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欣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激光
  • 7篇角膜
  • 6篇准分子
  • 6篇准分子激光
  • 6篇分子
  • 3篇原位
  • 3篇原位角膜磨镶...
  • 3篇上皮
  • 3篇手术
  • 3篇准分子激光原...
  • 3篇准分子激光原...
  • 3篇准分子激光原...
  • 3篇磨镶术
  • 3篇激光原位
  • 3篇激光原位角膜...
  • 3篇激光原位角膜...
  • 3篇角膜磨镶术
  • 3篇分子激光原位...
  • 2篇屈光
  • 2篇屈光手术

机构

  • 7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7篇丁欣
  • 7篇李莹
  • 5篇陈秉钧
  • 5篇罗岩
  • 5篇艾凤荣
  • 3篇张潇
  • 2篇王忠海
  • 2篇姜洋
  • 2篇龙琴
  • 1篇陈秉均
  • 1篇李俏
  • 1篇金玉梅
  • 1篇余晨颖
  • 1篇徐婧

传媒

  • 3篇眼科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手术与基质层手术对眼波前像差的比较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比较分析角膜表层与基质层屈光手术后高阶像差及其变化值。方法: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近视眼患者100例200眼,其中接受LASIK手术50例100眼,接受新型表层手术(ASA)50例100眼。LASIK手术组术前等效球镜度(SE)为-1.25~-9.25(平均-5.75±1.74)D,ASA手术组术前SE为-2~-9.25(平均-5.42±1.81)D。术前及术后1,3,6mo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SCVA)、球镜及柱镜度数、SE以及波前像差等。结果:C7,C12,RMS3,RMS4,RMS5,RMS6和RMSh的变化值均和球镜度变化值、SE变化值的绝对值显著正相关。术后1mo,ASA组C7绝对值、RMSh,RMS3和RMS6均显著小于LASIK组;术后3mo时,ASA组C7和C14显著小于LASIK组,LASIK组C12显著小于ASA组;术后6mo时,ASA组仅C14显著优于LASIK组。术后1mo时,ASA组RMS3,RMS5,RMS6和RMSh的变化值均显著小于LASIK组,术后3mo时,ASA组RMS6变化值显著小于LASIK组,术后6mo时,ASA组RMS3,RMS6和RMSh的变化值显著小于LASIK组。结论:高阶像差增大程度与球镜度及SE的变化程度正相关。ASA组术后高阶像差及其增大程度均小于LASIK组,术后6mo时两组差异仍显著。
李俏李莹龙琴艾凤荣罗岩陈秉钧丁欣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波前像差
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了解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作为物理屏障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的作用。方法:对临床观察23例(40眼)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配戴角膜接触镜者进行观察,包括各种临床症状;角膜上皮愈合及角膜瓣对位等,平均配戴1~15d,术后随诊1~3mo。结果:术后配戴角膜接触镜,患者角膜上皮愈合不适症状减轻,角膜瓣无1例发生移位,对位好。结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中及术后早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具有促进角膜上皮愈合,稳定角膜瓣的作用。
丁欣龙琴李莹罗岩陈秉均艾凤荣
关键词:角膜接触镜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
LASIK术后角膜上皮植入的原因及分型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上皮植入的原因及分型。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45例LASIK术后角膜上皮植入处理后随诊半年以上患者共49眼。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收治的外院转来时角膜上皮植入患者,上皮植入时间6~31天,最佳矫正视力为手动~0.6,除眼部刺激症状外,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角膜瓣水肿、混浊、融解。掀开角膜瓣治疗43眼。根据上皮植入的位置、发展速度进行分类。按上皮植入距角膜中央的距离和范围分为周边型、旁中央型、中央型,分别为7眼、32眼、10眼。按照发展的速度分为进展性、稳定性、静止性,分别为31眼、4眼、4眼。主要指标LASIK术后角膜上皮植入手术史、视力、角膜瓣对合、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引起上皮植入的主要原因:(1)角膜上皮水肿、剥脱;(2)角膜瓣状况不良;(3)角膜瓣对合异常,分别为15眼、21眼、13眼。对视力影响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中央型>旁中央型>周边型;进展的旁中央和中央型上皮植入超过1周者,92%可导致角膜瓣基质融解,严重影响视力。治疗方案:密切观察,原瓣掀开刮除植入上皮29眼,上皮刮除联合治疗性角膜屈光手术(PTK)14眼,非掀瓣保守观察治疗6眼。角膜瓣再次掀开者角膜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再次植入病例。34眼达到了术前预期视力,7眼低于术前视力1行以内,8眼低于术前预期视力2行及其以上。结论角膜上皮和角膜瓣水肿是导致LASIK术后角膜上皮植入的主要原因,92%进展的中央型和旁中央型的上皮植入者,1周左右可致角膜瓣融解,严重影响视力。积极掀瓣刮除植入上皮和局部PTK治疗是使患者恢复视力的首选治疗手段。
李莹张潇罗岩钟刘学颖丁欣陈秉钧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上皮植入
疑难性角膜屈光手术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疑难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原因、分类、方案设计及治疗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非常规疑难性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患者47眼。方法分析患者进行屈光手术的原因、方案设计及治疗效果。除视力(裸眼、矫正、小孔视力)、屈光度(散瞳和显然验光)、主视眼、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像差检查等常规术前检查外,还要依据患者情况进行相应的特殊检查,包括角膜多点厚度、角膜曲率时间变化、眩光仪、对比敏感度、眼肌功能、VEP等检查。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手术设计以及可能的预后评估。主要指标治疗前角膜厚度、视力、角膜地形图变化、屈光度、手术次数。结果疑难角膜屈光手术的界定:除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8,还伴有角膜形态、结构异常或屈光参差、弱视等异常,或曾行屈光角膜手术但效果不佳,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5,需再次进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疑难角膜屈光手术分类:(1)根据角膜屈光手术史分为手术原性屈光状态异常性、手术原性角膜结构异常性;(2)根据角膜情况分为角膜结构异常性、角膜曲率异常性;(3)根据双眼屈光状态差异分为高度近视伴弱视性、屈光参差性疑难角膜屈光手术。治疗方法:个性化设计手术,地形图引导手术,角膜屈光手术方式包括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PRK)、上皮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Epi-LASIK)、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磨镶术(LASE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性角膜屈光手术(PTK)以及联合手术等。治疗效果:所有患者达到预期最佳矫正视力,其中超过预期矫正视力2行以上者为51.1%(24眼),超过3行以上者为23.4%(11眼)。预期性:实际矫正度在预期矫正度±0.5 D之间者45眼。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随访2年以上未出现异常情况。结论界定疑难屈光性角膜手术的原因、适应证,严�
李莹张潇罗岩陈秉钧丁欣艾凤荣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 评价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治疗近视和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行TPRK的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38例(72眼)作为TPRK组,选择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手术患者34例(64眼)作为对照组.术后1、3、10 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上皮修复情况,记录患者主观疼痛评分,术后10 d,1、3、6个月复查视力、屈光度、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评分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数据处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角膜上皮一期愈合.LASEK组和TPRK组角膜上皮完全愈合时间为(3.3±1.9)d和(2.3±1.2)d,TPRK术后上皮修复时间明显较短(t=8.659,P<0.01).2种手术方式术后1、3d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83、-0.380,P>0.05).术后3d视力≥1.0者LASEK组和TPRK组分别占13%和35%(x2=9.105,P<0.01),术后3个月2组患者均达到术前预期矫正视力.术后10 dTPRK组等效球镜度(SE)小于LASEK组(t=5.691,P<0.05),术后1、3、6个月2种手术方式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所有角膜透明,无明显haze形成,共聚焦显微镜显示TPRK术后1个月角膜基质高反光和细胞激活程度较LASEK轻.结论TPRK可以有效治疗近视和散光,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LASEK相比,术后角膜上皮和视力恢复快,可获得同样良好的预期矫正视力.
徐婧李莹王忠海姜洋金玉梅丁欣艾凤荣
关键词:近视角膜显微镜检查共焦
玻璃酸钠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用于单纯干眼和LASIK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0.1%玻璃酸钠滴眼液(SH)、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滴眼液在单纯干眼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单纯干眼患者70例(组I)和接受LASIK手术后的患者40例(组Ⅱ)。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方法,组I和组Ⅱ各分为两个亚组,采用随机数字法分别使用0.1%SH滴眼液(A组)和bFGF滴眼液(B组),每日4次,组I局部连续使用14天,组Ⅱ连续使用30天。在不同时间点(组I用药前、用药7天和14天,组Ⅱ手术前、手术后1天、3天、10天和30天)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问卷调查患者用药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干眼症状,包括易疲劳、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眼胀感、眼痛、畏光和眼红,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评为0—9分。主要指标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I试验和角膜结膜荧光素染色(FL),症状评分。结果单纯干眼组(组I)治疗后干眼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后14天易疲劳(P=0.006)和眼痛(P=0.040)的改善IA组优于I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症状明显改善的患者在IA、IB中分别为94.3%、78.6%。BuT(P=0.055)、SchirmerI试验(P=0.573)改善IA高于IB,FL(P=0.375)减少IB优于I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IK术后组(组Ⅱ),患者术后1、3天较术前出现不适症状,术后30天所有症状有明显改善,其中异物感(P=0.004)、烧灼感(P〈0.001)、眼胀(P=0.005)、眼红(P=0.007)改善分数ⅡA组优于ⅡB组。术后10天,BUT、SchirmerI试验均较术前减少,FL较术前增加,术后30天各项体征较术后10天改善(ⅡA组BUT:P=0.142,SchirmerI试验:P=0.053,FL:P=0.005;ⅡB组BUT:P=0.006,SchirmerI试验:P=0.010,FL:P=0.079),ⅡA组与Ⅱ
张潇王忠海李莹姜洋罗岩陈秉钧丁欣
关键词:玻璃酸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DV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与角膜曲率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达芬奇(LDV)飞秒激光所制作的角膜瓣横径与角膜曲率(K)值的相关性,为临床上不同角膜曲率患者选择角膜瓣的制作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进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近视的患者50例(100眼),根据飞秒制作角膜瓣所采用的吸引环直径分为两组,其中Ⅰ组13例(26眼)采用9.0 mm吸引环,Ⅱ组37例(74眼)采用8.5 mm吸引环。于手术台上测量并记录角膜曲率、角膜横径及瓣横径,手术由同一位医生完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双变量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样本的年龄范围为18~37岁(平均25岁),其中男18例(36眼),女32例(64眼),均为双眼手术,且无术中并发症发生。结果显示,两组角膜横径平均值分别为10.7 mm和10.6 mm(t=0.04,P>0.05);其中Ⅰ组平均角膜瓣横径9.2 mm,K值>44.0 D、44.0 D~42.0 D、<42.0 D患者角膜瓣的横径分别为9.3 mm、9.1 mm、8.6 mm,K值与角膜瓣横径存在显著正相关(r=0.492,P=0.027);Ⅱ组平均角膜瓣横径8.3 mm;K值>44.0 D、44.0 D~42.0 D、<42.0 D角膜瓣的横径分别为8.4 mm、8.3 mm、8.0 mm(r=0.513,P=0.001)。结论 LDV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横径大小与K值有密切的相关性,K值高者角膜瓣相对偏大,K值越低则角膜瓣越小。提示角膜曲率低的患者在手术时尽量选用偏大的吸引环,而避免因选择了直径小的吸引环导致的小瓣、游离瓣。角膜曲率高的患者宜选用偏小的吸引环,避免因选择了直径大的吸引环导致的瓣过大、手术中出血、术后干眼等。
丁欣余晨颖艾凤荣陈秉钧李莹
关键词:角膜瓣角膜曲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