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约明
- 作品数:22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D4^(+)IL-22^(+)T细胞和MDSCs细胞在肺癌患者免疫微环境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分析CD4^(+)IL-22^(+)T细胞、MDSCs细胞在肺癌患者免疫微环境中的表达及在预后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108例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50例行肺部手术治疗的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组织中CD4^(+)IL-22^(+)T细胞、MDSCs细胞水平;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CD4^(+)IL-22^(+)T细胞、MDSCs细胞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肺癌微环境中CD4^(+)IL-22^(+)T细胞和MDSCs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IL-22^(+)T细胞高表达和MDSCs细胞高表达患者生存质量均明显低于CD4^(+)IL-22^(+)T细胞低表达和MDSCs细胞低表达患者(P<0.05);肺癌微环境中CD4^(+)IL-22^(+)T细胞、MDSCs细胞水平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性威胁因素(P<0.05)。结论CD4^(+)IL-22^(+)T细胞、MDSCs细胞在肺癌患者免疫微环境中处于异常高表达状态,且两指标高表达导致患者生存质量恶化。
- 郭伟峰何约明黄弘徐萌傅志辉
- 关键词:免疫微环境预后
- 366例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被引量:23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2008年经临床诊断住院TBM病人366例,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近10年来TBM住院病例有增多趋势,主要是农民工TBM的增多占41.0%(87/212)。(2)脑脊液(CSF)培养结核菌321例,阳性28例;涂片60例,阳性4例。(3)颅脑MRI、CT检查异常最常见部位是基底节区70例(59.3%),合并脑积水76例(64.4%)。MRI影像异常发现率84.7%,主要表现为斑片、小结节、环状异常信号,T1W1呈等或低信号,T2W1、FLAIR呈高信号;CT影像异常发现率69.6%,主要表现为斑片、小灶状低密度影、脑室扩张、脑积液等。颅脑增强扫描渗出性病变呈环状强化是TBM的特征性表现。(4)TBM病死率14.2%,死亡原因:脑疝30例(57.7%)、感染性休克10例(19.2%)、全身衰竭3例(5.77%)、消化道出血3例(5.77%)。(5)≤14岁组126例中本地78例,卡介苗接种史12例,农民工子女48例,卡介苗接种史3例。结论提高CSF分枝杆菌的检出率对提高TBM诊断水平十分重要;MRI检查对TBM诊断有重要意义;对脑疝的抢救、有效抗感染、营养支持、防治消化道出血等是TBM治疗成败的关键;需重视卡介苗接种和接种质量。
- 何约明林一苹邱庆南庄锡彬黄鸿波郭伟峰黄弘
- 关键词:结核脑膜
- 气道支架置入术后相关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分析与抗感染对策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对气道支架置入术后相关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抗感染对策。方法:从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治疗的气道支架植入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随机选取5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微生物培养的病原菌类型以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为阳性(100.00%),共分离出病原菌65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30.77%)最高,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0.00%),溶血性葡萄球菌(1.54%)、近平滑念珠菌(1.54%)最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克林霉素、阿米卡星等耐药,对替考拉宁、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苯唑西林、利奈唑胺、头孢唑啉等较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头孢唑啉、左氧氟沙星、奈替米星等耐药,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亚胺培南、他唑巴坦钠、美罗培南等耐药。结论:患者行气道支架植入术治疗后,发生相关肺部感染的几率较高,并且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临床治疗人员应结合病原菌培养结果以及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对治疗过程进行优化,降低术后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 郭伟峰彭明珠庄锡彬何约明黄弘徐萌
- 关键词:肺部感染病原学分析抗感染
-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护理心得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通过对泉州市第一医院1980~2008年经临床诊断的住院结核性脑膜炎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病人的病情、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1~3个月住院治疗,结果好转278例(76.0%),无好转36例(9.8%),死亡52例(14.2%)。结论:积极抗痨、对症治疗及开展优质、特殊、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后遗症,应成为结核病防控和护理的重点。
- 林一苹何约明
-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护理
- 支气管结核临床变化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结核临床特点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2年经气管镜病理确诊122例支气管结核病人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病例数年度变化、发病部位、分型、影像学表现、PPD试验结果、卡介苗接种情况。结果①10年来病例有增多趋势,主要是女性。②发病人群为中青年女性为主。③经气管镜检查发病部位分布情况以累及单侧主支气管为主。④分型:以炎症浸润型、溃疡坏死型、肉芽增殖型为主。⑤影像学:伴有肺不张45例(36.88%)。⑥PPD试验:全部病例均呈强阳性。⑦122例患者中,卡介苗接种史47例(38.52%)。结论新形势下支气管结核发病率逐年升高,不仅与气管镜检查的广泛应用有关。还与结核病的预防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关系密切。应将气管镜病理结果做为诊断金标准,重视卡介苗接种和接种质量,努力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关注中青年女性支气管结核患者。
- 郭伟峰何约明庄锡彬陈伟文黄弘徐萌林艺坚
- 关键词:支气管结核
- 矽肺合并机化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通过对矽肺合并机化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应用"临床-影像"模式做出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9年12月本科室诊断为矽肺的3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病理确诊为矽肺合并机化性肺炎。根据病理确诊的32例矽肺合并机化性肺炎影像学特点,分析324例矽肺患者各类型影像分布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32例病理确诊为矽肺合并机化性肺炎患者主要有4种影像学改变,单发斑片状阴影(1型)10例,多发斑片状阴影(2型)10例,间质病变(3型)7例,间质病变+斑片状阴影(4型)5例;其中Ⅰ期矽肺10例,Ⅱ期矽肺11例,Ⅲ期矽肺11例。324例矽肺患者中,4个类型均有显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能分型组疗效明显差于可分型组。结论:通过影像学特点分析,可直接对矽肺合并机化性肺炎患者做出临床诊断,避免创伤性肺穿刺检查。
- 郭伟峰庄锡彬何约明黄弘黄鸿波徐萌
- 关键词:矽肺机化性肺炎影像学特点
- 内科胸腔镜检查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2016年
- 目的:分析内科胸腔镜检查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6年3月至本院就诊的28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取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其中常规组共有143例,采取传统彩超定位胸腔穿刺抽液或者置管引流方案,实验组共有143例,在内科胸腔镜的辅助下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50%与88.11%,实验组胸水吸收与肺复张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取内科胸腔镜检查辅助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胸水吸收与肺复张情况,值得实践推广。
- 黄弘徐萌郭伟峰何约明
-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内科胸腔镜
- 荧光支气管镜对中央型原发性肺癌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价值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分析荧光支气管镜(AFB)诊断中央型原发性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接受单纯性白光支气管镜检查(WLB)和AFB、WLB联合检查的患者56例和113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式诊断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WLB检查识别原发性肺癌的灵敏度为58.82%,联合检查识别原发性肺癌灵敏度为85.39%;WLB检查诊断中央型原发性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82%、40.90%、60.61%和39.13%;联合检查诊断中央型原发性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39%、62.50%、89.41%和53.57%;联合检查诊断中央型原发性肺癌的灵敏度在肺癌类型、肿瘤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病变位置等明显高于WLB组(P<0.05)。结论 AFB在诊断中央型原发性肺癌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可用于指导其诊断和治疗。
- 郭伟峰黄弘何约明庄锡彬彭明珠
- 关键词:荧光支气管镜
- 非小细胞肺癌不同胸腔积液严重程度及预后患者lncRNA MEG3表达及其与Th17/CD4^(+)T细胞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胸腔积液严重程度及预后患者lncRNA MEG3表达及其与Th17/CD4^(+)T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104例NSCLC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胸腔积液量分为3组:少量胸腔积液组(35例)、中量胸腔积液组(42例)、大量胸腔积液组(27例)。根据患者疾病实际发展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29例未出现复发和转移)和预后不良组(75例出现复发和转移)。另选取同期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治疗的60例肺炎良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胸腔积液中MEG3表达。收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CD4^(+)T细胞比例,并计算Th17/CD4^(+)T。对比各组患者lncRNA MEG3及外周血Th17、CD4^(+)T细胞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胸腔积液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NSCLC组胸腔积液lncRNA MEG3表达及CD4^(+)T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Th17细胞百分比、Th17/CD4^(+)T高于对照组(P<0.05)。大量胸腔积液组lncRNA MEG3表达及CD4^(+)T细胞百分比低于少量胸腔积液组、中量胸腔积液组,中量胸腔积液组lncRNA MEG3表达及CD4^(+)T细胞百分比低于少量胸腔积液组,大量胸腔积液组Th17细胞百分比、Th17/CD4^(+)T高于少量胸腔积液组、中量胸腔积液组,中量胸腔积液组Th17细胞百分比、Th17/CD4^(+)T高于少量胸腔积液组(P<0.05)。预后不良组lncRNA MEG3表达及CD4^(+)T百分比低于预后良好组,而Th17细胞百分比、Th17/CD4^(+)T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MEG3为NSCLC胸腔积液的保护因素,Th17/CD4^(+)T为危险因素(P<0.05);lncRNA MEG3为NSCLC预后的保护因素,Th17/CD4^(+)T为危险因素(P<0.05)。结论:NSCLC不同胸腔积液严重程度及预后患者lncRNA MEG3表达及Th17/CD4^(+)T不同,且lncRNA MEG3为NSCLC胸腔积液及预后的保护因素,Th17/CD4^(
- 郭伟峰何约明庄锡彬黄弘真滢朱秀妮方耀堂庄梓勋曾玉叶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
- 脉冲振荡联合常规肺功能检测在肺癌和COPD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IOS)联合常规肺功能测定技术在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之间的不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67例(周围型组26例、中央型组26例、伴胸腔积液组15例)和COPD患者30例,应用常规肺功能仪和脉冲振荡肺功能仪进行肺功能测定、比较。结果 COPD组与肺癌组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与周围型和伴胸腔积液组肺癌比较,残总百分比即残气容积与肺总量的比值(RV/TLC)、共振频率(Fres)、Fres与预计值比值(Fres/pre)、总气道阻力(R5)明显升高,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预计值比值(FEV1/pre)、峰流速(PEF)、PEF与预计值比值(PEF/pre)明显降低;COPD组与中央型肺癌比较,Fres、Fres/pre明显升高,FEV1、FEV1/pre、PEF、PEF/pre明显降低。周围型和中央型肺癌组FVC明显高于伴胸腔积液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肺癌和伴胸腔积液肺癌组FEV1/pre明显低于周围型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OS法在判断COPD与各型肺癌肺功能区别上有明显优势,尤以Fres、Fres/pre指标差异最显著。
- 何约明李翠梅郭伟峰林一苹庄锡彬
- 关键词:脉冲振荡技术肺功能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