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敏芬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枇杷
  • 3篇枇杷果肉
  • 3篇酶促
  • 3篇酶促褐变
  • 3篇果肉
  • 3篇褐变
  • 2篇多酚
  • 2篇多酚氧化
  • 2篇多酚氧化酶
  • 1篇动力学特征
  • 1篇抑制剂
  • 1篇制剂
  • 1篇理化性
  • 1篇理化性质
  • 1篇酶褐变
  • 1篇果浆
  • 1篇果实
  • 1篇果实加工
  • 1篇纯化
  • 1篇I

机构

  • 3篇浙江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3篇顾敏芬
  • 3篇吴少华
  • 3篇陈学平
  • 1篇彭金荣

传媒

  • 3篇科技通报

年份

  • 2篇1993
  • 1篇199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枇杷果肉酶促褐变的研究——Ⅱ.酚酶的理化性质和对抑制剂的反应被引量:1
1993年
在批把果肉酚酶提取分离的基础上,对酚酶的适宜pH条件和热稳定性以及对几种抑制物质的反应作了探索,结果表明酶A、酶B的最适pH范围分别为4.2~4.7和5.8~6.5,两种酶在pH6.5~7时较为稳定、酚酶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当60~70℃时酚酶仍有较高的活力和较好的稳定性.抗坏血酸、苯式硫脲、亚硫酸氢钠、DT T(二硫赤苏糖酵)对酶A、B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0.05mmol/L铜试剂对酶B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酶A的作用不明显,EDTA对酶B基本上无抑制作用。
吴少华顾敏芬陈学平
关键词:枇杷多酚氧化酶抑制剂
枇杷果肉酶促褐变的研究Ⅲ.枇杷果实加工中酶褐变的防止被引量:4
1993年
试用各种物理、化学的方法处理批把果肉,研究控制批把果浆变褐的有效方法及各种化学试剂控制酶褐变的最适剂量.试验表明:微波处理批把果实1.5~2 min(60 g果实于200 ml介质溶液中),便能有效地钝化酚酶.如将果实置于0.1%Vc溶液或400 ppm亚硫酸氢钠溶液中微波处理,防褐效果更好,果浆色泽更稳定.低浓度(小于0.1%)柠檬酸烫漂防褐效果与沸水烫漂没有差异,烫漂时间 80~100 s即可钝化酶活性.用0.2%柠檬酸烫漂 60s,护色效果已较理想.当pH值低于3时,果浆护色效果最好;pH4.4~4.6时果浆褐变最严重.各种浓度的蔗糖溶液对酶促褐变并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若抗坏血酸浓度为300~350ppm,Vc为400ppm时,亚硫酸氢钠200~250ppm,苯基硫脲37.5 ppm,二硫苏糖醇(DTT)50ppm,护色效果较稳定.铜试剂浓度为80ppm,硫脲60~70ppm,但其抑制作用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弱.护色效果最好的处理组合为:0.01%Vc,0.1%CaCl_2(W/V),pH2.0.
吴少华顾敏芬陈学平
关键词:枇杷果浆褐变
枇杷果肉酶促褐变的研究——I.枇杷果肉中多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和动力学特征被引量:1
1992年
枇杷果肉制成丙酮粉,经硫酸铵分级沉淀、透析,DEAE-纤维素柱层析、ACA_(34)柱层析和FPLC分离等方法,分离和纯化得到多酚氧化酶的两个同工酶(酶A和酶B).酶B由一个或几个分子量为42×10~3D的亚基组成.酶的动力学研究表明:酶A、酶B的K_m(多巴胺为底物)均为2.40×10^(-3)mol/L,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酶A和酶B的K_m分别为0.163×10^(-3)mol/L和1.54×10^(-3)mol/L.酶底物特异性表明,酶B是邻位二酚酶,不能作用于单酚和间位二酚.
顾敏芬吴少华陈学平彭金荣
关键词:枇杷果肉多酚氧化酶纯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