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敏
- 作品数:12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氯吡格雷对小鼠小肠黏膜的损伤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初探氯吡格雷对小鼠小肠黏膜的损伤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2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氯吡格雷组,空白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氯吡格雷组灌服氯吡格雷,2周后处死小鼠,观察小鼠小肠黏膜大体变化及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黏膜组织中Occlud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氯吡格雷组小鼠小肠黏膜大体损伤、组织病理学损伤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测得氯吡格雷组小鼠小肠黏膜Occludin蛋白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可造成小鼠小肠黏膜损伤;可能通过降低Occludin蛋白表达造成小肠黏膜损伤。
- 黎敏丁瑞峰马晓莹刘宇超
- 关键词:氯吡格雷OCCLUDIN蛋白小肠黏膜
- 舒肝和胃颗粒对试验性大鼠慢性浅表胃炎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舒肝和胃颗粒对氨水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舒肝和胃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及三九胃泰组,采用大鼠饮用0.02%氨水90 d,制作大鼠慢性浅表性胃炎动物模型。用HE染色,光镜观察胃黏膜的病理变化;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液一氧化氮(NO)含量及免疫组化检测胃黏膜环氧化酶-2(COX-2)阳性表达。结果舒肝和胃颗粒低、中、高剂量组能减轻氨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的病理性损伤,降低血清NO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COX-2阳性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肝和胃颗粒各剂量组和三九胃泰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和胃颗粒可明显减轻攻击因子对胃黏膜的损伤和炎症反应,保护胃黏膜。
- 李翠文黎敏侯培珍
-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环氧化酶-2一氧化氮
- 急性胰腺炎误诊7例分析
- 2011年
- 急性胰腺炎(AP)发病急、病情重、症状复杂,并常与其他疾病并存,加之临床医生对不典型急性胰腺炎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我院2007-02-2010-06对7例急性胰腺炎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尽早明确诊断,减少误诊、误治。
- 吴小兵黎敏吴艳叶阳
- 关键词:误诊
- 帕罗西汀治疗HP阴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索观察帕罗西汀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阴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10例幽门螺旋杆菌(HP)阴性的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帕罗西汀组)5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54例,采取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价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方面进行评价,以及对于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治疗组中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显效50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对照组中显效29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1.5%,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阴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黎敏
- 关键词:帕罗西汀幽门螺旋杆菌慢性胃炎药物疗法
- 中西药联合对胃癌SGC-7901/ADR细胞LRP、MRP基因表达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班贞1号+5-FU+TMP)对胃癌SGC-7901/ADR细胞MRP、LR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胃癌多药耐药细胞株SGC-7901/ADR为靶细胞,以不加药组为阴性对照组,5-氟尿嘧啶(5-FU)组、班贞1号组、班贞1号+5-FU组、中西药联合组为实验组,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SGC-7901/ADR细胞在不同药物作用下MRP、LRP mRNA的表达。结果:5-FU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RP、LRP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联合组MRP、LRP mRNA表达明显降低,与阴性对照组及其他实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能够抑制SGC-7901/ADR细胞MRP、LRP mRNA表达,逆转了SGC-7901/ADR细胞的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RP、LRP基因表达有关。
- 李翠文黎敏侯培珍
- 关键词:中西药联合胃癌LRP基因MRP基因
- 中西药联合对人胃癌SGC-7901/ADR细胞Bcl-2与Bax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班贞1号联合5-氟脲嘧啶(5-FU)对人胃癌SGC7901/ADR细胞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SGC-7901/ADR细胞为靶细胞,以不加药组为阴性对照组,分别以5-FU组、斑贞1号组、斑贞1号+5-FU组及班贞1号+5-FU+TMP(中西药联合)组为实验组,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SGC-7901/ADR细胞在不同药物作用下Bcl-2、Bax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5-FU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Bcl-2、BaxmRNA表达及Bcl-2/Bax比值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联合组BaxmRNA表达明显增高,Bcl-2mRNA表达及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与阴性对照组及其他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可诱导人胃癌SGC7901/ADR细胞凋亡,从而逆转了SGC7901/ADR细胞的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基因、下调Bcl-2基因表达,降低Bcl-2/Bax的比值有关。
- 黎敏李翠文侯培珍
- 关键词:胃癌中西药联合BCL-2BAX
- 保肝药物的合理应用
- 目的保肝药物种类繁多,临床应用广泛,但在临床使用上不是很规范,现就保肝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分类进行说明,保肝药物大致可以分为解毒类、促肝细胞再生类、利胆类、促能量代谢类、促蛋白质合成类、中药制剂。解毒类药物有肝泰乐、谷胱甘肽...
- 黎敏
- 元胡止痛滴丸术前口服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观察元胡止痛滴丸术前口服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1年3月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76例,观察组术前2 h口服元胡止痛滴丸,对照组不服用元胡止痛滴丸,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5、10、15、20、30 min和术毕时的MAP、HR、SPO_(2),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清醒时间,术后6、12、24 h时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5、10、15、20、30 min和术毕时SPO_(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麻醉10、15、20 min时MAP、H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清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时静息状态下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9%、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上不良反应均可自行缓解。结论元胡止痛滴丸术前口服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满意,术中各个时点MAP、HR、SPO_(2)变化更平稳,能够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镇静效果更佳,且安全性可靠。
- 高德荣黎敏高培珍耿彩艳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元胡止痛滴丸口服镇痛
- MACC1和CIP2A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检测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蛋白在胃癌病变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胃癌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分析MACC1与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蛋白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评估胃癌预后,并为治疗提供思路。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差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3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ACC1和CIP2A蛋白的表达,分析MACC1蛋白与胃癌临床不同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分析MACC1和CIP2A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MACC1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和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P2A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3%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龄、组织类型的MACC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组织分化程度、肿瘤侵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程度、临床分期的的MACC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CC1与CIP2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ACC1与CIP2A蛋白呈正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以判断患者的预后。
- 黎敏
- 关键词:胃癌预后
- 班贞1号和TMP逆转胃癌细胞SGC-7901/ADR对5-FU耐药性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班贞1号和川芎嗪(TMP)联合逆转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ADR对5-FU耐药性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比较SGC-7901/ADR细胞在单纯5-FU和5-FU联合中药班贞1号及TMP处理组bcl-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5-FU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bcl-2 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5-FU联合中药班贞1号及TMP处理组bcl-2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班贞1号和TMP联合逆转人胃癌细胞对5-FU耐药性可能与抗调亡分子bcl-2相关,为中西药联合治疗胃癌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 吴小兵黎敏侯培珍杨永春
- 关键词:胃癌逆转5-FUBCL-2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