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心病
  • 3篇心绞痛
  • 3篇硬膜
  • 3篇硬膜外
  • 3篇绞痛
  • 3篇冠心病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动脉超声
  • 2篇动脉造影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心绞痛患者
  • 2篇亚健康
  • 2篇硬膜外阻滞
  • 2篇造影
  • 2篇顽固性
  • 2篇顽固性心绞痛

机构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吉林军医学院...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0篇任旷
  • 5篇曹志友
  • 3篇陈国忠
  • 3篇李中言
  • 3篇李学
  • 3篇孙淑清
  • 2篇刘华欣
  • 2篇李中言
  • 2篇王吉伟
  • 2篇王华林
  • 2篇曹丽春
  • 1篇曲仁海
  • 1篇曲保忠
  • 1篇周松花
  • 1篇欧阳瑾
  • 1篇唐锐先
  • 1篇程敏
  • 1篇罗正里
  • 1篇黄晶波
  • 1篇周宝华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2003年全...

年份

  • 1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1
  • 3篇200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顽固性心绞痛患者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前后内皮素含量变化
2001年
目的 观察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 (TEA)对顽固性心绞痛患者 (FAP)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内皮素(ET 1)的影响。方法 选择药物不能控制的心绞痛患者 2 0例接受TEA治疗。观察疗效并于TEA治疗前及TEA治疗后第 14天检测血浆ET 1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心绞痛缓解率 10 0 % ,心电图ST段压低导联数和ST压低值显著减少 (P <0 .0 5 ) ,血浆ET 1显著下降 (P <0 .0 1)。结论 TEA对顽固性心绞痛疗效满意 ,并可能与血浆ET
陈国忠孙淑清李中言任旷李学曲仁海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顽固性心绞痛内皮素TEA
颈动脉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作用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研究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颈动脉超声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作用。方法:对62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观察动脉壁厚度,有无斑块及斑块形态、大小,有无狭窄及阻塞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结果:心绞痛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个)分别为6.78±4.27,5.21±3.94,2.21±1.64,心肌梗死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分别为8.16±4.11,5.72±4.03,2.83±1.84,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5,1.85,2.52,P<0.01~0.001),冠状动脉单支和多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t=2.65~3.16;P<0.001~0.0001);在冠状动脉造影呈阴性的50例中,41例颈动脉超声有动脉硬化斑块,9例无动脉硬化斑块,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75%,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1%。结论: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总积分对冠心病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曹志友任旷唐锐先欧阳瑾李中言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颈动脉粥样硬化
心绞痛患者单纯药物与介入康复治疗的对比分析
2003年
将80例心绞痛患者单纯随机分成康复组42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10~14d,康复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进行康复锻炼及心理治疗。康复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66%。康复治疗对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
曹志友任旷程敏李中言
关键词:心绞痛单纯药物
吉林地区正常汉族人群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布状态的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研究载脂蛋白 (Apo)E基因多态性在吉林地区正常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状态。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先扩增出ApoE基因第 4外显子内的 2 2 7bp片段 ,继以限制性切酶Cfol酶解消化 ,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最后银染显带判定基因型 ,并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本实验共检测分析了 2 0 6例吉林地区正常汉族人的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表明纯合子ε3 /3 基因型频率及ε3 等位基因频率最高。ε2 高于ε4。且ε2 随年龄增长有增加趋势。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 ,分辨率高。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研究为ApoE生理功能的研究及进一步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刘华欣曹丽春罗正里黄晶波任旷王承志王吉伟
关键词:APOE基因基因多态性基因型等位基因
科学透视“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一个新的医学概念,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又不固定,也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它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似健康又非健康、似病又非病的中间状态即过度状态。本文从亚健康的临床表...
曹志友任旷王华林
关键词:亚健康发病机制
文献传递
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研究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 84例疑似冠心病的病人 ,行颈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发现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 (AS)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 (P <0 .0 1) ,冠状动脉单支和多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颈动脉超声的敏感性为 82 .0 % ,特异性为 75 .0 % ,总的诊断符合率为 80 .6%。结论 :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总积分对冠心病的预防具有临床意义。
曹志友任旷曲保忠李中言
关键词: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
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心绞痛及其对循环内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观察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 ( TEA)对顽固性心绞痛 ( FAP)的治疗效果及循环内皮细胞 ( CEC)数量。方法 :2 0例 FAP患者接受 TEA治疗 ,观察疗效和心电图变化 ,并于 TEA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检测血浆 CEC的变化。结果 :TEA治疗后心绞痛缓解率 10 0 % ,心电图 ST段压低导联数和 ST压低值显著减少 ( P <0 .0 5 ) ,CEC显著减少 ( P <0 .0 1)。结论 :TEA治疗 FAP疗效满意 。
陈国忠孙淑清李中言任旷李学王化民曲仁海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心绞痛循环内皮细胞
关于亚健康的几点认识被引量:25
2003年
近年来 ,对在身体上、心理上没有疾病 ,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症状的“亚健康”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亚健康是一个新的医学概念 ,为此 ,本文着重讨论了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在生理和心理的表现、形成原因、危害及其如何预防 ,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加强保健与自我调适 ,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 ,使自己早日从亚健康状态中走出来 ,成为一个真正的健康人。
曹志友任旷王华林周宝华
关键词:亚健康次健康
冠心病病人术后硬膜外镇痛心电图和内分泌的变化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观察冠心病病人上腹部手术后硬膜外镇痛 (EA)对皮质醇、胰岛素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比较术后 2 4小时EA与肌注镇痛 (MI)的镇痛效果 ,观察心电图及血清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的变化。结果  (1)EA镇痛效果优于MI组 (VAS :1 5 6± 0 5 3和 4 2 2± 1 74) (P <0 0 1)。 (2 )术后血清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浓度EA病人明显低于MI病人 (P <0 0 5 )。 (3)EA组术后ST段压低导联数和压低值总和趋于减少 ;MI术后 10小时和 2 4小时ST段压低导联数和压低值总和明显高于术前水平 (P <0 0 5 ) ,并高于EA组 (P <0 0 5 )。
陈国忠孙淑清任旷李学周松花张锐
关键词:镇痛冠状动脉疾病心电图皮质醇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检测ACE基因第 16内含子I/D多态性 ,并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在 5 1例冠心病组中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 35 %和 6 1% ,83例正常对照组中的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 16 %和 45 % ,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CE基因DD基因型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刘华欣任旷曹丽春王吉伟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冠心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