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汉东

作品数:20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市番禺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学科带头人计划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心房
  • 8篇心房颤动
  • 8篇消融
  • 8篇房颤
  • 7篇心肌
  • 6篇导管消融
  • 6篇梗死
  • 5篇心肌梗死
  • 5篇静脉
  • 5篇肺静脉
  • 4篇导管
  • 4篇动脉
  • 4篇疗效
  • 3篇电重构
  • 3篇血管
  • 3篇射频导管
  • 3篇射频导管消融
  • 3篇神经重构
  • 3篇术后
  • 3篇消融术

机构

  • 14篇武汉大学
  • 4篇广州市番禺区...
  • 2篇番禺区人民医...

作者

  • 20篇雷汉东
  • 14篇江洪
  • 10篇鲁志兵
  • 8篇黄从新
  • 7篇杨波
  • 6篇李健豪
  • 6篇余英
  • 6篇宋明才
  • 6篇梁嘉永
  • 5篇王晓红
  • 5篇刘华芬
  • 4篇苏景强
  • 4篇张稳柱
  • 4篇赵冬冬
  • 4篇陈国钦
  • 3篇王腾
  • 3篇吴钢
  • 2篇梁锦军
  • 2篇万军
  • 2篇简小莉

传媒

  • 5篇中华心律失常...
  • 3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1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试剂盒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评价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试剂盒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H-FABP试剂盒对14例胸痛伴心电图ST段抬高患者进行动态检测,同时测定肌钙蛋白Ⅰ(CTnI),比较H-FABP及C...
雷汉东江洪鲁志兵简小莉王晓红刘华芬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脂肪酸类肌钙蛋白
文献传递
卡维地洛对家兔心肌梗死慢性期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重构和电重构的影响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 研究卡维地洛对家兔心肌梗死慢性期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重构和电重构的影响。方法 4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1)心肌梗死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2)卡维地洛组结扎前降支并卡维地洛5mg·kg^-1·d^-1灌胃。8周后测量梗死周边区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刺激交感神经时TDR、刺激交感神经引起TDR的变化(ATDR)及心室颤动(室颤)阈值,免疫组化法研究梗死周边区心肌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纤维的分布和密度。结果 心肌梗死组梗死周边区心室肌神经分布紊乱,GAP43和TH染色阳性。卡维地洛组梗死周边区神经纤维密度较心肌梗死组显著降低(P〈0.01),其基础状态梗死周边区TDR、交感神经刺激时TDR和ATDR均较心肌梗死组显著降低(P〈0.01),室颤阈值明显提高(P〈0.01)。结论 卡维地洛可有效调整心肌梗死后神经重构,稳定电重构。
余英江洪鲁志兵赵冬冬雷汉东王腾黄从新
关键词:卡维地洛心肌梗死交感神经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缝合器的血管并发症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术后Angioseal血管缝合器机械止血和人工压迫止血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方法947例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病例,179例术后使用Angioseal血管缝合器止血(机械组),另外768例进行人工压迫止血(人工组),比较二组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机械组显著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P<0.01),但其与人工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Angioseal血管缝合器能显著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但不能减少股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不推荐介入术后常规使用机械止血装置。
张稳柱宋明才梁嘉永李健豪雷汉东苏景强陈国钦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管缝合器止血并发症
卡维地洛对家兔心肌梗死慢性期梗死周边区神经重构和电重构的影响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对家兔心肌梗死(心梗)慢性期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重构和电重构的影响。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1)心梗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2)卡维地洛组结扎前降支并卡维地洛5mg/(kg.d)灌胃。8周后测量梗死周...
余英江洪鲁志兵赵东东雷汉东王腾黄从新
文献传递
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复发的预测因子探讨被引量:15
2007年
本研究随访了接受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circumferenti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pulmonary vein)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51例,研究其临床特征,探讨该术式的预测因子。
吴钢江洪黄从新杨波万军唐艳红雷汉东王晓红刘华芬彭彬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心房颤动肺静脉PULMONARY
小剂量无水乙醇经皮腔内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评价使用小剂量无水乙醇经皮腔内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例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HOCM患者行PTSMA术,无水乙醇用量均小于2 ml[平均(1.8±0.2)ml],术前、术后7 d、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室间隔(IVS)厚度、射血分数(EF),同时询问患者主观症状并进行心功能评价。结果:术后7 d、6个月LVOTG分别为(20.6±4.7)mmHg、(17.7±4.3)mmHg,较术前[(67.2±14.1)mmHg]均显著下降(P<0.01);室间隔厚度分别为(18.3±3.8)mm、(14.1±1.5)mm,较术前[(23.4±4.7)mm]均明显变薄(P<0.01);心功能分别为(1.8±0.4)级(、1.4±0.5)级,较术前[(2.6±0.7)级]明显改善(P<0.01)。EF值无明显变化。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未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使用小剂量无水乙醇行PTSMA治疗HOCM安全有效。
江洪胡笑容鲁志兵雷汉东杨波黄从新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导管消融术无水乙醇
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早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预防心源性休克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冠脉内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泵衰竭的患者对预防心源性休克(C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AMI并泵衰竭患者,入院后6h内无CS发生者共计54例,其中IABP组27例,在直接PCI、积极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IABP辅助治疗,对照组27例,给予直接PCI及积极药物治疗,若病情进展至CS,则给予IAB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CS的发生率及CS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IABP组5例发CS,对照组12例发生CS(18.5%vs44.4%,P=0.04),17例CS患者中7例死亡,37例非CS患者中5例死亡(41.2%vs13.5%,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S显著增加AMI并泵衰竭患者病死率,早期应用IABP可明显降低AMI并泵衰竭患者CS的发生率,从而有利于改善AMI并泵衰竭患者的预后。
宋明才雷汉东张稳柱李健豪梁嘉永陈国钦
关键词:心肌梗死泵衰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心源性休克
环肺静脉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后复发的临床预测因子
2008年
目的:从临床角度寻找环肺静脉消融治疗心房颤动(Af)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探讨其应用的适用人群。方法:随访51例接受CARTO标测指导下环肺静脉消融的Af患者,根据基本临床资料,筛选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51例患者术后随访5~26(11.3±7.4)个月,14例复发列为复发组,无Af发作的37例列为窦性心律组。2组的基本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表明,患者在Af病程、阵发性Af(PAf)比率、左心房直径(LAD)、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hCRPp)、术后房性期前收缩次数、术后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次数、术后3个月超敏C反应蛋白(hCRPf)等7个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上述参数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Af比率、LAD、hCRPp、hCRPf偏回归系数分别为-3.42、4.81、2.76、2.11,均P<0.01。结论:PAf、LAD、术前和术后3个月hCRP浓度是环肺静脉消融治疗Af的独立预测因子。
吴钢江洪黄从新杨波万军唐艳红雷汉东王晓红刘华芬彭彬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导管消融预后
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的疗效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无复流现象的治疗效果。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47例,依次给予硝酸甘油、维拉帕米和替罗非班,观察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分级。结果替罗非班明显改善TIMI血流,治疗无复流现象的有效率(33/40)优于硝酸甘油(5/47)和维拉帕米(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216,P=0.000)。结论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有确切疗效。
张稳柱宋明才梁嘉永李健豪雷汉东苏景强陈国钦
关键词:替罗非班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复流现象疗效
持续性心房颤动电复律术后近期复发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电复律术后近期复发的预测因素,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2例行电复律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左房大小、P波终末电势(PtfV1)、二尖瓣狭窄程度、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射血力、VE/VA、合并高血压与电转复术后2个月内复发的关系。结果62例电复律后2个月内复发22例,复发率35.5%,单因素分析示电转复后左房扩大、二尖瓣狭窄、PtfV1异常与房颤近期复发显著相关,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只有左房扩大是电转复术后持续性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房扩大是持续性房颤电复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二尖瓣狭窄及PtfV1异常使持续性房颤电复律术后的近期复发率增高。
宋明才张稳柱雷汉东李建辉李健豪梁嘉永苏景强陈国钦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电复律复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