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晶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博士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乳腺
  • 4篇ERΑ
  • 3篇导管
  • 3篇导管内
  • 3篇导管内增生性...
  • 3篇性病
  • 3篇增生
  • 3篇增生性病变
  • 3篇乳腺癌
  • 3篇乳腺导管
  • 3篇乳腺导管内
  • 3篇乳腺导管内增...
  • 3篇启动子
  • 3篇启动子甲基化
  • 3篇腺癌
  • 3篇甲基化
  • 3篇病变
  • 2篇乳腺癌组织
  • 2篇突变
  • 2篇女性

机构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魏晶
  • 9篇金锋
  • 9篇姚凡
  • 7篇毛晓韵
  • 6篇刘崇
  • 5篇范垂锋
  • 3篇王欢
  • 2篇房月
  • 2篇陈浩
  • 1篇宇萌
  • 1篇吴云飞
  • 1篇郑华川
  • 1篇李光
  • 1篇李继光
  • 1篇井明晰
  • 1篇邱雪杉
  • 1篇戴顺东
  • 1篇陈波
  • 1篇郝建华
  • 1篇郑新宇

传媒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家族性乳腺癌组织中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中国女性家族性乳腺癌中,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的频率,ERα甲基化对ERα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家族性乳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4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10例乳腺良性组织进行研究。分别用ER1...
魏晶姚凡金锋
关键词:ERΑ甲基化家族性乳腺癌
文献传递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p53外显子突变的研究
2011年
目的肿瘤抑制基因p53突变是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常见事件,而其与包括普通型增生(UDH),不典型增生(ADH)及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关系不明。探讨p53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外显子突变情况,以期了解p53突变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和测序研究122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p53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结果经HRM筛选,14例患者DNA熔解曲线与野生型标准品熔解曲线大于阈值,经测序分析,其中13例出现p53外显子突变。35例UDH中均未发现突变,10.7%(6/56)ADH和22.6%(7/31)DCIS发现至少1个位点的点突变,其中1例DCIS发现2个位点的突变。结论 p53突变发生于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ADH与DCIS,其可能为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
毛晓韵范垂锋魏晶刘崇姚凡金锋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P53突变DNA测序
女性散发性基底细胞型乳腺癌ERα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ERα甲基化与基底细胞型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用甲基化PCR研究60例散发性基底型乳腺癌ERα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并研究其与临床病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女性散发性基底细胞型乳腺癌组织中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为80.0%(48/60)。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期、p53蛋白、BRCA-1蛋白和BRCA-2蛋白表达情况有相关性,与患者年龄及绝经状态无关。结论: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基底细胞型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毛晓韵房月井明晰范垂锋魏晶姚凡刘崇金锋
关键词:乳腺肿瘤甲基化
血管外皮细胞瘤乳腺转移1例报告被引量:1
2010年
血管外周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血管系统的潜在恶性病变。病变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任何年龄。发病前临床上无特异表现,病变后根据不同的位置面表现各异。该肿瘤少见且容易复发和转移,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治疗。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魏晶毛晓韵姚凡郝建华邱雪杉金锋
关键词:血管外皮细胞瘤
伴和不伴癌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ERα与p53蛋白表达差异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伴癌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与不伴癌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ERα与p53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用免疫组化法研究129例不伴癌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及86例伴癌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p53及ERα蛋白表达差异。结果:p53蛋白阳性表达于18.2%(14/77)单纯性非典型导管增生(ADH),31.0%(9/29)伴原位癌的ADH(ADH/DCIS),26.7%(8/30)伴浸润性导管癌的ADH(ADH/IDC),三者间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在79.3%(23/29)伴原位癌的ADH(ADH/DCIS)中阳性表达,在76.7%(23/30)的伴浸润性导管癌的ADH(ADH/IDC)中阳性表达,均明显低于其在单纯性ADH中的表达(72/77,93.5%),P<0.05。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突变型p53蛋白的核聚集与ERα阳性表达的相关系数r=-0.512,P<0.01。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虽然不伴癌的ADH与伴癌的ADH有相同的形态学表现,但形成的分子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毛晓韵陈浩王欢魏晶范垂锋姚凡刘崇金锋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免疫组织化学P53雌激素受体Α
女性散发性基底细胞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筛选女性散发性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用免疫组化结合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从500例女性散发性乳腺癌中筛选出基底细胞型乳腺癌,结合形态学及临床病理参数分析散发性基底细胞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在500例乳腺癌中共筛出三阴性乳腺癌77例(15.4%),基底细胞型乳腺癌60例(12.0%)。基底细胞型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学与非基底细胞型乳腺癌并无明显差异。基底细胞型乳腺癌与非基底细胞型乳腺癌相比,其在发病年龄、发病时月经状态及肿瘤TNM分期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二者在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上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散发型基底细胞型乳腺癌倾向于原发灶较大,淋巴结转移多。
毛晓韵王欢范垂锋魏晶姚凡刘崇金锋
关键词: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临床病理特征
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中p53表达与外显子突变的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肿瘤抑制基因p53异常是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常见事件,而其与包括普通型增生(usualductal hyperplasia,UDH)、不典型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及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situ,DCIS)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关系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p53外显子突变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以期了解p53突变及蛋白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结合测序研究140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p53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用免疫组化研究240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经过HRM分析,共17例患者DNA熔解曲线与野生型标准品熔解曲线大于阈值结合测序分析结果发现,其中16例出现p53外显子突变。p53在UDH、ADH及DCIS中的突变率为0.0%(0/40),12.7%(8/63)和21.6%(8/37),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40例UDH中未出现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在14.6%(19/130)的ADH出现阳性表达,在31.4%(22/70)的DCIS中出现阳性表达,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p53外显子突变呈正相关(r=0.792,P<0.01)。结论:p53外显子突变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发生于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ADH与DCIS,其可能为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
毛晓韵刘崇王欢郑华川魏晶姚凡房月金锋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P53突变P53表达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的女性患者86例,分为HIFU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50例。2组患者治疗后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根治术。术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监测瘤体大小变化,术后多点取材,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经超声影像学检测HIFU治疗组临床有效率77.8%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6%(P<0.05)。根据Miller&Payne分级评价标准:HIFU治疗组有效率72.2%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0%(P<0.05)。结论 HIFU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能提高单纯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刘崇毛晓韵范垂锋戴顺东魏晶陈浩宇萌李光李继光吴云飞郑新宇陈波姚凡金锋
关键词:乳腺癌高强度聚焦超声新辅助化疗
B-39家族性乳腺癌组织中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魏晶姚凡金锋
关键词:ERΑ甲基化家族性乳腺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