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林飞
-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30例被引量:9
- 2016年
- 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是低位直肠癌的经典手术方式。APR手术的会阴部操作常采取截石位,这种方式存在一些缺陷,如手术视野暴露不充分、手术操作容易导致肠管穿孔及切缘阳性率较高等。本研究采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治疗低位直肠腺癌,并与APR进行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罗浩陈勇张超雄黄林飞
- 关键词:肛提肌直肠腺癌切缘阳性会阴区经典手术
- 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比较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研究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7例)和对照组(53例),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评价两组治疗后半年的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术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肠癌,患者术后伤口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 罗浩潘晟黄林飞
- 关键词:腹腔镜根治术开腹手术结肠癌
- 阿西替尼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阿西替尼(AXI)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HCT-116细胞,分为AXI 1组(15.0μmol/L)、AXI 2组(30.0μmol/L)、AXI 3组(60.0μmol/L)及无任何添加的正常对照组(NC组)。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各组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V-FITC/PI法检测各组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癌HCT-116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中p-mTOR、p-P70S6K蛋白水平、增殖相关蛋白CyclinD1、c-Myc,以及凋亡相关cleaved-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AXI 1组和AXI 2组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LC3Ⅱ、beclin1、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增加(P<0.05),p-mTOR、p-P70S6K、Cyclin D1、c-Myc、Bcl-2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减少(P<0.05)。AXI 2组和AXI 3组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LC3Ⅱ、beclin1、p-mTOR、p-P70S6K、CyclinD1、c-Myc、cleaved-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XI可通过抑制mTOR通路激活,诱导结肠癌HCT-116细胞自噬,抑制其增殖,促进其凋亡,初步揭示了AXI对结肠癌细胞的作用机制,为结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潘晟梅文超黄林飞夏甘霖陶艳娥徐竞李俊
- 关键词:结肠癌增殖自噬凋亡
- miR-129-5p、p62和STAT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miR-129-5p、p62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达水平与结肠癌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113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收集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癌组织≥5 cm)。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法检测结肠癌组织中miR-129-5p、p62 mRNA、STAT3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62及STAT3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三者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miR-129-5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p62和STAT3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高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miR-129-5p和p62蛋白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STAT3蛋白表达水平与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miR-129-5p高表达组3年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miR-129-5p低表达组(P<0.05)。p62及STAT3蛋白高表达组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p62及STAT3蛋白低表达组(P<0.05)。结肠癌组织中miR-129-5p与STAT3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90,P<0.05),p62 mRNA与STAT3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02,P<0.05)。结论:在结肠癌组织中miR-129-5p表达下调,p62、STAT3 mRNA水平及蛋白高表达率均上调,三者表达水平均与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3年累积生存率有关,可能成为结肠癌预后标志物,为结肠癌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 潘晟黄林飞夏甘霖陶艳娥徐竞李俊梅文超
- 关键词:结肠肿瘤P6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 CXCR4-shRNA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腹腔转移瘤生长转移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CXCR4-shRNA腺病毒载体对人胃癌细胞裸鼠腹腔转移瘤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裸鼠腹腔转移瘤模型,分为SGC7901组、空病毒组、CXCR4-shRNA组,比较3组裸鼠肿瘤体积、重量,转移灶肿瘤数,裸鼠生存时间、生存延长率、抑瘤率。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VEGF-C、MP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接种8~15d后裸鼠均有肿瘤长出,术区可触及大小2~3cm的结节,质硬且活动不良。shRNA组肿瘤体积平均(0.78±0.14)mm3、重量平均(1.20±0.16)g、数目平均(5.75±1.39)个,与SGC7901组[(5.61±0.44)mm3、(3.93±0.19)g、(28.86±1.83)个]及空病毒组[(4.65±0.42)mm3、(3.82±0.14)g、(27.75±1.39)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GC7901组及空病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C7901组生存时间平均(25.50±1.28)d,空病毒组(29.00±1.60)d,CXCR4-shRNA组(40.62±2.06)d;CXCR4-shRNA组生存延长率及抑瘤率分别为59.3%及69.5%,空病毒组分别为13.7%及2.8%。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CXCR4-shRNA组VEGF-C、MMP-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弱于SGC7901组及空病毒组。结论 CXCR4-shRNA腺病毒载体可抑制人胃癌细胞裸鼠腹腔转移瘤的生长及转移。
- 黄林飞陆航宫喜明付晓光
- 关键词:CXCR4短发夹RNA重组腺病毒载体裸鼠胃癌腹腔转移
- 斯钙素在甲胎蛋白阳性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斯钙素(STC2)在AFP阳性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甲胎蛋白(AFP)阳性胃癌病人112例,对照组112例,对癌旁组织、癌症组织以及正常黏膜的STC2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不同病理状态STC2表达情况的差异,分析STC2阳性表达与不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转移情况、腹腔转移情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TC2表达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癌症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黏膜组织,不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转移情况、腹腔转移情况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STC2表达阳性与不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转移情况、腹腔转移情况呈现正相关。结论 STC2在AFP阳性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人的肿瘤的预后呈现显著相关。
- 黄林飞潘晟夏甘霖朱磊
- 关键词:胃癌腹腔转移斯钙素
- 应用补片Onlay法原位修补造口旁疝48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采用补片Onlay法修补造口旁疝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3年3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采用补片经原手术切口中线Onlay法原位修补48例造口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0-152 min,平均(122±12)min。手术后12 h至3 d胃管拔出,平均(2.0±0.5)d,术后4-10 d拔出引流管,平均(7.0±2.0)d。手术后住院天数10-18 d,平均住院天数(14.0±2.0)d。46例手术切口为Ⅰ期愈合,2例手术切口为Ⅱ期愈合。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复发5例,复发率10.4%。1例患者因复发疝较小,复发后立即采用造口腹带固定后痊愈,其余4例患者通过再次手术获得痊愈。8例患者出现浆液肿,通过穿刺及局部加压处理后逐渐好转。结论使用补片经原手术切口中线采用Onlay法原位修补造口旁疝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
- 罗浩徐竞黄林飞潘晟
- 关键词:疝修补术补片
- 超声胃镜联合腹腔镜在胃间质瘤手术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联合腹腔镜在胃间质瘤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其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78例行超声胃镜联合腹腔镜下胃间质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时间、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临床指标,并总结临床经验。结果本组78例患者均在超声胃镜引导及定位下顺利完成手术,无患者中转开腹。内镜操作时间5~15 min,平均(10.3±4.7)min;手术时间35~120 min,平均(72.8±18.2)min;恢复时间15~37 h,平均(23.2±6.5)h;住院时间6~16 d,平均(8.5±2.3)d。术后均顺利出院,无胃腔出血、梗阻、穿孔、吻合口瘘、严重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结论超声胃镜能弥补腹腔镜和影像学检查的不足,双镜联合治疗胃间质瘤具有层次清晰、定位精准、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手术安全可行。
- 潘晟黄林飞夏甘霖陶艳娥徐竞李俊梅文超
- 关键词:超声胃镜腹腔镜胃间质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