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基新
-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掺镧改性钛酸钡湿敏陶瓷元件被引量:8
- 2002年
- 以La(OAc)3、Ba(OAc)2、Ti(OnBu)4为起始物,采用共溶-水凝胶法经陈化获得湿凝胶,干燥后制得干凝胶,研磨过筛和埋渗电极、加压成型为素坯,经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烧结,制得掺镧LaxBa1-xTiO3陶瓷传感元件系列(x=0.00,0.05,0.10,0.20,0.30),测试其阻-湿特性,从中获得了具有良好特性参数的湿敏陶瓷及其主要工艺条件(x=0.10,1350℃/1h),阻-湿特性在工作湿度范围内(相对湿度RH=32.8%~93.6%)的平均灵敏度S=5×104kΩ/RH(%),线性相关因子r=0.998,响应时间τ=110s,湿滞低于4%,湿敏选择性良好:对H2,CH4,CH2=CH2,CH3CH=CH2,CO,C6H6和CH3CH2OH(g)七种气体具有抗干扰性能.应用SEM,AFM及XRF对陶瓷的显微结构和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确定了陶瓷的显微组织,晶粒尺寸,晶相结构,表面粗糙度和全元素分析.讨论了掺镧改性的可能机理:La3+不等价取代Ba2+,引起Ti4+捕获一个自由电子而变价为Ti3+,该电子在适宜的陶瓷显微结构下受水分子影响易于进入导带,使掺镧钛酸钡得以半导化,半径较小的La3+取代半径较大的Ba2+,则降低四方晶相的晶格畸变度δ,即晶轴比c/a变小,使四方晶格的不对称性及各向异性降低,从而减少陶瓷烧结后冷却过程中内应力引起的破裂.
- 刘静波王智民韩基新
- 关键词:改性钛酸钡
- 大气中臭氧的存在形式及环保对策被引量:5
- 2003年
- 根据环境化学和环境保护的新近资料,综述了臭氧在整个大气环境中的两种主要存在和转化形式,讨论了臭氧化学的主要反应以及相应的环保对策。对于高空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屏蔽太阳光紫外线的滤网,应予充分的保护,以防止臭氧洞的发生和扩大,减少太阳光紫外线对人类皮肤的辐射。对于大气近地层中的臭氧—人类活动的二次污染物及光化学烟雾中的主要毒物,则应给予有效的控制,为此应对近地层臭氧的前兆物质NOx及活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切实的检测和可靠的限制。
- 林秀王智民韩基新
- 关键词:臭氧层光化学烟雾
- 从田中获奖看诺贝尔化学奖也要“与时俱进”——兼评“化学生物学”成为“大科学”被引量:3
- 2004年
- 王智民韩基新汪成
- 关键词:原始性创新学科交叉性诺贝尔化学奖
- “时钟反应”及其非恒容修正
- 1989年
- 化工生产中有不少是动态非恒容体系,例如不断地向反应器中添加溶液。曾有人利用“时钟反应”对此种体系进行研究。如文献[1]是在砷酸缓冲溶液中于较大容积内反应,文献[2]则以稀硫酸为介质进行实验。
- 王智民韩基新张平
- 关键词:化工生产速率常数表观活化能化学动力学
- 五种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界面上的相互作用、非晶相结构及催化性能(Ⅰ) 界面非晶相分散作用及体相晶相剩余率的提出被引量:3
- 2003年
- 通过固相热反应,以十种不同的配比和不同的焙烧制度,在MoO3中分别掺杂Fe2O3、V2O5、TiO2(锐钛矿型)、WO3和ZrO2,制得五种二元氧化物的系列试样.应用XRD、BET、FT-IR、DSC、半导体气敏特性和催化反应探针等表征技术,较系统地研究了这些组分氧化物形成二元氧化物时界面的非晶相分散结构及催化性能,并提出了相应的亚单层的非晶相分散模型.本文首先报道应用XRD,FT-IR和BET表征界面的非晶相分散.研究结果发现,各个组分氧化物的表面大小不同,但每一对组分氧化物在相互掺杂时,在界面上发生了组分氧化物的亚单分子层(meta-monolayer)的非晶相分散以及某些表面化学反应,前者的非晶相含量具有本征性的分散阈值,后者则生成新的化学物种.根据BET比表面积,求算了各组分氧化物在不同二元氧化物中每100m2的不同的非晶相分散阈值.XRD晶相定量分析和FT-IR差谱法(the differential spectra method)联合证明了非晶相新物种的存在,首次发现非晶相新物种的IR特征吸收峰与分子键价结构的关联.
- 王智民李丽韩基新韩维屏
- 关键词:分散阈值XRDBETFT-IR
- 关于“伟大的化学家与渺小的哲学家”的探讨
- 1994年
- 一、概述杰出的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出生于沙俄统治下的拉托维亚,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工作.他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和培养化学人才,热情支持和宣传新的理论或发现,共著书77部,撰写论文300多篇,曾获得当代最高科学荣誉的诺贝尔化学奖.1887年他在荷兰化学家范雷夫的合作和赞助下,创办了德文的《物理化学杂志》.该刊登载了不少重要的物理化学论文,使这一新兴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基本内容得以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并因而获得国际化学界的广泛承认,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一门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奥斯特瓦尔德因此被称为“物理化学之父”而闻名遐迩.他还具有强烈的哲学意识和多种志趣爱好,在识认论上是一位以实证为基础的经验主义者,坚信化学家们应只限于研究可以测量的现象,如能量的变化;拒绝接受“不可测量的复杂事物的理论”,如“原子论”的那些模型假设.在这方面,他是奥地物理学家及自然科学哲学家马赭的坚定追随者.他认为化学变化及其运动形式的能量转换关系是看得见和测得着的,因此极力主张把解释化学现象的出发点建立在能量的相互转换关系上,主张对自然现象“用热力学和J.W,吉布斯方程来解决问题”,而对有关“原子论”的那些物质模型的假设都很抱反感,长期拒绝接受原子学说。
- 潘洪贵韩基新王智民
- 关键词:唯能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家化学家
- 对“从诺贝尔化学奖看20世纪化学的发展”一文的评介、补充和订正被引量:3
- 2004年
- 王智民汪成韩基新
- 关键词:诺贝尔化学奖化学发展化学史
- 五种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界面上的相互作用、非晶相结构及催化性能(Ⅱ)——DSC、半导体气敏特性、催化活性与亚单层分散模型
- 2003年
- 应用DSC、半导体气敏特性、催化活性及亚单(分子)层分散模型共四项表征技术,进一步研究了五种二元氧化物的界面结构及其特性,DSC曲线的放热峰及吸热峰分别与界面化学反应、晶格畸变和瓦解、熔化、烧结以及固溶体的形成相关,导电性能的测试证明这些二元氧化物属于N-型半导体,对邻二甲苯具有气敏特性,其灵敏度在化学吸附的初期阶段与邻二甲苯蒸气浓度呈线性关系,催化选择性及转化率的测定证明V_2O_5-MnO_3及WO_3-MoO_3体系对邻二甲苯选择性氧化为苯酐具有催化活性,其非晶相MoO_3及V_2O_5的活性较为显著,尤其当二元氧化物的组成接近分散阈值Dt时,选择性最佳,为了解释大的分散阈值Dt与小的比表面积之间的关系,经计算机编程计算,在分子水平及纳米尺度上提出了球形八面体密置的亚单层分散模型并求得了模型的七个参数,通过讨论亚单层分散与非晶相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晶相损失的机理以及作为催化剂的非晶相结构对热的亚稳特性。
- 王智民李丽韩基新李永战韩维屏
- 关键词:催化活性
- 一种修饰钙掺杂钛酸铅湿敏纳米薄膜的新方法──钾修饰薄膜的制备、湿敏特性和结构表征被引量:6
- 2003年
- 为了使感湿性能很差的钛酸铅湿敏改性 ,选取Ti(O n Bu) 4 ,Pb(OAc) 2 和Ca(OAc) 2 为起始物 ,采用溶胶 -旋涂法以及烧结晶化过程 ,在镀有Ag Pd合金叉指电极的α Al2 O3 基片上制备了钾修饰的钙掺杂钛酸铅纳米湿敏薄膜 (K+ CaxPb1 -xTiO3 ,缩写为K CPT) .在 ( 2 0± 0 .1)℃的常温下、相对湿度RH =8.0 %~ 93 .6%之间 5个检测点上测试了K CPT的阻 -湿特性 ,并与纯钛酸铅薄膜 (PT)、钙掺杂钛酸铅薄膜 (CPT)以及锂修饰的钙掺杂钛酸铅薄膜 (Li CPT)进行了比较 ,对工艺进行了正交实验和研究 .结果表明 :在x =0 .3 5 ,K+ 含量为 1%(K/Ti,mol/mol) ,以及 85 0℃ /1h的烧结晶化成瓷条件下 ,所制得的陶瓷薄膜在RH =8.0 %~ 93 .6%的实测范围内 ,灵敏度S =3 .3× 10 3 ,感湿响应时间τ =15s,湿滞≤± 2 %;而在RH =0 %~ 10 0 %的全湿范围内 ,总的电阻值降低值约为 10 4kΩ ,即全湿范围内的灵敏度可达四个数量级 :S =10 4kΩ/10 0ΔRH ( %) .通过XRD ,SEM和TEM手段对薄膜的晶相结构及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 ,薄膜为四方多晶 ,具有网状孔道和岛形晶界 ,晶粒呈极化定向排列的电畴结构 ,粒度为 10nm ,岛的平均面积为 4μm× 5 μm .
- 王智民左霞韩基新刘静波张艳熹
- 关键词:湿敏特性压电材料
- 掺镧改性钛酸钡纳米多晶粉体的制备和表征被引量:9
- 2002年
- 以La(OAc)3,Ba(OAc)2,Ti(On-Bu)4为起始物,采用共溶-水凝胶法制备掺镧改性钛酸钡纳米多晶粉体LaxBa1-xTiO3(x=0.00,005,0.10,0.20,0.30),利用正交试验对制备溶胶的主要工艺进行优化:溶胶是由总浓度为0.7mol/L的起始物逐步滴入蒸馏水进行共溶水解而得,其介质为氨水调节的pH=3.8和70℃的醋酸.将溶胶陈化和浓缩而得湿凝胶,干凝胶是将湿凝胶在烘箱中经50℃/24h处理而得.对干凝胶及其焙烧粉体进行了七项特性表征:首先取少量干凝胶进行TG-DTG和FT-IR测试,以确定焙烧温度范围和历程;然后另取一部分干凝胶在该温度范围内的不同温度点上焙烧,以便制得系列粉体试样,对其进行FT-IR、XRD、SEM、EDS、TEM及LRS表征,以比较各试样的晶相组成、原始晶粒尺寸、晶格常数及其四方相畸变度δ(即晶轴比c/α)、团粒形貌及微区金属元素含量等并从中优选工艺,探讨共溶-水凝胶过程及掺镧改性机理等.
- 王智民韩基新刘静波
- 关键词:改性钛酸钡电子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