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珂
-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省卫生防疫站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Rn9株实验感染乳小白鼠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病理改变
- 1993年
- 作者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Rn9株实验感染乳小白鼠(昆明种),发现病毒对组织器官的影响属于多脏器损伤,尤以肺肾较严重,表现为细胞变性、坏死;脑、脾病变较轻,表现为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各脏器血管均受累。作者认为各脏器局部解剖结构,血管分布数量的差异是造成病变轻重的主要原因。透射电镜观察表明Rn9株病毒对各脏器细胞的损伤以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较为明显。
- 任珂张法宽李爱英米尔英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病理
- 应用PCR技术对现场捕获的携带HFRS病毒的动物肺组织进行血清分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 1995年
- 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现场捕获的携带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的动物肺组织,进行了病毒分离前后的分型扩增及扩增产物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比较,并与单克隆抗体(McAb)间接荧光法分型结果作了比较。初步表明,该方法可直接应用于现场捕获的动物肺所携带的HFRS病毒的血清分型研究。用PCR分型方法对不同宿主动物所携带的HFRS病毒的扩增特性还表明,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大林姬鼠和狗所携带的HFRS病毒,与黑线姬鼠所携带的HFRS病毒,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 王华余陶李晓青刘志龙陈化新任珂侯建林
- 关键词:汉坦病毒出血热
- 应用RPHIA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单价灭活疫苗的血清学效果被引量:1
- 1995年
- 应用RPHIA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单价灭活疫苗的血清学效果苑富莲,卢全香,王升,石振坤,张秀芳,任珂,孙人和,刘海林,郭瑞琦流行性出血热(EHF)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与生命,疫苗研制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流行性出血热地鼠肾细胞单价灭活疫苗于人体有较好的安全...
- 苑富莲卢全香王升石振坤张秀芳任珂孙人和刘海林郭瑞琦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血凝抑制试验血清学检查
-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Rn9株的毒力研究
- 1990年
- 流行性出血热Rn9株病毒经脑内接种新生乳小白鼠,适应传代后,可使乳鼠发病死亡,并在乳鼠脑、肺、脾、肝、肾检出病毒抗原,感染后14天血清中亦可检出特异性抗体,滴度为1:20。通过乳鼠脑传5代的病毒毒力测定属于弱毒力株(ID_(50)10^(-6·6^3),LD_(50)10^(-4·95)),乳鼠于接种后16~18天内发病死亡,表现嗜神经性特征。
- 任珂张法宽李爱英米尔英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毒力
- 肾综合征出血热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人群免疫的血清学效果观察被引量:2
- 1996年
- 为进一步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家鼠型(Ⅱ型)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人群免疫效果,我们于1993年1月至1994年3月应用长春生物制晶研究所生产的3批中试疫苗对136名志愿者进行人群免疫的血清学效果观察。结果,3批疫苗(92-1,92-2,92-3),2种免疫程序(0,28,42d 和0,28d)的4组接种者,首针免疫后56d,用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检测中和抗体,阳转率均达96%以上,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为43.7。未发现严重的不良接种反应,表明疫苗的安全性较好。同批疫苗(92-1批)用2种免疫程序接种者,首针免疫后180d、360d 抗体阳性率与 GMT 均明显下降,首针免疫后1年再加强免疫1次,回忆反应都很良好,抗体阳性率迅速回升至96%以上,GMT 升为32.4,表明该批疫苗、2种免疫程序接种者有相似的良好血清学效果。
- 任珂芦全香宋干黄永成孙人和王升杭长寿回良杰刘海林苑富莲霍子威郭瑞琦赵习芳丰有录张全福张莉媛石振坤李延军潘天受王忠平孙秀芳
- 关键词:灭活疫苗流行性出血热
- 流行性出血热特异诊断的SP-RPHA与SP-RPHI法的建立和应用
- 1993年
- 本文报道建立了一种新的实验技术——固相反向间接血凝(SP-RPHA)与固相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SP-RPHI),分别用于检测流行性出血热抗原和特异抗体。作者对实验条件进行了筛选对比,得到了最佳实验条件,并用此法检测31份出血热患者血清和17份患者尿液,经与荧光法和反向间接血凝、血凝抑制试验比较,表明SP-RPHA与SP-RPHI法重复性好,特异性、敏感性均高于上述常规方法。
- 任珂米尔英郑蕾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血凝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