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洲杰
- 作品数:8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 微纪录片的概念辨析
- 2018年
- 做纪录片无论被认为是纪录片的变体,还是一种诞生于互联网的影像记录形态,其在实践层面如火如荼,相形之下,研究层面却流于肤浅。尤其关于做纪录片的概念研究尚处于各自定义、各自描述、各自阐释的状态。谈及事物人类无不从概念着思、从概念人理。
- 程郁儒万洲杰
- 关键词:概念辨析纪录片互联网自定义影像
- 宫崎骏动画形象创作的四种手法
- 2016年
- 动画形象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高度的假定性。对宫崎骏以导演身份参与的全部动画电影形象加以归纳分析,发现其动画形象无可例外地可归入4种创作手法:叠加、缩减、聚合、分裂。这些创作手法,对国产动画的创新有借鉴价值。
- 万洲杰程郁儒
- 关键词:动画宫崎骏
- 翁丁的四代人——佤族翁丁村居民信息方式代际差异的民族志
- 本文是在传播学视域下运用民族志方法进行的一次调查研究。笔者以位于中国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村作为研究标地,进行了两期共计一个多月的田野调查。结合介入式观察、深度访谈、入户调查、调研日志以及相关资料撰写了本篇...
- 万洲杰
- 关键词:佤族民族志
- 文献传递
- 浅析电影中电影院的形象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讨论电影中电影院的形象呈现,从作为时代变迁的见证者的电影院、对电影表达敬意以及喜爱之情的电影院、作为"做梦所"的电影院三个方面,尝试分析电影院这一形象出现在电影中的原因和意义。
- 万洲杰
- 关键词:电影电影院
- 假定性在科幻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中的结构功能
- 2016年
- 一般地,人们认为科学系统支撑科幻电影,使其得以成立并区别于其它类型的电影。通过对科幻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的实证研究,割断了科学系统和科幻电影之间的规定性关联。相反地,科学系统仅仅为科幻电影提供了一种假定性,即深奥的科学理论在科幻电影中并没有得到全面的阐释和理解,并只在浅表层面上成为建构剧情、人物、技术表达的动力。而认识到假定性在科幻电影中的结构功能也将给予其更加丰富的故事创作路径。
- 万洲杰
- 关键词:假定性科幻电影
- 余秀华媒介文本的话语批判
- 2015年
- 余秀华的媒介文本作为一个集合,折射出社会当下的一些话语及结构。"农妇""脑瘫""余主席"在报道中的大量使用,隐含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社会阶层歧视。这些词语令当事人余秀华不快,也与道德、法律价值等相悖。本文试图通过这一现象批判反思当今社会人文关怀的缺失,并且对处于群体无意识状态下的话语提出警醒。
- 程郁儒万洲杰
- 关键词:话语媒介歧视
- 韩剧《安娜》人物塑造对童话元素的多元取用
- 2024年
- 韩剧《安娜》并非各路媒体所概括的“灰姑娘”故事,而是在人物塑造中通过对生母早逝、继母恶毒、邪恶女巫胁迫主角、主角被迫除去女巫重获自由等童话元素的多元取用,构建了整个剧集故事。童话元素的指认可作为细读韩剧《安娜》的新角度,《安娜》因童话元素呈现出的丰沛童话气质带领观看的成人再次走进童话,思考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欲望。
- 万洲杰
- 关键词:韩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