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生

作品数:83 被引量:212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3篇化学工程
  • 7篇理学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柴油
  • 12篇生物柴油
  • 12篇加氢
  • 11篇降凝
  • 10篇催化
  • 8篇橡胶
  • 8篇橡胶油
  • 7篇降凝剂
  • 7篇高压加氢
  • 6篇润滑油
  • 6篇金属
  • 6篇复合材料
  • 6篇催化剂
  • 6篇复合材
  • 5篇石墨
  • 5篇切削液
  • 5篇金属切削
  • 5篇金属切削液
  • 5篇极压
  • 5篇降凝机理

机构

  • 69篇上海应用技术...
  • 21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华东交通大学
  • 9篇中国石油
  • 8篇上海海联润滑...
  • 7篇大连工业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化工研究...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宝山钢铁股份...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山...
  • 1篇中国神华煤制...
  • 1篇化学工业出版...
  • 1篇中国航天科技...
  • 1篇上海航天技术...

作者

  • 83篇韩生
  • 15篇任天辉
  • 9篇曹磊昌
  • 8篇何忠义
  • 6篇吴志桥
  • 6篇熊丽萍
  • 6篇王介妮
  • 6篇肖虎鹏
  • 6篇宋玉萍
  • 5篇程型国
  • 5篇郝利峰
  • 4篇蔺华林
  • 4篇谭凤芝
  • 4篇曾祥琼
  • 4篇刘慧
  • 3篇曾葵
  • 3篇武慧慧
  • 3篇缪树婷
  • 3篇索习东
  • 3篇白子文

传媒

  • 8篇上海化工
  • 8篇材料导报
  • 6篇化工进展
  • 4篇现代化工
  • 4篇润滑油
  • 4篇第五届全国化...
  • 4篇中日高校化工...
  • 3篇化工新型材料
  • 3篇电镀与涂饰
  • 3篇材料导报(纳...
  • 2篇电镀与精饰
  • 2篇石油商技
  • 1篇化工管理
  • 1篇煤炭技术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化学世界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有机化学
  • 1篇中国胶粘剂
  • 1篇精细化工

年份

  • 3篇2016
  • 8篇2015
  • 13篇2014
  • 8篇2013
  • 9篇2012
  • 9篇2011
  • 1篇2010
  • 12篇2009
  • 10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对水中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吸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综述了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吸附去除水中有机物和重金属的研究进展,并初步探讨了其吸附机理和影响因素,最后总结了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水环境吸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吸附应用做出展望。
孙赛楠于飞刘凡韩生马杰
关键词:石墨烯污水处理重金属有机物
苯并三氮唑多硫化物极压抗腐蚀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如下式所示的苯并三氮唑多硫化物极压抗腐蚀添加剂,化学名称为双1-(苯并三氮唑基-1-烷基)多硫化物。它使用1-氯烷基苯并三氮唑与碱金属多硫化物进行化学反应合成,所采用的工艺条件温和。得到的苯并三氮唑多硫化...
易红玲曾祥琼吴华韩生任天辉
文献传递
制备条件对微乳化金属切削液性能的影响
2009年
采用45#变压器油为基础油,通过添加乳化剂脂肪酰胺、极压剂氯化石蜡、杀菌剂和水制备出微乳化金属切削液;详细探讨了温度、加料顺序、搅拌方式以及搅拌时间对微乳化金属切削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方式、加料顺序、搅拌时间对微乳化金属切削液制备基本没有影响;而加料顺序和温度则对其制备的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为:先加水后加增溶剂,温度为30℃所制得的微乳化金属切削液稳定性较高。
吴志桥张婷婷韩生
关键词:微乳化金属切削液稳定性
聚丙烯酸酯-马来酸酐类聚合物在柴油中降凝机理的低温热力学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低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从热力学方面探讨了聚丙烯酸酯-马来酸酐类聚合物在柴油中的降凝机理。研究表明此类聚合物的加入改变了柴油本身的结晶过程,添加剂首先起到晶种的作用在柴油中先结晶出来,随后柴油中的蜡逐渐结晶出来,添加剂的加入增加了柴油中晶核的数量,降低了晶体的大小,降低了结晶的速度,因此认为添加剂的加入控制了石蜡烷烃结晶的速度,同时通过DSC方法计算所得到加剂柴油的焓变ΔH的大小可粗略评价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
韩生宋玉萍任天辉王鹏
关键词:DSC降凝机理
x射线衍射对柴油及加剂柴油的低温结晶行为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基础柴油及加剂柴油在低温下蜡的结晶行为。首先将柴油切割成窄馏分,选择沸点最高的馏分段5F(沸点范围在325~350℃)作为原料,进行XRD测试,并且将该馏分用柱分离的方法分离出其中的饱和烃5S,并且用尿素脱蜡的方法分离出馏分中正构烷烃5U,对其进行XRD分析,研究柴油中正构烷烃、饱和烃及基础柴油的结晶形态及晶格结构,并研究柴油中加入添加剂后的结晶形态。实验结果表明在柴油切割馏分5F在测试温度下有少量的晶体,大部分都是无定形态。而从切割馏分中获得的饱和烃5S比5F显示出更长程有序,其结晶率稍高一些。正构烷烃5U显示出长程有序性,研究发现5F、5S及5U的结晶主要是正交晶系。当在5S中加入降凝剂后,与未加剂的5S相比结晶强度和结晶率都有所降低,在5S中加入降凝剂后石蜡晶体由正交晶系向低能态的无定形态转移。
韩生宋玉萍任天辉王鹏
关键词:柴油XRD
醇对微乳化金属切削液增溶水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醇是微乳化金属切削液中常用的一种助表面活性剂。主要探讨了不同种类和含量的醇对微乳液增溶水量的影响,结合相图研究了具有较大增溶水量的乙醇和带有支链的异戊醇分别与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M)复配对微乳液的形成及微乳区面积的影响,并研究了微乳体系形成过程的热力学。结果表明,当乙醇添加量为1.0%时有最大的增溶水量。m(乙醇)∶m(EM)=1∶3,m(异戊醇)∶m(EM)=1∶5时单相微乳区面积最大,增溶的水量最多;通过热力学研究发现乙醇和异戊醇影响此过程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在微乳液形成过程中,乙醇和异戊醇从连续相油相进入微乳液界面层的标准自由能变化ΔGs<0;标准焓变ΔHs=0,为无热效应过程;ΔGs由醇分子的混乱度熵变ΔSs决定。
肖虎鹏吴志桥何忠义韩生
关键词:微乳液
加氢油氧化稳定性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主要从油品组成和外界条件、使用状况两方面介绍了影响加氢油氧化稳定性的因素及加氢油的氧化机理和现有改善其氧化稳定性的方法。
韩生程型国马书杰任天辉
关键词:加氢油
生产聚醚用催化剂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聚醚多元醇是聚氨酯工业的重要原料,近年来需求量逐年增加;与之相关的聚醚多元醇的生产技术也飞速发展,而催化剂的不断改进则是聚醚多元醇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近年来聚醚多元醇所用催化剂的种类进行了分类;综述了生产聚醚催化剂的研究发展现状;对催化剂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并详细介绍了聚醚多元醇中双金属催化剂分离的研究进展。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刘慧韩生何慧红侯梅芳傅瑞芳
关键词:聚醚多元醇催化剂双金属催化剂
降凝剂与乙酸酯类溶剂复配对生物柴油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考察了几种常用的柴油降凝剂与乙酸酯类有机溶剂的复配对生物柴油的影响。将复配效果较好的样品筛选出来,并采用差热分析(DSC)、偏光显微镜研究其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聚甲基丙烯酸酯类降凝剂10-330与乙酸丁酯以质量比8∶1复配时,对生物柴油的降凝效果最好;降凝剂与乙酸酯复配后添加到生物柴油中,使体系在冷凝过程中析出的晶体量大幅减少,改变晶体的成长方式,使晶体的尺寸较小,从而改变晶体的形态与分散状态,使得体系的固液相变能减小,分散体系更加稳定,进而提高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
曹磊昌韩生
关键词:降凝剂复配生物柴油
化学镀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4年
综述了化学镀工艺的发展,详细论述了在合金化、复合化、稀土化方面复合化学镀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化学镀镍的沉积机理。同时,详细综述了复合化学镀层在耐腐蚀、耐摩擦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复合化学镀镍-磷合金今后的发展方向,应朝着更实用的方向发展。
武慧慧郝利峰韩生
关键词:复合化学镀耐磨性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