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思佳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胆汁
  • 2篇胆汁淤积
  • 2篇胆汁淤积症
  • 2篇妊娠
  • 2篇妊娠期
  • 2篇激素
  • 2篇肝内
  • 2篇肝内胆汁
  • 2篇肝内胆汁淤积
  • 2篇肝内胆汁淤积...
  • 2篇雌激素
  • 1篇多态
  • 1篇多态现象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活性
  • 1篇血管活性因子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损伤
  • 1篇孕妇
  • 1篇孕妇妊娠

机构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任思佳
  • 3篇王冬梅
  • 2篇殷艳
  • 1篇朱启英

传媒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雌激素β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和汉族孕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关系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比较雌激素β受体(ERβ)基因多态性在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孕妇中的分布及其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某医院分娩的维吾尔族ICP患者共105例作为维吾尔族病例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汉族ICP患者中抽取105例作为汉族病例组,取同期维吾尔族、汉族正常孕妇各105名作为对照组。应用PCR扩增、酶切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ERβ基因RsaI、AluI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应用)(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维吾尔族病例组rr、Rr、RR、aa、A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9.0%(41例)、50.5%(53例)、10.5%(11例)、62.7%(66例)、30.5%(32例)、6.8%(7例),对照组分别为21.0%(22名)、56.2%(59名)、22.8%(24名)、80.0%(84名)、18.1%(19名)、1.9%(2名);汉族病例组分别为40.0%(42例)、45.7%(48例)、14.3%(15例)、66.7%(70例)、29.5%(31例)、3.8%(4例),对照组分别为29.5%(31名)、57.2%(60名)、13.3%(14名)、74.2%(78名)、23.8%(25名)、2.0%(2名);两民族病例组之间、对照组之间,以及汉族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维吾尔族病例组RRaa型频率(4.76%,5例)低于对照组(13.33%,14名),rrAa型频率(14.29%,15例)高于对照组(2.86%,3名)(尸值均〈0.05)。结论ERβ基因多态性在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孕妇中分布无差异,可能与维吾尔族ICP发病有关,且rrAa可能是维吾尔族ICP患者的易感基因型。
殷艳朱启英任思佳王冬梅
关键词:妊娠并发症雌激素受体Β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不同生化指标临床意义比较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雌激素、血脂和肝功能水平在疾病发展中的变化规律以及预测胎儿窘迫的价值。方法:依据病情程度将72例ICP患者分为重度组23例和轻度组49例,同期剖宫产正常孕妇72例为对照组,检测胆汁酸、血脂、肝功能、雌二醇、雌三醇水平,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统计3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判断ICP患者血脂增高与雌激素及肝功能水平的关系;对预测ICP孕妇胎儿窘迫发生的各因素作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组雌二醇、胆汁酸、三酰甘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重度组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与总胆红素呈正相关。(4)预测胎儿窘迫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雌二醇、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雌二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可考虑作为疾病分度指标,ICP患者血脂升高主要与总胆红素水平有关,血脂改变可能是胆汁淤滞的直接结果,与肝功能变化是并列关系非因果关系;血脂变化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不敏感,雌二醇、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预测胎儿窘迫较好的指标。
任思佳殷艳王冬梅
关键词: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雌激素肝功能胎儿窘迫
子痫前期血管内皮损伤的研究与进展被引量:8
2010年
子痫前期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子痫前期的发病源于胎盘病理生理改变,进一步导致全身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而引起子痫前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子痫前期病因学的中心环节,其中氧化与抗氧化失衡,血管活性因子异常分泌,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基因的多态性或异常表达等都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起重要作用。现就这些变化与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作一综述,探讨其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
任思佳王冬梅
关键词:内皮损伤血管活性因子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