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艳燕

作品数:54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生物学
  • 1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篇化学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乳酸
  • 11篇乙偶姻
  • 10篇发酵
  • 9篇乳杆菌
  • 9篇基因
  • 9篇光学纯
  • 8篇L-乳酸
  • 7篇淀粉
  • 7篇鼠李糖
  • 7篇鼠李糖乳杆菌
  • 7篇木薯
  • 6篇丁二酮
  • 6篇二酮
  • 5篇工程菌
  • 5篇工程菌株
  • 5篇杆菌
  • 4篇多顺反子
  • 4篇芽孢
  • 4篇乙酰乳酸脱羧...
  • 4篇顺反子

机构

  • 51篇广西科学院
  • 15篇广西大学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2篇南宁中诺生物...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 1篇南宁庞博生物...

作者

  • 53篇黄艳燕
  • 36篇李检秀
  • 33篇黄日波
  • 26篇谢能中
  • 15篇郭铃
  • 14篇孙靓
  • 12篇杜奇石
  • 11篇孙菲菲
  • 11篇王青艳
  • 10篇陈东
  • 8篇严少敏
  • 7篇李亿
  • 4篇陆琦
  • 4篇黄靖华
  • 4篇卢福芝
  • 4篇吴光
  • 4篇龙思宇
  • 3篇潘丽霞
  • 3篇黄纪民
  • 3篇师德强

传媒

  • 13篇广西科学
  • 3篇广西科学院学...
  • 2篇生物技术
  • 2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酿造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酿酒科技
  • 1篇广西农业生物...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 1篇Agricu...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型流感病毒基质蛋白2家族的跨种属感染和跨亚型变异的统计学证据(英文)被引量:3
2010年
从统计学视角分析甲型流感病毒基质蛋白2(M 2)的种属差异和亚型差异。首先,用氨基酸对的可预测性将1129个M 2蛋白质转换成1129标量数据,然后用Ⅰ型ANOVA分析这些数据,寻找是否存在种属和亚型的区别,最后用Ⅱ型ANOVA确定组间和组内的差异,进一步追踪跨种属感染和跨亚型突变的原因。得到3条统计学证据,说明甲型流感病毒可能发生跨种属感染和跨亚型突变,其原因是由于各种属和亚型之间的屏障不够强壮,导致突变易于跨越到其它种属或亚型。
严少敏左文朴朱绮霞黄艳燕潘丽霞吴光
关键词:甲型流感病毒种属方差分析
生产(R)‑乙偶姻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I>R</I>)‑乙偶姻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是将α‑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α‑乙酰乳酸脱羧酶基因和NADH氧化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利用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包含三个基因的...
谢能中黄日波陈先锐李检秀黄艳燕
纤维素酶的进化及其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和分泌途径的系统研究
严少敏吴光谢能中李检秀黄艳燕龙思
1.项目来源与背景:近十年,从公开获得的数据库中发掘序列、结构和图像为基础信息的研究突飞猛进,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重要特征,催生了“干性实验室生物学”,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对纤维素酶的此类研究尚无报导。为了应对能源...
关键词:
关键词:纤维素酶碳水化合物数据库
一株高产乳酸鼠李糖乳杆菌的选育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紫外线和Co60照射联合诱变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JCM1553菌株,选育得到1株L-乳酸高产突变株SCT-10-10-60。经77代传代培养证实该菌株L-乳酸发酵遗传稳定。在37℃,200rpm下,该菌株摇瓶发酵葡萄糖60h的发酵液乳酸浓度达到最大,为195.67g/L,发酵糖酸转化率达到95.33%,比出发菌株最大乳酸产量、发酵速率和糖酸转化率分别提高了16.24%、50.13%和17.81%。相同条件下该菌株发酵木薯淀粉84h的乳酸浓度达到最大值,为203.33g/L,糖酸转化率达到78.85%,比出发菌株最大乳酸产量和发酵速率均提高了29.49%,糖酸转化率则提高24.53%。该菌株发酵产物的L-乳酸含量高达96.75%,与出发菌株(96.97%)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该高产菌株乳酸发酵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是菌体增长速率加快。其L-乳酸发酵性能显著优于现有的生产菌株,具有较高的潜在工业价值。
孙靓李检秀孙菲菲黄艳燕郭铃黄日波
关键词:L-乳酸发酵鼠李糖乳杆菌诱变
绿色木霉葡聚糖内切酶EGⅢ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定点突变及其动力学特性的研究
2009年
将绿色木霉葡聚糖内切酶EGⅢ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2b(+),构建重组质粒pET-egl3,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金属亲和层析对重组EGⅢ进行纯化,纯化后酶比活力达到6 U/mg蛋白,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为4.0。同时对EGⅢ催化区的氨基酸残基R130和E218进行定点饱和突变,各筛选到一株酶活有提高的突变子R130P和E218F,其比活力为野生型EGⅢ的2.8倍和3.45倍。突变酶E218F的Km提高了一倍,催化效率Kcat提高了5.4倍;而R130P的Km和Kcat没有明显变化。两个突变酶的最适酶解温度和pH分别都提高至65℃和4.4。
黄艳燕左文朴秦国梅韦宇拓杜丽琴庞宗文黄日波
关键词:绿色木霉大肠杆菌
一种丁二酮还原酶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个来源于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 subsp.dissolvens SDM的丁二酮还原酶BDH的应用。通过酶学分析,证实所述BDH酶学活性高、底物特异性好、光学选择性单一,具有广阔...
李检秀谢能中黄日波黄艳燕刘祺霞王青艳严少敏陆迪陈先锐
文献传递
应用合成生物学策略构建全细胞生物催化剂合成(S)-乙偶姻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在大肠杆菌宿主中过量表达丁二酮还原酶(DAR),同时构建辅酶NADH原位再生系统,利用全细胞高效催化丁二酮不对称还原合成(S)-乙偶姻。方法:PCR克隆多黏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dar基因连到质粒pETDuet-1,转化至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构建重组菌E. coli BL21(DE3)-DAR;通过Hi Trap TALON柱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DAR酶蛋白,测定DAR的比酶活和分子动力学参数。在重组菌E. coli BL21(DE3)-DAR中构建辅酶NADH原位再生系统,协同表达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葡萄糖脱氢酶(GDH),构建重组菌E. coli BL21(DE3)-DAR/GDH,并以此重组菌为全细胞生物催化剂,优化催化条件,提高(S)-乙偶姻的产量和产率。结果:获得重组工程菌E. coli BL21(DE3)-DAR和E. coli BL21(DE3)-DAR/GDH。DAR以NADH为辅酶还原丁二酮的米氏常数Km、最大催化速率Vmax、催化常数Kcat分别为2. 59mmol/L、1. 64μmol/(L·min·mg)、12. 3/s,还原丁二酮生成(S)-乙偶姻光学的纯度为95. 86%,具有较好的催化效率和立体异构体选择性。构建辅酶NADH原位再生系统后,重组菌E. coli BL21(DE3)-DAR/GDH可高效催化丁二酮合成乙偶姻。在最优催化条件下分批补料,乙偶姻产量达51. 26g/L,转化率为81. 37%,生产速率为5. 13g/(L·h)。结论:使用非手性化合物原料丁二酮生产高附加值的手性化合物(S)-乙偶姻,以重组菌为全细胞生物催化剂合成(S)-乙偶姻,不需额外添加昂贵的辅酶,具有较高的生产应用价值。
李检秀陈先锐陈小玲陈小玲黄艳燕谢能中谢能中
关键词:乙偶姻
一种光学纯R-乙偶姻的生产方法
一种光学纯R-乙偶姻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R,R)-2,3-丁二醇脱氢酶基因(bdh)和葡萄糖脱氢酶基因(gdh)在大肠杆菌中共表达,并以此重组大肠杆菌休止细胞为生物催化剂,以丁二酮为前体转化生产光学纯R-乙偶姻...
谢能中黄日波李检秀郭铃黄艳燕杜奇石王青艳李亿
文献传递
一种加快芬顿反应的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快芬顿反应的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加快芬顿反应的试剂为铜碳点CuCD,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3,4‑二羟基苯丙酸和氯化铜混合,用去离子水溶解,搅拌均匀,然后加入2,2’‑(乙烯二氧)双乙胺,搅...
黄岗柴智慧唐培朵陈东陆琦覃秋容廖思明黄艳燕黄华林杜芳黎
一株高产L-乳酸的鼠李糖乳杆菌菌株及发酵木薯、甘蔗糖蜜产乳酸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产L-乳酸的鼠李糖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菌株(SCT-10-10-60),该菌株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的保藏号为:CCTCC N0.M:20100...
孙靓黄日波李检秀陈东孙菲菲黄艳燕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