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锋

作品数:83 被引量:207H指数:8
供职机构: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领域

  • 7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5篇玉米
  • 19篇性状
  • 19篇玉米新品种
  • 16篇选育
  • 13篇自交
  • 13篇自交系
  • 13篇高产
  • 12篇玉米自交系
  • 11篇杂交
  • 10篇玉米品种
  • 10篇基因
  • 9篇夏玉米
  • 9篇基因型
  • 7篇杂种
  • 7篇杂种优势
  • 7篇同基因
  • 7篇灌浆
  • 7篇不同基因型
  • 6篇产量性状
  • 5篇育种

机构

  • 44篇河南省新乡市...
  • 37篇新乡市农业科...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长春建筑学院
  • 1篇辉县市气象局

作者

  • 81篇魏锋
  • 65篇洪德峰
  • 65篇马毅
  • 56篇马俊峰
  • 54篇卫晓轶
  • 54篇张学舜
  • 17篇唐振海
  • 11篇郑秋道
  • 10篇刘俊恒
  • 7篇彭东
  • 7篇刘经纬
  • 4篇王清昌
  • 3篇白东升
  • 3篇冯留锁
  • 2篇张东升
  • 2篇李江伟
  • 2篇孙佩
  • 2篇张玉红
  • 2篇胡宁
  • 2篇张宗敏

传媒

  • 11篇中国种业
  • 9篇山东农业科学
  • 8篇种业导刊
  • 7篇农业科技通讯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河南农业科学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耕作与栽培
  • 3篇玉米科学
  • 2篇种子
  • 2篇种子科技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农学学报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福建农业科技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农业与技术

年份

  • 7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7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宜机收玉米新单68的选育及灌浆特性研究
2018年
介绍了新单68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为其在生产上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通过研究新单68籽粒的灌浆特性,明确了其灌浆过程中的机理,为后期研究新单68的脱水速率奠定基础。
洪德峰张学舜卫晓轶马俊峰马毅魏锋王稼苜唐振海彭东
关键词:选育灌浆特性
黄淮海不同生态区玉米机械化粒收初步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玉米机械化粒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玉米机械化粒收的最大瓶颈是收获时玉米籽粒含水量偏高,导致籽粒破碎率偏高及收获质量差等问题。为推广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机械化粒收,以该地区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新品种新单58为材料,郑单958为对照,在25个生态区开展机械化粒收试验,调查产量、籽粒含水量、杂质率、籽粒破碎率、生育期等。结果表明,新单58的籽粒破碎率平均值为4.8%,杂质率平均值为2.7%,均符合GB/T 21962—2008《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条件》要求;收获期新单58和郑单958的籽粒含水量与籽粒破碎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新单58在15个生态区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低于28%且产量高于对照产量平均值,适宜粒收;在7个生态区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低于28%而产量低于对照平均值,较适宜粒收;在卫辉市、永年县、嘉祥县3个生态区建议适当推迟收获时期,使其在机械化粒收时籽粒含水量低于28%,以利于开展玉米新品种新单58机械化粒收。
卫晓轶魏锋洪德峰马俊峰马毅王稼苜张学舜闫玉信刘震宇胡宁
关键词:玉米籽粒含水量籽粒破碎率
不同深耕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夏玉米植株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以深耕(常规耕作)、秸秆还(不还)田为要素组合5种不同处理,研究其对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灌浆速率(百粒重)、下部茎节、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玉米籽粒在灌浆前期干重快速增长,而后平缓持续增长;秸秆还田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影响较大,对下部茎节的节长和茎粗影响也较大;隔1年深耕+秸秆还田处理在夏玉米的各个测定指标上均优于其他处理。可见,深耕和秸秆还田可增加夏玉米籽粒干物质的积累,提高叶面积指数,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洪德峰陈红唐振海马俊峰卫晓轶马毅魏锋马晓红张学舜
关键词:深耕秸秆还田夏玉米
新单系列玉米品种抗倒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2023年
为了更好地利用杂种优势,以及选育出抗倒性强的玉米杂交种,以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出的新单系列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以目前黄淮海夏播区推广面积仍较大且抗倒性较为突出的郑单958和先玉335为对照,利用茎秆强度测定仪测定植株的折断节位、折断高度、压碎强度、推倒强度及第4节的茎秆强度。调查抽雄期、吐丝期和散粉期,测量株高、穗位高、基部第3、4、5节间长度和茎粗、总叶片数、穗上叶片数、雄穗分枝数和雄穗主轴长度、穗位叶叶长和叶宽,计算F1各性状的F1杂种优势指数、相对杂种优势、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结果表明,逆境条件下,新单61、新单65、新单58和新单68仍均具有较强的抗倒性。第3~5节节间长度、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枝数、穗位叶叶长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相对较高,说明其杂种优势相对较大。不同品种间的抗倒性性状存在较大差异,新单61压碎强度和推倒强度的杂种优势相对较高,新单68茎秆强度的杂种优势相对较高,说明新美09和新01A3、新美026和新69之间的抗倒性性状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卫晓轶史大坤魏锋马俊峰马毅洪德峰王稼苜郑秋道刘经纬李方杰
关键词:抗倒性超亲优势
种植密度对黄淮海区域部分玉米品种抗倒能力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解种植密度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抗倒能力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设置了6.75万、7.50万、8.25万株/hm^(2)3个密度处理,选用黄淮海区域8个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结果表明,8个品种的茎秆抗倒能力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均呈递减趋势。品种和密度互作条件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的基部茎粗及基部穿刺强度与茎秆抗倒能力呈密切正相关。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8个玉米品种的基部茎粗与茎秆抗倒能力的关联度均较高。2年试验中,在6.75万、7.50万株/hm^(2)处理下新单68的产量均最高,在8.25万株/hm^(2)处理下新单58的产量均最高。综合来看,黄淮海区域玉米育种过程可通过引入具有较强茎秆抗倒能力的种质,提高品种的抗倒能力,并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提高产量。
史大坤魏锋张玉红洪德峰马俊峰卫晓轶李方杰张雪海郑秋道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
玉米自交系新01A3及其改良系的选育及应用被引量:5
2018年
玉米种质资源的改良和创新是选育优良玉米杂交种的关键。根据黄淮海地区杂种优势模式,选育和改良唐四平头类自交系,对黄淮海玉米杂交种的选育至关重要。通过研究玉米自交系新01A3及其改良系的选育过程,进而探讨了新01A3及其改良系作为亲本组配出的杂交种在生产上的应用。
卫晓轶洪德峰魏锋马俊峰马毅王稼苜张学舜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选育
基于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与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黄淮海区夏玉米新品种被引量:1
2022年
为给玉米生产提供依据和方法,本研究应用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15个黄淮海区夏玉米品种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DTOPSIS法计算出的C_(i)值和灰色关联度法计算出的G_(i)值对各个品种优先排序与以产量(Y)为结果的优先排序趋势线基本一致;相关分析表明,采用C_(i)值、G_(i)值和Y值进行品种优先排序相关性较高,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在以产量为目的的玉米生产中,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都可以作为品种综合评价方法。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鑫瑞76、中农大678、登海528、登海511等表现优良。
洪德峰马俊峰卫晓轶马毅魏锋李香颜杨海峰史大坤郭全根郭立新
关键词:DTOPSIS法综合评价玉米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玉米新组合产量及相关性状评价被引量:5
2016年
对2015年25个玉米新组合的13个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依次是穗粗、百粒重、行粒数、穗长、穗行数、倒伏倒折率、穗轴直径、出籽率、生育期、株高、穗位高、100 d籽粒含水量,综合评价最优的组合为XX_(23),与育种目标最接近,其次是XX_(24)和XX_(21),综合评价最差的组合为XX_(25),较差的还有XX_(22)、XX_(14)。多性状、多点、多年度考察对玉米新组合评价十分重要,综合灰色关联度加权法使新品种的选育和评价更加科学和客观。
魏锋马毅洪德峰张学舜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分析玉米
基于QTL定位和RNA-seq分析挖掘玉米茎粗候选基因
2022年
茎粗是影响玉米株型的一个重要性状,为解析玉米茎粗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茎粗存在显著差异的自交系郑58和D863F及其构建的241个RILs家系为材料,在2个环境及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BLUP,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下进行QTL定位。2个环境及BLUP值下共检测到6个与玉米茎粗有关的QTL,分布于玉米的第3、6和10染色体上,单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为4.30%~10.73%。对2个亲本茎秆RNA-Seq结果进行分析,QTL定位区间共检测到106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其中49基因个上调,57个基因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分子功能中,涉及催化活性、转移酶活性、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和离子结合等。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到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类苯基丙酸合成代谢等过程。将QTL定位与转录组测序相结合,筛选出12个可能调控茎粗发育的候选基因。这些QTL位点和候选基因可用于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和功能分析,为开展玉米理想株型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王新涛魏锋代资举李保叶郝俊杰
关键词:玉米茎粗QTLRNA-SEQ
玉米新品种新单26夏播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08年
新单26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2003年用自选系新328/04白做母本,自选系新7红做父本杂交选育的玉米单交种。2003年冬在海南鉴定,2004年进行鉴定、产比试验,同时参加河南省预试,2005-2006年参加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河南省夏播生产试验,200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幼苗健壮,株型紧凑,株高256cm,穗位高108cm,茎粗2.6cm,叶片数20~21片,
魏锋张学舜刘俊恒洪德峰马毅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夏播玉米单交种杂交选育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