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俊虎

作品数:26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3篇大麦
  • 11篇花叶
  • 11篇花叶病
  • 11篇黄花叶病
  • 6篇花叶病毒
  • 6篇黄花叶病毒
  • 6篇大麦黄花叶病
  • 5篇杂种
  • 5篇杂种优势
  • 5篇基因
  • 5篇大麦黄花叶病...
  • 4篇生物学
  • 4篇生物学研究
  • 4篇抗病
  • 3篇性状
  • 3篇选育
  • 3篇育种
  • 3篇杂交
  • 3篇麦芽
  • 3篇抗病性

机构

  • 23篇上海市农业科...
  • 10篇杭州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4篇马俊虎
  • 21篇黄培忠
  • 16篇刘玉芳
  • 13篇秦国卫
  • 10篇朱睦元
  • 10篇徐阿炳
  • 9篇杜永芹
  • 8篇陈如梅
  • 6篇袁妙葆
  • 6篇黄纯农
  • 6篇李承道
  • 5篇张国荣
  • 4篇陈恭
  • 4篇赵章杏
  • 3篇赵小立
  • 3篇余立云
  • 3篇余建军
  • 2篇余永华
  • 1篇杨煜峰
  • 1篇孙立军

传媒

  • 10篇上海农业学报
  • 5篇大麦科学
  • 2篇杭州大学学报...
  • 2篇大麦与谷类科...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上海农业科技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6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 4篇198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花药培养技术在杂交大麦三系选育中的应用被引量:3
1996年
以瑞典引进的大麦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三系为试材,与当地大麦品种(系)杂交,并于F1代进行花药培养。由花药培养再生的植株经加倍后,筛选出4个具开颖、抗大麦黄花叶病(BaYMV)的保持系93H2592、93H2593、93H2573、93H2574;培育出不育率在97.20%~98.48%的930753-1、930753-2、930753-3及930754-1四个不育系和恢复结实率大于95.00%的94H4771B2、94H0822B4二个恢复系。
杜永芹陈如梅张国荣黄培忠马俊虎李承道
关键词:大麦花药培养三系配套选择育种
大麦黄花叶病毒的生物学研究Ⅳ──植物基因工程及其在大麦抗黄花叶病中的应用被引量:2
1994年
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能将理想的目的基因通过转基因方法导入植物细胞,最后发展优良的转基因植物。己经发现大量植物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包括病毒外鞘蛋白基因对发展抗毒工程植物特别有效.本文简述植物抗病毒病基因工程的几种策略和综述大麦抗黄花叶病(BaYMV和BaMMV)的生物技术研究现状。
朱睦元徐阿炳黄纯农赵章杏赵小立刘玉方黄培忠马俊虎
关键词:大麦黄花叶病毒基因工程
不同收获期对大麦籽粒性状的影响
1990年
用早中晚熟沪麦10号、84—165、沪麦8号3个大麦品种(系)进行分期收获,分别测定其籽粒的千粒重、蛋白质、淀粉、谷壳率、破碎率。结果表明,千粒重以5月25日收获最佳,与品种熟性无关。蛋白质、淀粉的平均相对含量,品种间有极显著差异,与收获期无差异。谷壳率,在品种与收获期间的互作达F0.01显著水平。谷壳率的高低,与品种的熟性无必然的联系。籽粒破碎率,在适时收获期之前,均随收获期的推迟而减少。提早收获,采用先收割凉晒,后脱粒可明显降低籽粒破碎率。欲得经济产量与品质指标兼顾,本试验中,早熟种应推迟、晚熟种可提早,时间各为2天左右,“带青”收获不适合所有熟性的品种。
黄培忠马宗兰马俊虎王瑶华刘玉芳
关键词:大麦品种早熟种籽粒性状熟性灌浆速度
三个麦芽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被引量:3
1989年
本文就7个大麦品种的三个麦芽品质性状——α-淀粉酶活力、色度和粘度,以7×7双列杂交设计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间差异均极显著;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因而认为基因的加性效应较为重要。早熟3号、元麦114、义乌二棱三个品种分别是α-淀粉酶活力、麦芽汁色度和麦芽汁粘度较好的配合者。杂交组合“早熟3号×元麦114”、“嵊县无芒六棱×义乌二棱”、小将×义乌二棱”对α-淀粉酶活力有较高的正向SCA效应;而“鹿岛×嵊县无芒六棱”、“元麦114×小将”、“元麦114×义乌二棱”对麦芽汁色度、“鹿岛×木石港3号”、“鹿岛×义乌二棱”、“小将×木石港3号”对麦芽汁粘度分别有较大的负向SCA效应。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麦芽品质育种的亲本选配作了初步讨论。
朱睦元徐阿炳俞志隆袁妙葆黄纯农杨煜峰湛小燕余建军黄培忠刘玉芳马俊虎秦国卫
关键词:大麦双列杂交配合力麦芽品质
气温、ABT等因素对大麦花药离体培养的影响被引量:6
1997年
在固体培养体系中就麦穗离体时气温、甘露醇预处理及激素ABT各因子对大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前供体所处气温高低对愈伤组织产量有一定的影响;甘露醇预处理效果优于低温处理;ZT和ABT连用对愈伤组织分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ABT最适浓度为0.3mg/L。
杜永芹陈如梅秦国卫张国荣余立云马俊虎黄培忠
关键词:大麦花药培养气温ABT
大麦黄花叶病毒的生物学研究——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株系分化的研究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简述了大麦黄花叶病毒株系分化给抗病遗传育种带来了困难综述了大麦黄花叶病毒株系分化的鉴定方法及其局限性,并总结了不同国家对大麦黄花叶病毒株系分化的结果,讨论了大麦黄花叶病毒不同株系间的关系。
朱睦元徐阿炳黄纯农袁妙葆周建华余建军黄培忠马俊虎刘玉芳秦国卫
关键词:大麦黄花叶病毒生物学
大麦黄花叶病毒病(BYMV)抗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1990年
本文综述了大麦黄花叶病(BYMV)抗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1)利用标志基因定位,(2)酯酶同工酶基因位点与抗BYMV基因的关系;(3)应用三体分析进行抗BYMV基因的染色体定位。最后,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提出了基因定位将碰到的问题应用前景。
徐阿炳朱睦元袁妙葆黄纯农余志隆余建军黄培忠马俊虎刘玉芳
关键词:染色体定位大麦黄花叶病毒基因位点大麦品种抗源同源染色体
大麦品种资源抗大麦黄花叶病鉴定及抗源利用被引量:1
1989年
大麦黄花叶病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常见的一种危害大麦的病害。近10多年来,由于该病的蔓延危害,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麦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克服该病除选用抗病品种外,尚无其他的根治良策。因此,国内外育种工作者十分重视种质资源抗大麦黄花叶病的鉴定,获得了一些抗源。但至今对我国的大麦种质资源尚未进行全面系统的鉴定。本文就多年来国内大麦品种资源鉴定及抗性转育的结果进行综合报道。试验于1984~1988年在上海市农科院试验场(33号田)病圃进行。初鉴出来的149个高抗品种于1986~1988年又在江苏省如东县环北乡。
马俊虎黄培忠秦国卫刘玉芳余永华陈恭
关键词:大麦抗病性黄花叶病
麦芽汁、多效唑等因素对大麦组织培养的效应被引量:5
1998年
以不同基因型大麦为材料,就麦芽计、MET及愈伤组织低温处理对大麦花粉离体培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10%麦芽汁的诱导培养基上花药反应早,诱导率和绿茵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5mg/LMET可明显增强幼苗素质;在本试验条件下,以MET0.5~1.0mg/L+IBA0.3mg/L配合使用(壮苗生极培养),有利于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协调生长;愈伤组织经低温(5~8℃)保存效果良好,为大麦试管苗越夏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杜永芹陈如梅张国荣奏国卫余立云黄培忠马俊虎周爱华
关键词:大麦花药培养麦芽汁愈伤组织壮苗多效唑
大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杂种优势研究初报
1991年
作物的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但杂种必须具有足够高的产量优势才能在生产中获得应用。自从Immer(1941)首次报道杂种大麦的产量优势为27%以来,国外许多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Hagberg(1953)报道17个杂种大麦的产量优势为O,而Fejer(1976)报道冬性与春性大麦杂交的杂种优势超过100%。但大多数报道认为杂种大麦的产量优势为20—50%。然而,这些数据大多是在稀播单行种植条件下获得的。
李承道刘玉芳马俊虎秦国卫陈恭杜永芹
关键词:大麦杂种优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