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明
- 作品数:45 被引量:427H指数:12
- 供职机构: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诠释学视野下的刑法解释学被引量:10
- 2011年
- 真理与方法是一切学科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一切学科最终的归宿。具体到刑法解释学的研究之中,方法的作用仍然举足轻重,方法论立场决定具体的解释观,进而影响到具体的解释结论。在诠释学的语境之下,刑法解释学有两项应对选择,一是创生"刑法诠释学"的概念理论,二是在语词不变的情况下扩充"刑法解释学"的概念内涵,即在现有的解释学机制下,吸纳法律诠释学理论的合理因素,扩大原有刑法解释学的内涵和适用范围。
- 付玉明
- 关键词:诠释学前理解刑法
- 论儿童家庭虐待的法律保护——基于多起典型案例的类型化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同时也是弱势群体,虐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的危害。通过对近期多起典型儿童家庭虐待事件的类型化分析可知,儿童家庭虐待认知度低,隐蔽性强,救助困难,曝光案件呈现极端性等特点。我国现有的儿童救济体系存在缺陷,根据"儿童权益最大化原则",首先应当从观念上,加强宣传儿童权利的具体内容,培养人们对儿童权利的意识;其次,在法律层面说,在明确儿童权利的内容及地位的基础上,完善法律政策,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与操作性;再次,在机制建设中,将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相结合,建立以预防为基础的监督监护制度。继而完善儿童法律保护体系,保障儿童的健康生活环境。
- 付玉明凌霞
- 关键词:家庭儿童虐待监护责任
- 日本裁判员制度的意义与课题被引量:7
- 2012年
- 裁判员制度是日本国民参与审判的形式,是日本实现司法民主和完善法治的重要举措,也是战后60年来日本最大规模的司法改革动作。对实行临近两年的裁判员制度进行回顾和检视,可以发现裁判员制度的确是行走在既定的轨道上,初步实现了预定目标,但是未来仍将面临实践的挑战和考验。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国民的理解和参与是裁判员制度的最终保障。
- 田口守一付玉明
- 关键词:裁判员制度司法改革市民参与司法民主
- 犯罪故意的事实认识与内容解读被引量:10
- 2016年
- 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包括认识性因素和意志性因素,认识性因素是意志性因素的前提和基础,是研究犯罪故意的重要范畴。事实性认识要素的具体内容,学界分歧不大,争议点主要集中在事实认识要素的组成部分及内容界定上;着眼于国内刑法规范体系,结合域外可行性理论,本文认为事实认识内容包括行为性质、行为对象、行为结果、因果关系、行为时间地点方法手段等特殊罪名的特定事实。行为客体、行为主体、结果加重犯中的结果等特殊犯罪事实排除在事实认识范畴之外。
- 付玉明
- 关键词:犯罪故意谦抑性原则刑事政策刑法机能
- 论刑法中的中立帮助行为被引量:42
- 2017年
- 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这样的特殊行为:表面上具有无害的外观,看似不具有刑事违法性,但在实质上对正犯的违法犯罪活动起着助益作用。按照传统帮助犯的构成要件理论,只要行为人主观上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故意,客观上实行了帮助行为,且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行为人便能被认定为帮助犯,其行为也能被认定为帮助行为。但传统帮助犯的构成要件理论并没有考虑到中立帮助行为的特殊性,实际上这类行为属于一般意义上的民事行为且从事正常的业务活动,具有日常生活性、可取代性、反复继续性、非针对特定对象性,因此带来了中立帮助是否具有可罚性的讨论。中立帮助行为因自身所具有的中立性而必然有别于一般的帮助行为,本文从中立帮助行为的基本理论、学说诠释、处罚依据与类型化研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中立帮助行为的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 付玉明
- 关键词:中立行为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之“批量公民个人信息”的数量认定规则——《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第3款评析被引量:21
- 2017年
- 《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第3款确立了"批量公民个人信息"的数量认定规则,即以推定的证明方式认定"批量公民个人信息"的数量。该款的设置是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背景下为缓解控方证明压力对被告人举证负担的重申,并非证明责任倒置,也非证明程度的降低。《解释》第11条第3款的适用前提是存在"批量"的公民个人信息,"批量"的含义应限定为五千条以上;适用的基础是抽样检测信息真实,此为获得推定结论的桥梁;适用的实质是辩方为推翻推定的结论提出反驳。
- 付玉明
- 关键词:公民个人信息
- 家暴中弱势方的紧急权确证:非对峙性反击致死行为的非犯罪化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在当下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家庭暴力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伤害、致死案件。家暴受害者为了防止即将发生的家暴而实施的非对峙性反击行为,入罪结论不符合社会情感和民众期待,出罪结论则面临法解释论上的难题,即此种情形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时间要件。紧急权制度能够保障紧急时刻公民的私力救济权,维护婚姻家庭内部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平衡“家暴情形”中夫妻双方的权利关系。防御性紧急避险理论为家暴中非对峙性反击致死行为提供了出罪的解释空间及现实可能,但并非所有处于不法侵害尚未发生的危险状态都符合防御性紧急避险对于危险程度的要求,应当将“正在发生的危险”理解为紧急的危险,而紧急性应根据隐蔽性危险与可视化危险的不同类别结合实际案情具体认定。实践中,只有符合“紧急的危险”“不得已”“必要限度”“补充性”等要件的类型行为,才可以适用防御性紧急避险予以出罪化认定。
- 付玉明焦亚楠
- 关键词:正当防卫
- 论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排除
- 2007年
- 证据规则作为刑事司法领域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通常蕴含着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的主流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定社会思想观念和诉讼价值观念的产物,是法制进步的标志。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阻却了诉讼真实的发现,妨碍了人权的保护,是对程序正义的蔑视。
- 周亦峰付玉明
- 关键词:非法证据
- 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与模糊性——诠释学视野下的刑法解释应用被引量:12
- 2013年
- 语言世界是个十分模糊的世界。从哲学角度来看,语义的模糊性是绝对的,而明确性是相对的,由此决定了建立在成文法基础上的刑法规范也同时具有明确性与模糊性的特征。刑法规范追求明确具体,但从立法技术的角度考察,却并不是越明确越具体越好。实际上,明确与模糊都是相对而言的,限度之内的模糊能够扩充刑法规范的涵摄力,进而为刑法解释提供能动的空间,这也符合诠释学视野下的刑法解释论说。
- 付玉明陈树斌
- 关键词:刑法规范明确性刑法解释
- 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文化解读被引量:1
- 2013年
- 文化的世界是抽象的人类世界,是符号的世界,站在不同的立场可以进行不同的解读。中国传统的刑法文化存在着复杂多样甚至是矛盾冲突的多重性格,既存在着"慎刑"主义与"重刑"主义的对立,也存在着泛刑主义和泛道德主义的文化争鸣,儒家思想和法家学说分别是这两种法制现象的理论源泉。正是这种兼容的多元文化传统为后世的刑法实践提供了多元的选择,也为我们对犯罪的预防对策和控制模式提供了研究上的启发和帮助。我国现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并不完全是学习西方——"拿来主义"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
- 付玉明
- 关键词:刑法文化刑事政策宽严相济犯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