可能参与激发大疱性类天疱疮。
李丽王宝玺陈霞
关键词:大疱性类天疱疮神经系统疾病
大疱性类天疱疮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间发病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P)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ND)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病理机制。方法分别以正常人皮肤组织和正常小鼠脑组织蛋白提取物作为抗原,以BP合并ND患者(12例)血清作为一抗,通过免疫印迹方法明确患者血清中抗体是否与脑组织发生反应。同时以单纯BP患者(42例)、单纯ND患者(15例)、正常人(30例)及抗BPAgI多抗作为对照。结果以正常人皮肤组织提取蛋白为底物,大部分BP合并ND组与单纯BP组患者可出现230000、180000或165000抗原条带。BP合并ND组10例患者血清可识别脑组织中抗原条带(83%);单纯BP组患者中5例可识别脑组织中抗原条带(12%),单纯ND组患者中2例可识别脑组织中抗原条带(13%),正常人对照组无条带出现。3例合并脑出血的BP患者血清抗体可同时识别皮肤和脑组织中的BPAg1。结论BP患者血清中识别脑组织抗原的抗体可能在BP与神经系统疾病合并发生的机制中起到一定作用。
李丽王宝玺左亚刚姚勇陈霞
关键词:类天疱疮大疱性神经系统疾病
抗焦虑药布格呋喃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单次和多次服用60或120mg抗焦虑药布格呋喃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特征。方法试验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设计,在布格呋喃60mg组和120mg组分别纳入14名中国健康受试者,男女各7名。每个剂量组中,男性和女性受试者随机接受布格呋喃胶囊或安慰剂治疗的比例均为5:2。受试者在研究第1天给药1次,48h后,在研究第3天起每天2次给药,连续4.5d。在首次及末次给药后,分别按照方案规定的时间点连续采集血液和尿液药代动力学样本至给药后48h,同时进行躯体摆动、选择反应时间、数字广度、视觉类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药效学测试。结果单次口服60或120mg布格呋喃后,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平均值分别为:血浆峰浓度Cmax(37.7±18.4)和(95.8±34.8)ng/ml,零至最后一个可定量时间点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为(108±46)和(336±104)h·ng/ml,表观清除率为(581±203)L/h和(367±122)L/h,消除相半衰期t1/2为(10.4±7.1)和(19.8±6.5)h。在每日2次重复给药4.5d后,60mg组和120mg组布格呋喃的平均Cmax分别为(48.5±32.2)和(118.0±20.3)ng/ml,AUC0-t分别为(241±122)和(656±135)h·ng/ml。除VAS清醒度、VAS外在感受和VAS内在感受外,本研究检测的绝大多数药效学指标在单次和多次给药后与其他给药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每日2次、连续口服布格呋喃约24h后,其血浆暴露水平达到稳态,较单次给药后有2~3倍蓄积。口服60或120mg布格呋喃在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研究选用的药效学指标呈阴性,可能与药效学方法验证欠充分相关。
陈霞江骥杨芬刘涛钟文刘宏忠胡蓓
关键词:布格呋喃焦虑药代动力学药效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