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晓光

作品数:30 被引量:191H指数:7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2篇坏死
  • 10篇股骨
  • 9篇骨头
  • 9篇股骨头
  • 8篇血性
  • 8篇缺血性坏死
  • 8篇关节
  • 7篇手术
  • 7篇股骨头缺血
  • 7篇股骨头缺血性
  • 7篇股骨头缺血性...
  • 6篇骨折
  • 5篇骨瓣
  • 4篇手术治疗
  • 4篇头坏死
  • 4篇全髋
  • 4篇全髋关节
  • 4篇全髋关节置换
  • 4篇髋关节
  • 4篇髋关节置换

机构

  • 30篇大连大学附属...
  • 2篇大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遵义医学院
  • 2篇大连市第二人...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大连市儿童医...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30篇于晓光
  • 21篇孙强
  • 16篇赵德伟
  • 14篇苏云
  • 12篇王卫明
  • 10篇董新利
  • 8篇崔大平
  • 7篇王本杰
  • 7篇于海波
  • 7篇王洪勋
  • 6篇芦健民
  • 5篇王铁男
  • 5篇郭林
  • 5篇禹铭杨
  • 4篇刘吉斌
  • 3篇崔旭
  • 3篇张耀
  • 2篇张克民
  • 2篇李瑞欣
  • 2篇廉皓屹

传媒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2005’全...
  • 1篇全国髋关节外...
  • 1篇2012全国...
  • 1篇2012中华...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击伤致双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合并一侧肩关节脱位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被引量:3
2021年
人体受到电击后,常出现运动、心血管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1]。由电击所致的骨折、脱位在临床上罕见,多是由触电后意识障碍导致摔倒或者电流刺激肌肉持续强直性收缩并牵拉骨骼肌肉止点造成骨折[2],对于电击伤致双侧肱骨解剖颈骨折合并一侧肩关节脱位在临床更是罕见。患者触电后无外伤病史且临床症状不典型,医师会首先考虑患者是否有心脏等重要脏器损伤,容易出现漏诊甚至出现误诊误治。
王洪勋于晓光苏云崔大平董新利孙强
关键词:电击伤肩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解剖参数的多层螺旋CT测量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利用MSCT扫描图像观察正常下胫腓联合的形态以及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为临床精确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提供解剖学依据及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5例行双踝CT检查的单侧踝关节外伤患者的健侧踝关节影像资料。取距离胫距关节面9~11mm的水平位CT扫描图像分析下胫腓联合形态,并测量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及胫腓骨前缘距离,分析各组参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45例下胫腓联合CT影像显示其形态有3种,其中为半圆形14例(31.11%),新月形15例(33.33%),矩形16例(65.56%)。半圆形下胫腓联合的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和胫腓骨前缘距离分别为(2.69±0.19)cm、(2.45±0.46)mm和(8.48±2.30)mm,新月形的分别为(2.82±0.17)cm、(2.74±0.90)mm和(6.80±1.62)mm,矩形的分别为(2.89±0.25)cm、(3.15±0.8)mm和(6.86±1.89)mm。其中,半圆形下胫腓联合的胫腓中心距离和胫腓骨间隙宽度均较矩形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722、3.602,P值均〈0.05);而半圆形胫腓骨前缘距离较矩形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217,P〈0.05);但是,新月形的相关参数分别与半圆形和矩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国人的下胫腓联合在CT影像上可分为半圆形、新月形和矩形三种形态。以下胫腓联合前后缘的切线作为测量基线,可提高各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为进一步研究国人下胫腓联合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禹铭杨孙强于晓光菜兆成赵德伟于海波崔大平苏云
关键词:踝关节下胫腓联合分离断层解剖学螺旋计算机
带血管蒂游离腓骨骨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复合组织缺损
2024年
目的 研究采用健侧带血管蒂游离腓骨骨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创伤致胫骨复合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7—2021-07采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骨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的12例胫骨粉碎性骨折合并骨缺损患者,均为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经彻底清创、去除坏死骨与采用外固定架固定后,二期采用健侧带血管蒂游离腓骨骨皮瓣治疗创伤后患侧胫骨大段复合组织缺损。按照下肢力线将带血管蒂游离腓骨骨皮瓣远近端插入胫骨髓腔,在远近端置入螺钉或内固定物固定。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1个月。皮瓣全部存活,术后3.0~3.5个月出现骨痂,术后10个月移植腓骨大部愈合,腓骨完全胫骨化为术后12~16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腓骨完全胫骨化,未发现移植腓骨骨折。2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行急诊手术取出血管内血栓后存活。1例皮瓣周围组织出现少量坏死,取腹部皮肤组织二期植皮后存活。末次随访时4例参照Enneking肢体功能评定系统,功能评价平均28分,其中肢体术后平均功能恢复程度为97%,外形满意、负重及行走均无明显影响;5例为术后18~24个月取出钢板内固定或克氏针内固定,功能评价平均27分,平均功能恢复程度为86%;3例未拆除内固定,功能评价平均25分,平均功能恢复程度为80%。皮瓣疗效满意评价:优9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带血管蒂游离腓骨骨皮瓣联合外固定架修复胫骨大段复合组织缺损效果确切,具有同时一次性修复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优点,在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鑫宇李成明段玮轩肖驰何麟于晓光王子华崔大平
关键词:外固定架
自体松质骨富血小板血浆植入联合带血管蒂骨膜瓣转位治疗腕舟骨骨不连伴骨坏死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松质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混合物病灶植入联合带血管蒂骨膜瓣转位治疗腕舟骨骨不连伴骨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我科应用自体松质骨PRP混合物病灶植入联合带血管蒂骨膜瓣转位治疗腕舟骨骨不连伴骨坏死患者16例,其中腰部骨不连7例,近极骨不连9例。记录手术时长并随访观察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后比较术前术后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握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腕关节改良Mayo功能评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1~25个月,平均(13.1±2.6)个月。手术时长55~92 min,平均(66.0±9.3)min。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2-23周,平均(13.3±0.5)周,随访结束时无新发骨坏死病灶形成。末次随访时,患腕屈伸活动度、平均握力.VAS疼痛评分及腕关节改良Mayo评分均优于术前(P<0.01)。结论自体松质骨PRP混合物病灶植入联合带血管蒂骨膜瓣转位治疗腕舟骨骨不连伴骨坏死临床效果良好,值得进--步研究推广。
董新利孙强苏云刘晗于晓光崔大平
关键词:舟骨骨坏死富血小板血浆带血管蒂骨膜瓣
RhBMP-2复合体促进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2017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rhBMP-2复合体与自体髂骨块(ICBG)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通过检索2000年1月—2016年12月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以及人工检索中、英文已发表文献中的关于rhBMP-2复合体与ICBG施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比较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融合失败率、ODI较术前恢复情况、二次手术数,应用RevMan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共筛选出6篇文献共计577例患者。6篇文献方法学质量较高(≥6分)。Meta分析表明,rhBMP-2复合体能够显著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二次手术风险。术后24个月rhBMP-2复合体组融合失败率显著低于ICBG组。术后24个月ODI评分提高不明显病例的比例rhBMP-2复合体组少于ICBG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手术入路不同进行亚组分析,除住院时间异质性较大,其余指标均得到相同结果。结论:rhBMP-2用于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其中远期椎间融合率明显优于自体髂骨移植,并且前者可明显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二次手术风险。初步证明rhBMP-2复合体在进行腰椎椎间融合时的有效性以及对自体髂骨的替代作用。
王峰石美荣孙强苏云于晓光于海波禹铭杨吴迪杨小玉
关键词:META分析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自体髂骨块腰椎椎间融合术
股骨头修复与重建术后血运重建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价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 评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带血管蒂骨瓣转移治疗前后股骨头内血运变化情况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54例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存股骨头治疗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6周进行股动脉插管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按ARCO分期标准Ⅱ期33髋,Ⅲ期21髋。治疗方法分别为带旋股外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术23侧,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13侧,带旋股外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转移术9例,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臀中肌支、横支大转子支双血管蒂大转子骨瓣9例。其中19例患者在术后6~24个月再次行患髋DSA复查。结果 54例术前股动脉DSA造影均显示股骨头供血的异常改变。术后6周DSA显示48侧转移骨瓣血管蒂充盈良好,股骨头内供血明显改善;6例术后DSA显示转移骨瓣血管蒂充盈不佳或股骨头内无造影剂充盈,其中1例术后8个月复查DSA显示血管蒂充盈满意,股骨头血供良好。本组病例临床成功率为91%,影像学成功率为85%。结论 保证转移骨瓣血管蒂通畅是ONFH保头治疗成功的关键。
赵德伟王本杰王卫明于晓光王铁男孙强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骨重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再造的系列研究
赵德伟王卫明崔旭王铁男刘宇鹏芦健民廉皓屹孙强于晓光范治伟杨磊刘吉斌王本杰
该课题为应用显微外科理论和技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创新研究。该研究首次对带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血管蒂大转子骨瓣、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前下嵴支血管蒂髂骨瓣、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臀中肌支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进行了系统的解剖学研究。首...
关键词: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保留股骨头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0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7
2005年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留股骨头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采用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带旋股外侧血管降支骨膜支骨膜瓣及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及联合骨瓣方法治疗并获得临床随访的1005例患者(1226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性579例(695髋),女性426例(531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37.4岁;Ficat Ⅱ期485髋,Ⅲ期473髋,Ⅳ期268髋;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56.2分;术后随访1.5~15年,平均随访5.1年.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价,根据手术前后Ficat分期改变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 57例61髋于术后1~6年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得到重建的病例,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提高至平均85.8分,其中临床成功率为89.4%(1041髋),影像学成功率为75.4%(878髋).Ficat Ⅱ期优良率为95.3%,Ⅲ期为87.9%,Ⅳ期为60.8%.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针对不同程度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单纯或联合带血管蒂骨(膜)瓣转移,是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保留股骨头的有效治疗方法.
赵德伟王卫明王本杰王铁男芦健民郭林崔旭于晓光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随访研究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留股骨头手术治疗
小切口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被引量:14
2006年
王卫明赵德伟王铁男王本杰芦健民于晓光田丰德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外侧入路手术创伤手术安全性手术技术
小切口解剖锁定加压钛板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 Ⅳ型的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解剖锁定加压钛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EvansⅣ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11—2014-11诊治的91例EvansⅣ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小切口锁定加压钛板切开复位(钛板组)和PFNA(PFNA组)内固定治疗。结果钛板组在手术时间、显性及隐性出血量、Harris评分方面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Ⅳ型的治疗,钛板组较PFNA组出血量少,手术时间较短,锁定加压钢板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中较为理想的方法。
姜凯孙强董新利苏云郑加法于晓光于海波王洪勋禹铭杨靳志强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