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甲基亚硝基脲诱导兔原位膀胱癌模型的建立及诊断
- 2019年
- 目的构建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的兔原位膀胱癌模型,探讨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对膀胱癌模型进行无创诊断的价值。方法取27只新西兰白兔(雄性,体重2.5 kg),实验组18只,对照组9只。实验组兔定期膀胱灌注MNU,每次10 mg,2周1次,共4次。对照组兔同时膀胱灌注生理盐水,每次5 ml。分别于第8、10、12周末进行MRI扫描检测,检测后取膀胱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实验组死亡1只,其余动物均成活至检测时间点。对照组各时间点MRI扫描兔膀胱内未见异常信号影,病理未见癌。实验组8周末,MRI扫描5只兔膀胱内均未见异常信号,病理检查5只可见慢性炎性改变,未见明确癌。实验组10周末,MRI扫描5只兔膀胱可见不同程度的异常信号,病理检查6只兔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肿瘤成瘤率为100%。实验组12周末,MRI扫描6只兔膀胱壁不规则增厚,病理提示6只均为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肿瘤成瘤率为100%,两组成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3%、85.7%、80.0%。结论MNU膀胱灌注诱导兔原位膀胱癌模型方法简便、可靠,MRI扫描结果与病理学检测结果一致,可作为该模型的无创鉴定方法。
- 王文佳陈彪宋志强李向利武昊韩菲吴建臣李强李胜文
- 关键词:膀胱肿瘤N-甲基亚硝基脲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散发型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筛查与临床表型分析
- 目的:确定国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l recessive retinitis pigmentosa,ARRP)及散发型视网膜色素变性(sporadic retinitis pigmentosa...
- 韩菲
- 关键词:基因突变临床表型
- Ranibizumab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升高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Ranibizumab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片段,能够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治疗湿性AMD的疗效已得到多项临床研究的证实。此外,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的耐受性良好,眼内与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未显著增加。其主要眼内不良事件为眼部炎症和一过性眼压升高,但发生率较低。主要的严重眼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4%。Ranibizumab应用后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无显著增加,采取在每月随访监测的基础上降低注射频率的方法可能得到最佳的风险获益比。就近年来湿性AMD患者应用ranibizumab治疗的临床试验为基础,从循证医学角度讨论其玻璃体腔内注射的安全性。
- 韩菲陈有信
- 关键词: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RANIBIZUMAB安全性玻璃体腔内注射循证医学
- 湖泊及水库生态动力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 韩菲
- 关键词:生态动力学模型密云水库
- 膀胱肿瘤剥切术毕即刻灌注吡柔比星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剥切术(TUSDBT)术毕即刻灌注吡柔比星(THP)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建立的膀胱癌云数据库中,严格按入组标准导出2009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接受TUSDBT+术毕即刻灌注+维持灌注治疗的NMIBC患者82例,将临床资料去隐私化后,导入SPSSAU进行线上统计分析。结果:随访时间为24.2~107.5个月,2年内未出现死亡病例,也无患者因膀胱灌注化疗的副作用停止灌注。入组患者在3、6、12、18、24个月内的复发情况分别为0例、4例(4.9%)、7例(8.5%)、8例(9.8%)、10例(12.2%),总复发率为24.4%,平均无瘤生存期为(25.69±20.67)个月,中位无瘤生存期为25.1个月。患者的性别、年龄、肉眼血尿、尿脱落细胞学阳性、肿瘤直径、肿瘤数目、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危险分组对2年复发率的影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数目与尿脱落细胞阳性对总复发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严格筛选的NMIBC患者,若TUSDBT中未发生膀胱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均应于手术室中即刻灌注,并辅以14次THP维持灌注治疗,可有效防止膀胱肿瘤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 武昊王文佳吴建臣王帅军季浩宇韩菲李胜文
- 关键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膀胱灌注吡柔比星复发
- Ranibizumab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系统综述被引量:3
- 2011年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可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其主要的致盲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CNV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anibizumab是一种重组的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片段,能够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减少血管渗漏。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治疗湿性AMD具有一定的疗效,为ranibizumab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高等级的临床试验证据。Ranibizumab治疗湿性AMD的最佳时机为治疗的起始阶段,其最佳治疗方案为每月注射1次,连续3个月,之后每月注射1次进行维持治疗。维持期的治疗应每月监测病情的动态变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视力等是主要的检测指标,对调整治疗方案起指导作用。维持阶段也可采取个体化治疗或与光动力疗法(PDT)的联合疗法,以适当减少注射次数和频率。系统检索和总结ranibizumab治疗湿性AMD的文献资料.可从循证医学的角度为ranibizumab的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支持。
- 韩菲陈有信
-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
-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保留肾脏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9年
- 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一直被认为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的金标准。对于孤立肾、双侧肿瘤及肾功能不全,或有保留肾脏意愿的患者,在充分评估之后可以考虑保留肾脏治疗。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有效的保肾手术方法,如内镜下肿瘤电凝灼烧或激光消融在低危UTUC的治疗中可以获得较好的肿瘤预后,但对于多发或肌层浸润性的肿瘤,其治疗效果则大大受限。输尿管节段性切除可以在保留患者肾脏的同时将肿瘤完全移除,即便对于内镜治疗效果欠佳的肌层浸润性肿瘤,也可以获得与根治性手术相当的肿瘤预后,同时又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患者的肾功能。除此之外,局部药物灌注治疗在UTUC保肾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价值。
- 韩菲李胜文
- 关键词: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低危肿瘤预后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