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烧伤病人的心理护理
- 烧伤是一种突发病,病人往往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患者受伤后,承受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对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都有极大的影响。有效的心理护理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我科对
- 尹红骆宁
- 文献传递
- 不同复温温度对-10℃处理的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形态和Ⅰ型胶原代谢的影响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复温温度对低温处理人成纤维细胞形态和Ⅰ型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制成悬液后接种于培养皿中,随机分为对照组、20℃复温组、37℃复温组。将两个复温组培养细胞渐冷冻至-10℃制成冻伤模型,然后各自于20、37℃下复温,再与对照组一起继续培养,于伤前及伤后即刻、24、48、72、96h进行观察,每组各时相点9个培养皿。采用噻唑蓝法观察细胞活力的变化,以波长570nm下的吸光度(A)值表示;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IMAGE-J图像分析软件测定细胞内胶原含量变化,以灰度值表示;双抗夹心亲和素-生物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细胞外胶原含量,以A值表示。结果20℃复温组细胞活力伤后先降低后升高,各时相点明显低于伤前值(0.95±0.16,P<0.05或0.01);细胞伤后即刻脱水,胞浆丢失、核浆比例增大,伤后72、96h细胞增生活跃,核分裂相增多,部分细胞出现漂浮后再贴壁现象,细胞排列杂乱;细胞外胶原含量较伤前值(96.4±2.9)呈先升高后降低再缓慢升高的趋势,细胞内胶原含量则较伤前值(0.0479±0.0027)呈先降低后逐渐升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37℃复温组伤后细胞活力各时相点与伤前值相近(P>0.05);与对照组比较,其细胞形态、胶原代谢基本无变化(P>0.05).结论低温处理后细胞脱水是一种保护机制,适宜的复温条件能使细胞复苏;与20℃相比,37℃复温对细胞的损伤较轻。
- 官浩贾赤宇陈璧孟庆延何飞骆宁
- 关键词:温度冻伤成纤维细胞胶原
- 全科护理在维和卫勤保障中的应用与体会被引量:5
- 2005年
- 对全科护理技术在维和卫勤保障任务期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面对维和行动中病情复杂、疾病种类多,社会情况复杂、既往病史不明确,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护患之间沟通困难等特点,护士必须尽快完成由专科护士向全科护士的转变,并在实际工作中熟练地应用全科护理技术为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维和官兵服务。提出每个参加维和行动的护士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科理论和技术操作基础,还必须进行多项护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进行多种能力的培训。只有具备全面的护理技能和广泛的大众医学和人文知识,才能满足来自世界不同国家患者的需求,圆满完成维和医疗护理任务。
- 李晓红龙晓红张怡骆宁
- 关键词:全科护理
- 烧伤合并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一例被引量:1
- 2004年
- 官浩贾赤宇孟庆延骆宁
- 关键词:烧伤X线平片
- 护理工作在控制烧伤病房感染中的作用
- <正>防止病房感染在医院管理中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内容,其中护理管理又是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医院中杜绝病房感染的重要手段——消毒隔离工作主要是由护理人员具体执行的。护理人
- 陈萍丛玲骆宁尹红
- 文献传递
-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 骆宁
-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 目的 探讨13例以动静脉蒂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各种皮肤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 本组34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21 ~ 67岁。冻伤12例,电击伤6例,肿瘤6例,外伤9例,铁水烫伤1例,以上均为足部软组织...
- 骆宁
- 埃博拉出血热患儿二例的护理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总结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中国埃博拉治疗中心(Ebola Treatment Center,ETC)留观病区收治的2例EHF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EHF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精神差、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葚至不能进食,意识不清或昏迷等为主,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孤独、无助、自卑和绝望。2例患儿确诊为EHF后转至治疗区,1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护士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以促进EHF患儿早日康复出院。
- 杨力敏吴晓倩邹德莉姜雪梅骆宁吴琼陈红卢天舒
- 关键词:埃博拉出血热儿童护理
- 烧伤患者5237例致伤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烧伤就诊患者的回顾性调查,找出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人员烧伤的分布规律,为防止烧伤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237例就诊的患者根据年龄、致伤原因、职业特点分别进行分组,分析各组患者的例数和分布特点。结果在5237例烧伤患者中,男3185例,女2052例,男女比例为1.55∶1。10岁以前学龄前儿童烧伤的发生比例高于其他组,共发生1002例,发生比例占烧伤总数的19.1%;其次为31-40岁年龄组,发生923例,发生比例占烧伤总数的17.7%。致伤原因以热液烫伤比例最高,发生1 837例,发生比例占35.1%;其次为火焰烧伤1659例,发生比例31.4%;电烧伤(670例,发生比例12.8%)。烧伤职业分布以城镇居民所占比例最大,发生比例2944,发生率占56.3%;且发生在生活场所多于发生在工作场所。结论学龄前儿童和暴露于危险因素的31-40岁人群是烧伤的高发人群,热液烫伤是烧伤的主要原因。
- 孟庆延贾卫修一平骆宁冯葳
- 关键词:烧伤致伤原因
- 斧形皮瓣在修复眉区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通过斧形皮瓣的探索和应用,探寻修复眉区皮肤缺损的最佳方法.方法 选择在沈阳军区总医院烧伤科治疗的不同原因眉区皮肤缺损病例23例,根据病变的性质彻底切除病损组织及一定范围的周围正常组织.沿缺损区的长轴方向在眉毛的上方设计斧刃在上方蒂在下方的斧头状皮瓣,使弧线尽量与眉毛自然弧线一致.蒂部的宽度与皮瓣最长弧线(斧刃)的比例以<1:3为宜.切开游离皮瓣并将皮瓣向软组织缺损部位旋转推进,尖端和旋转点处根据需要去除多余的皮肤,保证无张力下分层缝合.结果 本组病例所有皮瓣成活良好,无1例出现皮瓣坏死和血运障碍,眉毛无移位变形.术后5 ~7d拆线.经6个月至3年随访,术区原发病变无复发,未见瘢痕组织增生,功能和外形均满意.结论 斧头状皮瓣设计灵活,弧线与眉线一致,张力分布均匀,遗留瘢痕不明显,适合用于修复眉区皮肤缺损.
- 冯薇骆宁李泰然修一平张旭孟庆延
-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