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冬梅

作品数:104 被引量:601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0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6篇病毒
  • 56篇脊髓灰质炎
  • 39篇脊髓灰质炎病...
  • 26篇疫苗
  • 26篇基因特征
  • 23篇手足
  • 23篇手足口
  • 23篇手足口病
  • 20篇疫苗衍生脊髓...
  • 18篇肠道
  • 17篇基因
  • 17篇肠道病毒
  • 16篇网络
  • 16篇柯萨奇
  • 16篇柯萨奇病毒
  • 16篇基因特征分析
  • 15篇实验室网络
  • 15篇流行病
  • 15篇流行病学
  • 10篇急性弛缓性麻...

机构

  • 99篇中国疾病预防...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贵州省疾病预...
  • 6篇青海省疾病预...
  • 5篇安徽省疾病预...
  • 5篇河北省疾病预...
  • 5篇宁夏回族自治...
  • 5篇新疆维吾尔自...
  • 4篇山东省疾病预...
  • 4篇甘肃省疾病预...
  • 4篇吉林省疾病预...
  • 4篇西藏自治区疾...
  • 3篇安徽理工大学
  • 3篇河南省疾病预...
  • 3篇江苏省疾病预...
  • 3篇山西省疾病预...
  • 3篇辽宁省疾病预...
  • 3篇四川省疾病预...
  • 3篇云南省疾病预...
  • 3篇宁夏疾病预防...

作者

  • 104篇严冬梅
  • 82篇许文波
  • 75篇祝双利
  • 71篇张勇
  • 57篇王东艳
  • 41篇朱晖
  • 38篇安洪秋
  • 18篇冀天娇
  • 18篇李晓嫘
  • 17篇李杰
  • 14篇赵蓉
  • 13篇温宁
  • 12篇陈立
  • 10篇杨倩
  • 10篇宋洋
  • 9篇檀晓娟
  • 9篇刘桂艳
  • 9篇张勇
  • 8篇李黎
  • 7篇叶绪芳

传媒

  • 35篇中国疫苗和免...
  • 29篇病毒学报
  • 15篇中国计划免疫
  • 11篇中华实验和临...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8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0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9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10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东省2007年肠道病毒71型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52
2008年
目的阐明引起山东省2007年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基因特征。方法对从山东省2007年HFMD患者分离到的EV71,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从山东省2007年HFMD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到50株EV71。根据VP1部分基因核苷酸序列与EV71其它基因型和亚型参考株建立亲缘性关系树,50株病毒与C4亚型代表株聚为一簇。对其中的17个代表株进行VP1编码基因全序列测定,根据VP1全基因序列构建亲缘性关系树,17个代表株与C4亚型仍然聚为一簇,与C4亚型代表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3%~93.8%。结论引起山东省2007年HFMD的EV71均为C4亚型,但与中国大陆以往分离的C4亚型毒株有较大差异,提示C4亚型毒株在中国大陆传播了较长时间,有多个不同分支的C4亚型毒株曾在中国大陆流行。应加强对引起HFMD的EV71作分子流行病学监测,阐明现阶段流行的EV71基因型别和基因特征。
檀晓娟李崇山纪峰张勇祝双利王海岩张玉军严冬梅朱晖陈立王东艳姬奕昕徐爱强王显军李岩唐浏英毛乃颖朱贞安洪秋许文波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
宁夏地区2008年柯萨奇病毒A组16型VP1区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 研究宁夏地区2008年引起手足口病(HFMD)暴发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的基因特征.方法 对宁夏地区2008年HFMD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CVA16,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根据VP1区核苷酸序列与国内其他省份以及国际报道的CVA16株序列(来源于基因库)构建基因亲缘关系树.结果 共分离到70株CVA16,其在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8%~100.0%和98.9%~100.0%.亲缘进化树显示全部CVA16株可分为A和B两个基因型,B基因型又可分为B1和B2两个基因亚型.宁夏地区CVA16全部属于B1基因亚型,同时包含B1a和B1b两条进化分支,提示存在两大传播链.结论 宁夏地区分离的CVA16株与国内其他地区CVA16株类似,有B1a和B1b两个进化分支在共同循环,且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流行的CVA16在基因亲缘关系和流行时间关系上都很接近,存在共同进化和循环.
王东艳陈慧严冬梅张勇安军静马江涛祝双利马学旻安洪秋许文波
关键词: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西宁市2017年人肠道病毒A组71型基因特征
2019年
目的 对西宁市2017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中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 group 71 type,EV-A71)的基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 RT-PCR)方法对西宁市2017年HFMD病例的临床标本进行EV-A71筛查,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利用EV-A71特异性引物对病毒分离到的阳性毒株的VP1编码区进行扩增,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同时将本研究序列与EV-A71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代表株序列构建亲缘关系进化树。结果 西宁市2017年共分离到57株EV-A71,均为C4a基因亚型,亲缘性分析显示,分属2个不同的小分支。2017年西宁市流行的EV-A71序列与我国其他省流行株的基因亲缘关系较为接近。结论 西宁市2017年流行的EV-A71以C4a为绝对优势基因亚型并与我国其他地区流行的EV-A71共同进化。
宋青任丽萍冀天娇严冬梅
关键词:手足口病
中国2001~2013年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0
2014年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实现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目标后,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的发生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脊灰病毒阳性分离物的基因测序结果,各级CDC对VDPV及病例的调查和处置报告。结果2001~2013年,中国AFP病例监测系统从37名儿童粪便标本中分离到VDPV,来源于12个省,其中AFP病例22例,AFP病例接触者13人,健康儿童2人。其中2004年贵州省2例Ⅰ型(Type1)VDPV(VDPVI)病例形成循环(Circulating)(cVDPVⅠ),2011~2012年四川省Ⅱ型(Type2)疫苗高变异脊灰病毒(Vaccine—hypervariable Poliovirus,VHPVⅡ)病例/VDPVⅡ病例形成cVHPVⅡ/cVDPVⅡ。结论VDPV可在健康儿童粪便中检出,也能导致儿童麻痹。其发生有疫苗因素,也有受种者因素和疫苗使用因素。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接种率低,是造成发生cVDPV的原因。只有达到人群OPV的高免疫覆盖率,通过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疫情,才能阻断病毒的传播。
温宁樊春祥严冬梅祝双利汪海波刘波张勇余文周郝利新王东艳安志杰朱晖曹雷夏伟梁晓峰许文波李黎罗会明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中国2012年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评价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通过对中国2012年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Polio Laboratory Network,PLN)监测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其运转情况,为中国重新恢复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分析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National Polio Laboratory,NPL)的监测数据库,总结PLN运转中的质量控制,评价PLN的各项运转指标。结果中国2012年PLN共收集了6163例AFP病例的12 204份粪便标本,14d内双份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6%,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1%。按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第4版《脊灰实验室手册》的要求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试验结果28d内及时反馈率为99%。2012年,在116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oliovirus,PV),分离率为2.10%(116/5534);在680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分离率为12.29%(680/5534)。2012年,NPL收到PLN送检的283株PV,对375株单血清型PV采用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进行型内鉴定(Intratypic Differentiation,ITD),发现7例(共计25株)疫苗衍生(Vaccine-derived)PV(VDPV),其中Ⅰ型2株,Ⅱ型16株,Ⅲ型7株,未发现野生型(Wild Type)PV(WPV)。2012年,NPL收到环境监测送检的314株PV,全部采用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进行ITD,在山东省发现1株VDPV。2012年8月,NPL作为WHO西太平洋区脊灰参比实验室接受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WHO的年度现场认证;2012年10月,NPL以满分的成绩通过了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VDPV筛查的职能考核;2012年12月,又以满分通过了WHO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的第一�
王东艳祝双利张勇朱晖张波李晓嫘严冬梅安洪秋檀晓娟许文波
山西省2014年Ⅱ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基因特性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Ⅱ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定义进行了修订,为研究新定义的Ⅱ型VDPV的基因特征及进化,本研究对山西省2014年1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分离到的1株Ⅱ型VDPV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测序显示毒株的基因全长为7 439个碱基,共编码2207个氨基酸,与Sabin2疫苗株相比不存在碱基的插入和缺失。该毒株在已知的减毒位点5′非编码区nt481上发生了回复突变,而在另一个减毒位点VP1衣壳编码区nt2909位点上未发生核苷酸变异。毒株与Sabin1发生重组,重组位点位于3D非结构编码区的nt6 247~6 281之间。VP1编码区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山西Ⅱ型VDPV的进化独立于国内外至今发现的其它Ⅱ型VDPVs,按照脊灰已知的基因进化速率估算该毒株已在人群中循环约176d。本研究再次证明了中国脊灰实验室网络监测的敏感性,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VDPV,在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严冬梅李晓嫘张勇杨建芳祝双利王东燕张创业朱晖许文波
关键词: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特征
中国2013年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的运转状况与评价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通过对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3年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Polio Laboratory Network,PLN)监测数据和各项监测指标的分析和评估,为维持我国无脊灰状态提供病毒学依据。方法对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National Polio Laboratory,NPL)的监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对PLN的各项运转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中国2013年PLN收集到5623例AFP病例的11 126份粪便标本,14天内双份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78%,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35%,鉴定结果 28天内反馈率为99.10%。2013年从5623例粪便标本中有111例分离到脊灰病毒(Poliovirus,PV),分离率为1.97%;606例粪便标本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分离率为10.78%。2013年,NPL收到PLN送检的237份PV分离物,按单个血清型定型统计共计304株,其中19株为疫苗衍生(Vaccine-derived)PV(VDPV),1株来源于1例非AFP病例,另18株来源于1例免疫缺陷相关的(Immunodeficiency-associated)VDPV(i VDPV)病例;未发现野生型(Wild)PV(WPV)。2013年,NPL和31个省CDC脊灰实验室都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粪便标本PV等EV的新检测流程的盲样标本考核,NPL和其中8个省CDC脊灰实验室接受并通过了WHO现场评估认证,其他省级CDC脊灰实验室通过信函认证表格认证。结论中国PLN 2013年运转正常,未发现WPV或WPV病例,为维持我国无脊灰状态,早期发现VDPV或VDPV病例,早期采取应对措施阻断其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病毒学依据。
朱晖祝双利张勇王东艳严冬梅李晓嫘安洪秋许文波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宁夏地区2008年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手足口病患者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的基因特征。方法采集手足口病患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阳性标本进行RT-PCR鉴定后,选取29株EV71分离毒株,对其VP1区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参考A、B、C各基因型的参考毒株和以往中国EV71的分离毒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从439份标本中分离肠道病毒215株,经RT-PCR鉴定,93株为EV71。选取其中29株进行VP1基因全序列测定,根据VP1全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29株毒株均在C基因型中,与c4亚型属同一分支,与c4亚型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1.7%~99.4%,氨基酸同源性为96.6%~100.0%。结论宁夏地区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的EV71毒株属C基因型的C4亚型。
马江涛陈慧马学旻郝琼詹军夏清严冬梅王东艳许文波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手足口病基因特征
广西壮族自治区四个县0~15岁人群肠道病毒71型中和抗体水平调查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4个县0~15岁人群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NA)水平,为制定EV71疫苗免疫程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西4个县作为研究现场,在每个县选取2个乡,对调查现场的0~15岁人群采集静脉血标本。结果≤6月龄各月龄组研究对象血清EV71 NA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下降;直到9~11月龄仍维持在较低水平(20.0%),≥1岁各年龄组NA阳性率迅速上升,其中5岁组的EV71 NA阳性率最高(87.0%)。0~15岁人群的EV71 NA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为1∶18.24,新生儿EV71 NA GMT较高(1∶23.12),随着月龄增长,EV71 NA GMT逐渐下降,至5月龄降至最低(1∶5.46),≥1岁各年龄组的NA GMT迅速上升,5岁组最高(1∶95.68)。4个县及不同性别的分年龄组EV71 NA阳性率及GMT与EV71总的NA阳性率及GMT相似。结论 5~6月龄婴儿EV71 NA阳性率及GMT均降至最低水平,为确定EV71疫苗接种起始月龄提供参考。
李燕祝双利刘燕敏李荣成殷大鹏夏伟李艳萍萁兆军王东艳李晓嫘严冬梅王慧玲许文波王华庆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中和抗体
手足口病相关柯萨奇病毒A组8型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中国2013-2018年手足口病病例分离的柯萨奇病毒A组8型(CV-A8)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对全基因组各编码区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手足口病患者分离的11株CV-A8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Sequencher 5.0、MEGA 7.0等软件对获取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序列比对显示11株CV-A8基因组长度在7393-7400 bp之间,与原型株比较,在编码区无碱基插入或缺失,在非编码区存在个别碱基的插入或缺失。11株CV-A8毒株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8.3%-98.6%和92.6%-99.7%;与CV-A8原型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8.3%-98.2%和92.6%-99.7%。对CV-A8的VP1区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可将CV-A8分为5个基因型:A、B、C、D和E,本研究11株CV-A8分属于C(1株)、D(2株)、E(8株)3个基因型。11株CV-A8毒株全基因组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1.3%%-98.8%和95.9%-99.5%,P2区进化树图显示,本研究的8株E基因型CV-A8和CV-A4、CV-A14和CV-A16原型株进化距离最近,P3区进化树图显示,本研究8株E基因型CV-A8和CV-A5、CV-A16、CV-A14和CV-A4进化距离最近。结论本研究中11株CV-A8其衣壳区呈现基因多样性,非衣壳区呈现重组多样性,提示CV-A8正在经历变异动态变化;CV-A8有可能成为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CV-A8。
王东艳宋洋韩振志肖金波路环环严冬梅冀天娇杨倩祝双利许文波张勇
关键词:手足口病分子进化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