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可
-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川崎病32例临床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措施。方法:对2007-01~2010-02治疗的川崎病患儿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给予静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3年,冠状动脉内径均在热退后l周内恢复正常,随访开始UCG1个月1次,3次以后每3个月1次,均无扩张;血小板大多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无1例患儿形成冠状动脉瘤和死亡。结论:早期诊断以及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可以防止冠状动脉病变。
- 张伟忠张维芳黄可
- 关键词:小儿川崎病
- 浅谈小儿腹泻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被引量:2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导致小儿腹泻患者的原因,总结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提高患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分析导致小儿腹泻的原因入手,采用中、西医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腹泻,主要采取针对病因、补充体液、调节患儿的肠道菌群生态平衡、保护消化道粘膜等治疗,同时在中医辩证论治的基础上调理患儿脾胃的生理功能。结果:通过从中、西医的角度查找导致小儿腹泻的原因,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予以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由于小儿的消化功能较为脆弱,小儿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疾病,但是小儿腹泻的患儿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加强对小儿腹泻原因及治疗方法的探讨,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黄可
- 关键词:小儿腹泻病因
- 玉屏风颗粒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干预其哮喘发病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并阻止其发展成哮喘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08年5月-2010年8月住院治疗的176例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玉屏风颗粒3月,对比两组婴幼儿哮喘的发病率及IgE水平。结果干预组89例婴幼儿哮喘10例(11.23%),对照组87例婴幼儿哮喘27例(31.03%),干预组治疗后的IgE值明显较对照组低。结论玉屏风颗粒在干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发展成婴幼儿哮喘有肯定的作用,能明显降低哮喘发病率。
- 卢远达黄可江巧玲张伟忠刘丽芳陈能
- 关键词:玉屏风颗粒毛细支气管炎哮喘
- 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39例腹痛患儿作为观察组,35例无慢性腹痛病史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39例患儿的淋巴结肿大检出率为89.74%(35/39)。对照组35例患者淋巴结肿大检出率为8.57%(3/35),两组的淋巴结肿大检出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B超下显示多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且排除其他引起腹痛的常见病则可作出诊断。
- 黄可
- 关键词:儿童
- 玉屏风颗粒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干预哮喘发病率的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早期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减少哮喘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162名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儿病情及年龄等酌情服用玉屏风颗粒,并于疗后随访6~10个月。结果:治疗组其哮喘患病率仅为11%,哮喘持续时间为(3.14±1.23)d,而对照组分别为36.25%和(5.63±2.17)d,两组之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另外治疗后其治疗组血清中IgE水平也明显比对照组低。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玉屏风颗粒可以明显降低毛细支管炎患儿在治疗后演变为哮喘的发病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黄可江巧玲卢远达张伟忠陈伟明刘丽芳陈媛
- 关键词:玉屏风颗粒毛细支气管炎哮喘
- 危重患儿胃肠功能衰竭的早期表现及危险因素分析与临床对策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胃肠功能衰竭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与临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我科重症监护病房的328例危重患儿中,发生胃肠功能衰竭82例(25%)患儿,观察其发生胃肠功能衰竭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对策,并对早期干预与否的预后比较。结果82例患儿胃肠功能衰竭早期临床表现依次为轻度腹胀、肠鸣音减弱或亢进、大便隐血强阳性、呕吐、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别为血红蛋白显著下降、循环不良或休克、酸中毒和低氧血症、MSOF;早期予综合干预的存活率分别是83.8%与57.1%,病死率分别是9.7%与22.9%。2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胃肠功能衰竭早期予综合干预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
- 黄可
- 关键词:小儿危重症胃肠功能衰竭
- 112例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及治疗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做出准确诊断,制定具体治疗方案。方法选择112例慢性咳嗽患儿,经胸片或副鼻窦拍片和血常规检查。结果 110例经抗生素、阿奇霉素、抗组胺药、局部使用血管收缩剂和普米克令舒、博尼康尼雾化吸入治愈,2例好转。结论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多样,常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特点,详细病史,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进行治疗。
- 张伟忠张维芳黄可
- 关键词:小儿慢性咳嗽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