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红
- 作品数:17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淮海工学院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田汉与夏衍话剧创作比较论被引量:3
- 2002年
- 田汉与夏衍从不同的创作起点出发 ,经历了创作思想的深刻反思 ,最终殊途同归 ,在抗战大纛下走向成熟。夏衍与田汉以传神之笔 ,为现代文学画廊增添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他们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戏剧舞台上并肩战斗 ,以辛勤的努力与优秀的剧作 ,为中国现代话剧 ,尤其是革命话剧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顾晓红黄德志
- 关键词:话剧创作
- 一出女人的深刻悲剧——分析《金锁记》中的月亮描写
- 2001年
- 张爱玲对月亮的灰色透视 ,如同她对人生的灰色理解一样 ,独特而深刻。本文借对《金锁记》中月亮的描写分析 ,揭示了小说中人物的悲剧命运 ,概括了悲剧的深刻性与延续性。
- 顾晓红
- 关键词:悲剧意象比喻月亮现代文学研究《金锁记》
- 论莫言小说创作的影视化倾向被引量:2
- 2008年
- 莫言是中国当代小说作家中最早"触电"的,他的作品也随着电影《红高粱》的获奖而被更多的读者关注,影响日渐扩大。由此他参与改编或创作了部分影视作品,这些经历使他在小说创作中出现了影视化的倾向,诸如强调感官刺激,注重描写对象的色彩,突出读者视觉上的感受等等。莫言用文字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 顾晓红
- 关键词:莫言小说感官
- 不被遗忘的存在——史铁生的生存哲学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本文结合史铁生作品,分析他对人的生存意义的终极探索,归纳他的独特的生存哲学,即强调生的意义的过程哲学。这对于当前注重物质与功利的世俗精神,对于狭隘的、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是一种冲击和解放。他的生存及他的这种生存方式将永远不会被人遗忘。
- 顾晓红
- 关键词:遗忘生存哲学
- 失落的创作主体——试析创作主体对十七年小说创作的影响
- 2007年
- 十七年文学创作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但创作成果不甚理想。本文从创作主体即作家的因素分析入手,重点分析作家的文化水平、创作态度及创作心态对其创作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由于创作主体的失落,使十七年的文学创作缺少了文学性。
- 顾晓红
- 关键词:十七年文学创作心态
- 论当代小说创作的影视化倾向——以莫言、王朔、刘恒的创作为例
- 19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大众文化得到滋生发展的肥沃土壤,逐渐走向文坛的中心,小说从文学的中心滑到了边缘。作为大众文化的影视,大量改编当代小说,使这一批被改编作品的作者名利双收。于是,众多的当代作家...
- 顾晓红
- 关键词:当代小说
- 文献传递
-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探讨被引量:6
- 2010年
- 基于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分析,提出利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使大学生能承受社会竞争的压力,以平常而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 顾晓红
-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大学生人文素质
- 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当代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前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失礼现象比较普遍。大学生对礼仪的理解似是而非,甚至自以为是,有些大学生过度自尊以至自恋,出现了很多"问题学生"。因此,亟需加强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以帮助当代大学生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
- 顾晓红
-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心态
- 关于当代小说创作的思考——论影视影响下的创作主体和小说主题被引量:4
- 2009年
- 大众文化的兴盛带来了影视的繁荣,影视的繁荣直接影响到当代的小说创作,作家们的创作观念与创作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创作时更加重视小说的通俗化和可读性,自觉地追求小说的影视化效果,小说的主题由原来注重对人类复杂的心灵图景和精神世界的探索,而转变为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细致描摹,书写人的本能,展示人的欲望,内容平庸,主题变得朦胧、肤浅。因此创作主体在影视文化的夹缝中保持自己文学创作的独特性,维护独立的文学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 顾晓红
- 关键词:影视当代小说小说主题
- 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前大学生患心理疾病的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自杀、暴力、精神抑郁症等所引起的社会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焦点。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避免校园暴力,营造良好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必须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及文化水平,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强化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使大学生能承受社会竞争的压力,以平常而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 孙成广顾晓红
-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