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宛璐

作品数:13 被引量:23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4篇历史地理
  • 3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三叠
  • 4篇三叠世
  • 4篇化石
  • 3篇动物群
  • 3篇文物
  • 2篇早三叠世
  • 2篇三叠统
  • 2篇三星堆
  • 2篇图像
  • 2篇图像采集
  • 2篇图像采集设备
  • 2篇中三叠世
  • 2篇文物修复
  • 2篇物镜
  • 2篇下三叠统
  • 2篇目镜
  • 2篇控制平台
  • 2篇光谱
  • 2篇XRF
  • 2篇博物

机构

  • 13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南...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三星堆博物馆
  • 1篇河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自然博物...

作者

  • 13篇付宛璐
  • 4篇孙作玉
  • 4篇季承
  • 3篇周敏
  • 2篇江大勇
  • 2篇鲁昊
  • 1篇周敏
  • 1篇张钰莹
  • 1篇孙华
  • 1篇郝维城
  • 1篇张璇
  • 1篇张超

传媒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中国博物馆
  • 1篇故宫博物院院...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南方文物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2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巢湖早三叠世原始鱼龙类的结构和行为特征及其对鱼龙类起源研究的启示被引量:4
2016年
鱼龙类(Ichthyosaurs)起源于早三叠世晚期,以往发现的鱼龙类已高度适应水生生活,其身体结构无任何能将其与可能的陆地祖先相联系的陆生适应特征。针对近年在安徽巢湖下三叠统奥伦尼克阶采集的柔腕短吻龙(Cartorhynchus)和含胚胎巢湖龙两件鱼龙类标本,通过对柔腕短吻龙的荐前椎数目(31节)、吻长与头骨长之比(0.35)、前肢长与荐前椎长之比(0.45)的研究以及与后期鱼龙类相关数据和骨骼形态学的对比,认为柔腕短吻龙结构更为原始,可两栖生活。结合对早三叠世含胚胎巢湖龙、侏罗纪含胚胎狭翼鱼龙幼体保存情况的对比分析,认为巢湖龙虽比柔腕短吻龙身体结构更进化,且完全适应水生生活,但其生殖行为仍然保持陆生爬行动物头位胎生的特征。鱼龙类在其陆地祖先逐渐演化至适应水生生活的过程中,结构的适应性特征(如肢体的鳍状化、吻部的增长等)和行为特征(如生产方式的变化)的变化不同步,前者的改变更早。
鲁昊季承倪培刚周敏付宛璐
关键词:鱼龙类早三叠世
高校自然历史博物馆概论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
2022年
自然历史博物馆是起步较早、发展较迅速的博物馆类型之一。当前,各地高校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尚未设置自然历史博物馆课程,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需求不匹配。本文基于博物馆学和自然历史博物馆发展需求,厘清了自然历史和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概念和范畴,阐述了在文物与博物馆专业设置自然历史博物馆课程的意义。以北京大学博物馆专修科中自然类课程体系为借鉴,构建了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本科课程——自然历史博物馆概论的课程知识体系,力促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本科生能够在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相关工作中以科学之精神,彰显人文之情怀,以期打破科普内容同质化的发展瓶颈。
鲁昊付宛璐柴珺张竞之
关键词: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知识体系构建高校课程
一种AR增强辅助修复控制平台、方法、介质和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AR增强辅助修复控制平台、方法、介质和设备,该平台包括显微镜,其包括目镜和物镜;图像采集设备,用于在待修复物体的修复过程中,实时采集待修复物体的视频图像;图像识别设备,用于根据待修复物体的视频图像,确定待修...
付宛璐
三星堆遗址出土玉石器的成分检测及相关问题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三星堆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为探索遗址出土的玉石器材质及其所反映的文化特征,本研究运用手持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和手持式拉曼分析仪,对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364件玉石器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三星堆玉石器的玉料以闪石玉("软玉")为主,属于狭义的"玉石";其他玉料包括蛇纹石玉、玛瑙、大理岩、石英岩等,属于广义的"玉石";另有一定比例的砂岩、灰岩、板岩等"石质"材料。材质的组合和比例符合四川地区闪石玉的成矿原理,具备原料"就地取材"的条件。在主要器形中,玉凿的玉质显著好于玉璋和玉戈,体现了玉料选取与器形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三星堆一号坑出土玉器的玉料和器形多样性均较二号坑低。
鲁昊付宛璐柴珺朱亚蓉余健张跃芬孙华
关键词:三星堆玉石器玉料
贵州中三叠世拉丁期兴义动物群云贵龙属一新材料头骨特征
2023年
产自欧洲、北美洲和中国三叠纪的纯信龙次亚目,是连接鳍龙类“干群”和“冠群”的关键分子,也是探讨侏罗纪—白垩纪“冠群”蛇颈龙类起源和早期演化的关键环节类群。李氏云贵龙是中国华南地区发现的纯信龙次亚目中较原始的属种,也是目前发现保存最完好、数量最多的纯信龙类,但对其头骨骨骼形态学的认识依然存在不足。贵州兴义中三叠世拉丁期法郎组竹杆坡段中新发现的一件云贵龙完整头骨化石补充了云贵龙的骨骼学信息,如额骨未愈合、枕部存在开放空间等。经详细比较,新材料可能代表了目前发现的5件李氏云贵龙标本中体长最大的个体,推断额骨未愈合这一特征为云贵龙特有的鉴定特征,而非个体成年与否的判断依据。新材料显示,云贵龙的鳞状骨没有后内侧支,存在开放式枕部,同蛇颈龙类相似,指示了三叠纪纯信龙类同蛇颈龙类密切的亲缘关系。
鲁昊周敏付宛璐付宛璐
关键词:中三叠世
贵州兴义中三叠世胡氏贵州龙形态特征及生殖方式初探被引量:5
2013年
通过对两件胡氏贵州龙标本进行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和解剖学对比,确认标本中所有个体均具有颞孔小、眼孔大、肋骨粗肿、尺骨异常宽阔等典型特征,并对胡氏贵州龙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通过骨块测量数据,可鉴定出3个成年个体的性别和1个幼体的个体发育阶段。结合古地理和胚胎保存信息,认为胡氏贵州龙的生殖方式可能是胎生,但尚不能完全排除卵胎生的可能性。
付宛璐张璇季承江大勇孙作玉郝维城
关键词:个体发育生殖方式中三叠世
龙溪玉的光谱学特征及颜色成因
2023年
龙溪玉产自四川省汶川县龙溪乡地区,是古蜀玉文化中重要的和田玉料。为研究龙溪玉的基本特征以及颜色成因,初步探索其对古玉料色和沁色的指示意义,结合岩石学薄片分析、激光拉曼光谱、 X射线荧光光谱和XRF微区面扫技术,对不同颜色的龙溪玉样品开展检测和数据对比。根据龙溪玉矿点野外地质勘查和采集的玉石样品,龙溪玉普遍发育有清晰的色带,颜色空间分布规律为灰黑色—青色—青白色—青色—灰黑色。矿物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颜色的龙溪玉均以透闪石为主,含少量白云母、方解石和磷灰石等副矿物,其中浅色层带多含方解石脉,深色层带副矿物相对较多。不同颜色龙溪玉样品均显示典型的透闪石拉曼光谱,即174、 228、 376、 392、 674、 935、 1 027和1 061 cm^(-1)处的特征峰,在3 600~3 700 cm^(-1)内仅显示3 675 cm^(-1)处1个羟基峰。各色龙溪玉未显示阳起石或石墨的特征峰,指示深色龙溪玉并非矿物致色。XRF测试结果显示,各色龙溪玉样品的SiO_(2)含量在55.20%~57.94%, MgO含量在24.10%~25.00%, CaO含量在12.60%~13.80%, Al2O3含量在0.39%~1.77%,铁氧化物含量在0.25%~0.42%, Fe-VOL05滴定法测定铁氧化物主要为FeO,但Fe2+含量与龙溪玉颜色深浅未见相关性。μ-XRF面扫结果显示,Si、 Mg含量在黑灰色龙溪玉中相对较高,V、 Cr含量在青绿色龙溪玉中相对较高,Fe、 Mn、 Cu等宝玉石中的常见致色元素含量在龙溪玉不同色带中相对均匀。因此,综合各分析结果显示,V和Cr是青绿色龙溪玉的致色元素。基于无损鉴定的谱学特征和致色机制分析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古玉器玉料的对比研究,为进行古蜀玉文化的玉料溯源和玉文化溯源提供科学依据。
付宛璐鲁昊柴珺孙作玉
关键词:拉曼光谱
依托博物馆进行化石原位保护的模式——以兴义贵州龙化石原位保护馆为例
2022年
兴义贵州龙化石原位保护馆是具有鲜明特色的自然类博物馆,是一种减少对大型珍贵化石的运移,尽可能保持化石原始的产出信息的尝试,在设计布局和展陈理念中突出了兴义动物群的特征,在后期运营中通过组建化石修复团队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了化石的研究与展示价值。兴义贵州龙化石原位保护馆带动了当地旅游,惠及居民生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对于阐释生命演化关键问题、促进社区发展和对于申请世界地质公园具有一定借鉴意义,足以为后来者借鉴。
鲁昊付宛璐周敏柴珺
关键词:博物馆
下三叠统奥伦尼克阶含鱼化石结核地质意义初探被引量:2
2015年
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含鱼化石碳酸盐岩结核在许多地区的海相地层中都有发现,如非洲东部的马达加斯加、欧洲北极圈内的斯匹兹卑尔根群岛`以及北美加拿大西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等。在我国安徽巢湖、江苏南京龙潭、句容等地的下三叠统奥伦尼克阶斯密斯亚阶(Smithian)顶部泥岩中也发育有大量含鱼化石的钙质碳酸盐岩结核,俗称"鱼瘤",其中的鱼化石保存完整且精美。安徽巢湖的"鱼瘤层"位于斯密斯亚阶-斯帕斯亚阶(SmithianSpathian,简称S-S)界线之下,围岩为灰色薄层泥质灰岩与灰黑色含瘤泥页岩互层,指示当时沉积期水体安静,相对缺氧,处于还原环境。对"鱼瘤层"的成因分析表明,在酸性的海水中有机体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可形成局部的碱性环境,使碳酸盐围绕有机体沉积形成结核。因此,"鱼瘤层"的存在指示当时的海水为缺氧的沉积环境。研究区"鱼瘤层"对应碳同位素值(δ13 C)为升高趋势,并由负值变为正值,且"鱼瘤层"的存在也可作为识别S-S界线的参考标志之一。基于现有碳氧同位素、孢粉学证据和菊石地理分布及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斯密斯期末期全球气候环境发生变化,海水表面温度较高,酸化且缺氧,引发一次小规模生物绝灭事件。"鱼瘤层"的形成、碳同位素正向漂移以及菊石纬度分异度的变化都是斯密斯亚期-斯帕斯亚期之交全球海洋环境事件(S-S事件)的不同表现形式。
周敏付宛璐张超倪培刚季承
关键词:早三叠世
基于几何形态学方法对三星堆一、二号器物坑“牙璋”的再认识
2022年
三星堆遗址是古蜀文化的代表,其中出土的“牙璋”与国内外其他区域“牙璋”的比较研究,对理解古蜀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牙璋”的研究主要为定性描述,缺乏定量的、易于直观对比的标准。本文通过几何形态学方法,对三星堆一、二号器物坑出土的“牙璋”与其他地区的“牙璋”进行形态学数据的分析对比,进而探讨其形制特色及其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互动。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一号坑A型(1A型)“牙璋”与三星堆出土玉戈相近,可能由戈演变而来;(2)二号坑A型(2A型)“牙璋”具有鲜明的形态学特征,是三星堆“牙璋”最典型的代表;(3)三星堆“牙璋”的鉏牙类型与“牙璋”分型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4)“牙璋”没有特定形制。对“牙璋”尺寸的统计学分析也支持了上述观点。不同区域“牙璋”形态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2A型“牙璋”为代表的三星堆式“牙璋”与中原式“牙璋”相独立,代表了古蜀文化中“牙璋”具有独特的发展路径;而东南沿海、越南地区的“牙璋”深受中原文化的直接影响,与古蜀地区不存在明显的互动。本研究为探讨“牙璋”的形态、对比和传播提供了一种思路,对于解决器物的形态学问题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鲁昊柴珺付宛璐朱亚蓉
关键词:三星堆形制聚类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