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婧
- 作品数:73 被引量:705H指数:15
-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基于耕地发展权价值视角下的利益分配机制探讨——以武汉城市圈为例被引量:2
- 2013年
- 以武汉城市圈的耕地发展权为研究对象,从耕地发展权价值出发,根据该价值对城市圈内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耕地发展权价值较高,是耕地经济生产价值的数倍,在实现区域和谐发展时,提出对损失利益的主体进行补偿和产生的增值利益合理分配。通过建立耕地发展权利益的分配机制来协调国家、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的利益,从整个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上实现公平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罗洋洋于婧张升元陈芳
- 关键词:耕地利益分配机制武汉城市圈
- 武汉市远城区耕地质量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定量掌握区域耕地质量空间格局及其分布特征,对保护优质耕地,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管理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采用GIS技术、地统计学和景观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武汉市农用地分等数据,对武汉市耕地的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综合等指数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反映武汉市耕地质量和利用水平的各指数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异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从分析结果来看,武汉市各个远城区中,东西湖区和汉南区的耕地质量集中程度最高,且以高质量的耕地为主;新洲区和黄陂区耕地质量多样性明显,且质量分布均匀;蔡甸区和江夏区在6个区中处于过渡位置;从方法选择上,景观指数、洛伦兹曲线、组合系数法以及GIS空间分析功能都能对耕地质量空间格局进行有效分析,同时相互验证,使分析结果更加合理可靠。
- 张桂花于婧罗清泉吴飞
- 关键词:耕地景观指数洛伦兹曲线
- 基于UML的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ALCIS)建模与实现
- 自UML推出以后,它很快就成为面向对象设计开发领域的常用工具并成为一种工业标准,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农用地分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ComGIS为系统开发平台,利用UML技术,从需求捕获、系统分析、数据库设计、系统设计与...
- 聂艳周勇汪善勤于婧
- 关键词:建模语言信息系统农用地分等面向对象UML技术
- 文献传递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以慈利县为例被引量:9
- 2020年
- 为使农村居民点布局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运用多因素加权求和模型评价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适宜性.以30 m×30 m的栅格为评价单元,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得到其权重,再使用ArcGIS10.2软件多因素加权求和,综合分析评价慈利县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将适宜性评价结果分为适宜、比较适宜、一般适宜、不适宜4个等级,分别占土地总规模的17.8%、26.3%、34.5%、21.4%.结果表明,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基本呈平行状分布,主要分布在零阳镇、江垭镇、阳和土家族乡等区域;比较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除在南山坪乡北部、高桥镇西北部、零阳镇集中分布以外,其他乡镇都有广泛分布;一般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所占比例最大,主要分布在二坊坪乡、龙潭河镇、三合镇的南部;不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由于地理位置差,自然灾害频发,主要分布在三合镇西北部、南山坪乡南部.研究揭示了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程度,以期为农村居民点的异地搬迁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 汤昪于婧陈艳红文宇凤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GIS
- 江汉平原耕地土壤氮素空间尺度套合与变异规律研究被引量:21
- 2007年
- 【目的】为克服尺度效应对氮素空间变异规律认识的影响,更加充分的利用多尺度空间信息。【方法】利用地统计学方法,以江汉平原后湖农场流塘分场为样区进行多尺度嵌套取样,探讨了全氮在不同采样尺度上的结构差异,提出了多尺度套合模型,研究了区域氮素的空间分布现状。【结果】各尺度上样点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且以球状模型拟合效果最佳;全氮在不同尺度上都存在空间变异性,但其特征参数不同,尺度差异明显;采用多尺度套合模型进行kriging估值,可以有效提高拟合精度,且不局限于套合尺度的距离范围(本研究为100m和50m),部分区域内估计误差仅为普通克立格方法误差的1/2,精度提高的程度与套合尺度的设置有关。【结论】应用多尺度套合法研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可有效提高拟合结果的可靠性和变量描述的准确性,可为精准农业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 于婧周勇聂艳刘凡
- 基于GIS和模糊物元贴近度聚类分析模型的耕地质量评价被引量:49
- 2005年
- 利用ArcGIS和模糊物元贴近度聚类分析模型,以原始数据为基础,对湖北省宜都市耕地质量进行了评价。(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耕地质量影响因素;(2)利用ArcGIS矢量化提取相关图层并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后,采用多图层叠加确定评价单元和获取单元属性数据;(3)根据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应用模糊物元贴近度聚类分析模型计算评价因子的权系数和评价单元的贴近度,经过聚类分析划分耕地质量级别,并进行抽样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宜都市耕地质量中等,I至VI级地分别占12·96%、30·37%、31·71%、16·16%、7·14%和1·66%。经实地检验评价结果基本与实际情况相符。
- 聂艳周勇于婧梁本望罗代平
- 关键词:GIS耕地
- 基于产能核算的崇阳县耕地利用分区研究
- 2015年
- 在耕地分区的基础上明确其利用的重点和方向,是优化区域耕地资源利用的必要工作。以崇阳县为研究区域,基于耕地产能核算成果,引入景观格局分析和规模优势指数法,从耕地产能潜力、空间分布格局和农业生产效率3个角度,构建了耕地利用分区指标体系;并运用加权系统聚类法对崇阳县的耕地进行了分区,分析了各分区耕地的利用现状与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崇阳县各乡镇的耕地利用差异明显,地形是造成其分异的主控因素;崇阳县耕地利用可划为3个类型区,其中:集约利用区应加强耕地的集约和规模利用;优化提升区要整合资源、优化农业生产效率;协调发展区应注重优质耕地保护和生态特色农业发展。
- 吴飞于婧聂艳邓文胜
- 关键词:耕地产能
- 基于系统协调度的武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被引量:41
- 2009年
- 本文利用1998年~2008年武汉市的城市土地利用统计资料,从状态、时间两个层面开展了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总体评价,结果表明近10年来该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稳步上升,其中1997年~2002年处于初等集约利用水平,2003年~2007年处于中等集约利用水平,2007年接近高等集约利用状态,综合指数和5个子系统都朝有序方向发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影响较大的为土地利用结构集约和土地利用强度集约两个子系统。2001年、2002年武汉市城市土地复合环境系统协调度为负,系统出现无序化发展的征兆;1997年~2007年,Moran’sI值表明武汉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具有较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其中2007年的值最高,空间集聚特征最明显,而2001年的值最低。该结果对指导武汉市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利用方式由低效益、粗放式向高效益、集约化转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聂艳于婧胡静叶宗达
-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 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5
- 2013年
- 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着工业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具有其独特的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本文总结了工业遗产保护的国内外发展历程,辨析了工业遗产的内涵,同时对工业遗产进行了价值评判。在此基础上,尝试着对我国工业遗产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工业遗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 章菲于婧聂艳张桂花
- 关键词:工业遗产价值体系
- 加快城乡一体化 推进武汉城市圈发展
- 武汉市城市圈自2004年提出来以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极大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城市圈发展速度仍需要进一步加快。本文主要针对城乡一体化,在阐述了城乡一体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市城乡一体化发展...
- 于婧肖辉
-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