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志森

作品数:27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东莞市中心血站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东莞市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7篇献血
  • 12篇无偿
  • 11篇无偿献血
  • 10篇血液
  • 10篇献血者
  • 6篇无偿献血者
  • 3篇血液检测
  • 3篇医学生
  • 3篇核酸
  • 2篇大学生
  • 2篇血液质量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招募
  • 2篇输血
  • 2篇献血不良反应
  • 2篇核酸检测
  • 2篇COBAS
  • 2篇HIV
  • 1篇单采
  • 1篇单采血小板

机构

  • 26篇东莞市中心血...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东莞市太平人...

作者

  • 26篇黄志森
  • 10篇何子毅
  • 9篇王德文
  • 6篇刘赴平
  • 5篇陈金凤
  • 5篇车嘉琳
  • 5篇陈庆恺
  • 4篇陈少彬
  • 4篇费亚涛
  • 4篇王振兴
  • 3篇师玲玲
  • 3篇梁兵
  • 3篇叶柱江
  • 2篇郭鹏豪
  • 2篇钟炽辉
  • 2篇贝孟辉
  • 2篇刘仁强
  • 2篇曾涛
  • 1篇黄东虹
  • 1篇王庆

传媒

  • 4篇中国输血杂志
  • 3篇广东医学院学...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莞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1-6,16基因系统分型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现居东莞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PA)系统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分布特征,并建立本地区血小板供者基因频率数据库。方法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外周血标本中的DNA,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扩增HPA等位基因。结果每个样本均检测到HPA-1a、2a、4a-6a、16a基因;HPA-4a、5a、16a呈现纯合子单态性,未检测出相应的等位基因HPA-b;对于HPA-1、-6主要以a/a纯合子为多,a/a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9750、0.9625,没有b/b纯合子出现。结论HPA血型系统多态性具有人群特征。与其他人群相比,现居东莞人群HPA血型系统中a基因频率较高,b基因频率较低,提示在现居东莞人群中由b基因不合所引起的同种免疫反应要低于其他种族人群。现居东莞人群HPA-1、-2、-3、-6系统具有多态性,HPA-2、-3抗原杂合率比较高,提示在临床上可能具有重要的免疫学意义。同时,在此次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现居东莞人群血小板基因频率数据库。
师玲玲黄志森刘赴平王德文刘仁强陈金凤刘景春何子毅
关键词:人类血小板抗原基因频率基因多态性
金标法检测HBsAg漏检原因探讨被引量:1
2005年
刘赴平黄志森王德文
关键词:金标法检测HBSAG漏检无偿献血
改良血液成分制备技术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改良血液成分制备技术可否降低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收集东莞市4家三甲医院输血资料,比较采用传统与改良血液成分制备技术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改良血液成分制备技术后成分输血和血浆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血液成分制备技术(0.15%vs 0.26%,P<0.01;0.15%vs 0.79%,P<0.01)。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其次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结论改良血液成分制备技术可明显提高血液质量,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黄志森王庆陈庆恺陈金凤何子毅
关键词:输血血液成分
医学生无偿献血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了解影响大学生献血行为的因素,探索并推广适合大学生无偿献血动员的途径。方法应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东莞高校83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学生的性别,知识结构,学校的行政手段,学生对无偿献血知识了解程度等因素是影响东莞大学生参加无偿献血行为的因素。结论重视大学生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是保证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的动员途径。
黄志森
关键词:大学生无偿献血影响因素
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新模式的探讨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新模式的应用,为发展血站采供血工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站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及临床用血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2016年团体无偿献血和固定采血点无偿献血量呈上升趋势,街头流动采血车采血量呈下降趋势,血液检测的总不合格率分别为2.81%、2.09%、2.06%,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街头流动采血车、固定采血点、团体无偿献血,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采血点工作时间趋于平稳。结论以政府发挥主导,合理规划献血网点,采取以团体献血模式为主,街头流动采血车和固定点招募为辅的新模式,有利于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王振兴贝孟辉郭鹏豪黄志森何子毅陈庆恺李丽颜
关键词:无偿献血招募
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临床应用研究
何子毅车嘉琳刘赴平吴远军祁妙华叶长钦叶柱江邹文涛刘仁强陈金凤黄志森
该研究目的是在中国医疗机构开展电子交叉配血,更新传统交叉配血模式,使输血更加安全、快捷。主要技术内容:(1)调查ABO/RhD血型鉴定错误率;(2)调查无偿献血人群不规则抗体鉴定阳性率、抗体种类;(3)调查5家三级医院3...
关键词:
关键词:输血软件系统
2006-2015年东莞市无偿献血者丙肝病毒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丙肝病毒感染现状和流行趋势,为献血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本血站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计703 427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标本进行抗-HCV检测。结果本地区献血人群近10年抗-HCV总阳性率为0.31%,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女性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低于男性(P<0.05);抗-HCV阳性率随献血者的文化程度升高而大致呈下降趋势(P<0.05)。多次献血者抗-HCV阳性率明显低于初次献血者(P<0.05)。结论女性、高文化程度、重复献血人群的HCV感染率较低,应作为东莞地区无偿献血的招募重点对象。
钟炽辉张玉曌黄志森何子毅曾涛
关键词:丙肝病毒献血者丙肝抗体血液安全
ALT初筛结合核酸检测技术检测东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的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状况,为制定科学的献血招募及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结合ALT初筛及核酸检测技术(NAT),对2008-2010年东莞市204354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检测。结果血液总不合格率逐年下降;2009年开展ALT初筛后ALT不合格率显著下降;HBsAg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HIV确证阳性率、抗-HCV及抗-TP的不合格率变化不大;NAT不合格率为0.99‰,6人份混合检测的NAT试剂筛查效率优于24人份混合检测。结论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ALT初筛及小样本数混合甚至单人份的NAT检测;同时血站应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献血知识宣传教育以及低危固定献血者的招募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黄志森李慧敏王德文梁兵
关键词:ALT核酸检测技术献血者初筛
改良冰冻血小板制备方法的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东莞市中心血站冰冻血小板制备及复融的情况,评价改良的冰冻血小板制备方法对复融后血小板不可逆聚集的影响。方法统计2010—2011年两年我站使用75%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作为冷冻保护剂制备冰冻血小板后的复融情况,并以此作为实验组,统计2008—2009年两年我站使用二甲基亚砜原液制备冰冻血小板后的复融情况,并以此作为对照组。实验组血小板袋内加入75%二甲基亚砜溶液后,置-50℃速冻机速冻1h,再转移到-80℃低温冰箱保存,即改良法;对照组血小板袋内加入二甲基亚砜原液后直接在-80℃低温冰箱保存,即经典法。复融后,肉眼观察发现血小板出现不可逆聚集,判为不合格。结果实验组冰冻血小板复融后的血小板不可逆聚集率为0.37%(5/1352),而对照组冰冻血小板复融后的血小板不可逆聚集率为7.94%(98/1234),两组之间的血小板不可逆聚集率的差异有极显著性垆〈0.01),改良法制备的冰冻血小板在临床使用中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采用75%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作为冷冻保护剂添加到血小板悬液内,-50℃速冻lh,再转移至一80%低温冰箱保存的冰冻血小板制备方案血小板不可逆聚集率较低,是一个较好的制备冰冻血小板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叶柱江何子毅陈金凤黄志森邓穗英
关键词:冰冻血小板速冻
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HBV/HCV/HIV的两种检测方案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比较酶联免疫法(ELISA)对无偿献血者血液HBsAg/抗HCV/HIV/Ag/Ab阳性检出率及核酸分析技术(NAT)对HBV/HCV/HIV阳性检出率,为优化血液安全检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方案(用两种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盒检测HBsAg/抗HCV/HIV/Ag/Ab,无反应性样本再进行NAT HBV/HCV/HIV检测)对2011年1月-2013年7月采集的198 783例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检测;采用B方案(用1种ELISA试剂盒检测HBsAg/抗HCV/HIV/Ag/Ab,无反应性样本再进行NAT HBV/HCV/HIV检测)对2013年8月-12月采集的34 577例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A,B两种检测方案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A方案的ELISA阳性检出率(1.32%)高于B方案的ELISA阳性检出率(0.76%)(χ^2=75.291,P<0.05);A方案的总阳性检出率(1.45%)高于B方案的总阳性检出率(0.92%)(χ^2=61.016,P<0.05);A方案ELISA检测的阳性检出率(1.32%)高于B方案总体阳性检出率(0.92%)(χ^2=38.986,P<0.05).结论 采用A方案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HBV/HCV/HIV进行检测的阳性检出率较高,能够较好地保证血液安全,但会增加检测成本和工作量.
费亚涛何子毅王德文黄志森陈庆恺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无偿献血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