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长形

作品数:231 被引量:693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5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8篇医药卫生
  • 20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4篇病毒
  • 61篇细胞
  • 44篇汉滩病毒
  • 39篇出血热
  • 38篇综合征
  • 38篇汉坦病毒
  • 35篇肾综合征
  • 35篇肾综合征出血...
  • 35篇综合征出血热
  • 33篇肝炎
  • 32篇基因
  • 27篇蛋白
  • 25篇乙型
  • 20篇核蛋白
  • 18篇乙型肝炎
  • 18篇免疫
  • 15篇真核
  • 14篇真核表达
  • 14篇淋巴
  • 14篇慢性

机构

  • 222篇第四军医大学...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中国预防医学...
  • 5篇武警上海总队...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延安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北政法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哈佛医学院
  • 1篇解放军第16...
  • 1篇解放军252...

作者

  • 230篇黄长形
  • 163篇白雪帆
  • 71篇李光玉
  • 57篇杨为松
  • 52篇王平忠
  • 45篇孙永涛
  • 44篇潘蕾
  • 37篇连建奇
  • 36篇张野
  • 29篇徐哲
  • 28篇张岩
  • 27篇李新红
  • 24篇王临旭
  • 24篇牟丹蕾
  • 24篇张颖
  • 23篇贾战生
  • 21篇聂青和
  • 17篇王九平
  • 15篇李羽
  • 12篇谢玉梅

传媒

  • 3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5篇中国病毒学
  • 14篇中华微生物学...
  • 13篇中华传染病杂...
  • 12篇医学研究生学...
  • 11篇细胞与分子免...
  • 7篇世界华人消化...
  • 7篇临床肝胆病杂...
  • 5篇中国现代医学...
  • 5篇中华医学会全...
  • 4篇中国医师杂志
  • 4篇实用肝脏病杂...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西北医学教育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国外医学(流...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肝脏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9篇2009
  • 9篇2008
  • 16篇2007
  • 22篇2006
  • 16篇2005
  • 35篇2004
  • 36篇2003
  • 18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5篇1999
2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硬化合并大动脉炎1例
2004年
黄德东谢玉梅黄长形王高翔林芳
关键词:肝硬化大动脉炎
汉滩病毒西安分离株84FLi的L片段全长cDNA克隆的构建及鉴定
汉坦病毒(Hantavirus)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是单链、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由大(Large,L),中(Medium,M),小(Small,S)3个片段组成,分别编码病毒依赖RNA的RNA聚合酶,...
张野李新红白雪帆黄长形王平忠姜泓牟丹蕾
文献传递
汉坦病毒G1和G2糖蛋白的基因克隆及糖蛋白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克隆汉坦病毒G1和G2糖蛋白基因,构建基于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BSDS)的G1和G2糖蛋白杆状病毒表达质粒。方法:用PCR方法扩增汉坦病毒西安分离毒洙84FLi株G1和G2糖蛋白基因的编码区,将其克隆入T载体,构建糖蛋白基因的T-A克隆。然后将糖蛋白编码区从T-A克隆中切下,插入杆状病毒表达转移载体pBAcsurf-1的gp64信号肽和gp64成熟蛋白之间。结果:获得四个分别含有汉坦病毒G1和G2糖蛋白编码区的T-A克隆,并构建成功G1和G2糖蛋白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结论:构建成功基于BSDS的G1和G2糖蛋白杆状病毒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用BSDS表达汉坦病毒糖蛋白奠定了基础。
李新红张岩张野王平忠李光玉黄长形白雪帆
关键词:汉坦病毒糖蛋白基因克隆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中表面抗原水平的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陕西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自然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变化情况。方法 153名患者分为免疫耐受期组(IT)、免疫清除期组(IC)、非/低水平复制期组(LR)、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肝炎组(ENH)、HBeAg阳性肝硬化组、HBeAg阴性肝硬化组。HBsAg滴度采用Abbott免疫化学发光检测仪(AXSYM)测定。分析每个阶段HBsAg滴度与HBVDNA、ALT的相关性。结果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HBsAg滴度的中位数不同,分别为IT131.67S/N,IC91.43S/N,LR70.92S/N,ENH82.61S/N,HBeAg阳性肝硬化组78.46S/N,HBeAg阴性肝硬化组65.93S/N。HBsAg滴度在IT组最高,HBeAg阴性肝硬化组最低。HBsAg滴度水平仅在IC组中与HBVDNA相关,不同阶段HBsAg滴度水平与ALT均无相关性。结论在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HBsAg水平有明显差异。但仅在IC期HBsAg滴度水平与HBVDNA定量有相关性。HBsAg滴度是否能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反应的预测因子尚需更多的纵向研究加以证实。
王临旭黄长形李新红王毕娟尹晨
关键词:肝硬化
丙型肝炎病毒C和E1区的DNA改组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利用DNA改组技术进行不同亚型的HCVC和E1区的人工进化。方法:首先利用PCR扩增两段具有较高序列同源性的1kb左右的基因片段,两者相比较同源性大于83%。然后将其等量混合,在Mg2+存在的条件下,用DNaseⅠ切割成50bp左右的小片段。这些小片段在不外加引物的条件下,利用PCR反应进行重聚,再将重聚物经过一轮正常的PCR扩增。结果:获得了与原来片段大小相当的基因片段。结论:这一技术为进一步筛选高活性的HCVC和E1区打下基础,有利于从一组序列同源性程度较高的基因库构建随机嵌合基因,并为改组其他基因家族提供了借鉴。
赵甫涛贾战生李谨革黄长形王春雨魏欣李光玉白雪帆
关键词:DNA改组定向进化
在大肠杆菌中分别表达汉滩病毒素膜糖蛋白G1和G2被引量:4
1997年
利用PCR方法扩增了汉滩病毒76-118株囊膜糖蛋白G1和G2的编码区基因,并将PCR产物克隆到T-载体中,用限制性内切酶将G1和G2的编码区基因切下,并克隆到表达载体pBV220中构建G1和G2的表达质粒。诱导表达后在SDS-PAGE凝胶中未见表达产物带,表达的G1和G2能与部分抗G1和G2的单克隆抗体发生反应,但用Western-blot方法不能检测到表达产物。用表达的G1和G2免疫小白鼠能刺激小白鼠产生特异性抗汉摊病毒的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抗体的滴度可分别达到1:160和1:320。
黄长形杨为松杭长寿白雪帆李光玉
关键词:汉滩病毒囊膜糖蛋白大肠杆菌
用不同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汉滩病毒囊膜糖蛋白G1和G2被引量:4
1997年
为提高汉瘫病毒囊膜糖蛋白G1和G2的表达水平,利用两种不同的表达载体pKK223-3和pGEX-4T-1构建G1和G2的表达质粒,其中PGEX-4T-1为融合蛋白表达载体。诱导所构建的G1和G2表达质粒表达G1和G2,用表达的G1和G2免疫小白鼠诱导产生的抗汉瘫病毒特异性的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摘度无明显差别,从而说明表达载体对汉瘫病毒G1和G2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影响不大,表达水平都较低。同时,利用PGEX-4T-1构建G1和G2的部分多肽的表达质粒,但表达水平较完整的G1和G2无明显提高。
黄长形杨为松杭长寿白雪帆李光玉
关键词:汉滩病毒囊膜糖蛋白大肠杆菌
B7-H1蛋白疫苗对HBV转基因小鼠HBsAg免疫效果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应用HBV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研究B7-H1对HBsAg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用重组人B7-H1与血源性HBsAg联合免疫HBV转基因小鼠,采用ELISA方法观察对转基因小鼠所诱生的HBsAg特异性Th1类细胞因子的影响,ELISPOT方法检测不同免疫方案对小鼠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T细胞数量的影响,同时检测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及血清HBsAb水平的影响。结果:HBsAg组及HBsAg+B7-H1组免疫后脾细胞产生的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T细胞、T细胞增殖及血清HBsA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但HBsAg组及HBsAg+B7-H1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BsAg可以诱导乙肝转基因小鼠产生高水平Th1类细胞因子,并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打破免疫耐受。B7-H1对HBsAg在HBV转基因小鼠中的免疫效果无影响。
刘博苏文静马力张野潘蕾连建奇黄长形白雪帆
关键词:B7-H1PD-L1转基因小鼠免疫耐受
苦瓜子抗人免疫缺陷病毒蛋白30的分离纯化及其切割超螺旋DNA的活性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分离纯化苦瓜子抗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蛋白 30 (MAP30 )并对其切割超螺旋DNA的活性作初步分析。 方法 :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及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从苦瓜子中分离纯化MAP30 ,并经SDS PAGE、Westernblots等鉴定 ,将质粒 pUC18与不同浓度MAP30孵育 ,进行琼脂糖电泳分析其切割DNA的活性。  结果 :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 30 0 0 0的目的蛋白MAP30 ,证实其具有使超螺旋DNA断裂为缺口环状及线状DNA的活性。 结论 :MAP30对DNA(RNA)
王临旭孙永涛杨为松白雪帆黄长形王福祥
关键词:植物蛋白分离纯化超螺旋DNA
同种肝细胞脾内移植治疗大鼠肝衰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探讨经脾内同种异体移植培养的原代肝细胞与肝细胞悬液治疗大鼠药物性肝衰竭的疗效,并观察脾内移植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建立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24h后随机分为3组进行治疗,Ⅰ组:经脾内移植体外培养3d的肝细胞2×107;Ⅱ组:经脾内移植预孵育8h的肝细胞悬液2×107;Ⅲ组:经脾内注射生理盐水1 mL.观察受体大鼠的存活率、肝脏功能和病理变化及移植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Ⅰ组、Ⅱ组大鼠存活率(78%,71%)与Ⅲ组大鼠存活率(23%)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肝组织病理改变较轻.而Ⅰ,Ⅱ组大鼠的存活率、肝功能改变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经HE和PAS染色证实,移植的肝细胞在受体脾内结构和功能保持较好.结论:经脾内移植的培养肝细胞和肝细胞悬液均能提高大鼠药物性肝衰竭的存活率、改善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变化.而培养肝细胞与细胞悬液相比,统计学上没有明显差异,但结果显示培养肝细胞仍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滕光菊白雪帆黄长形孙永涛徐哲聂青和刘节顾炳权
关键词:原代肝细胞肝细胞悬液药物性肝衰竭生物学特性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