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医院获得性
  • 2篇气管
  • 2篇获得性
  • 2篇肺炎
  • 2篇病原菌
  • 1篇心脑
  • 1篇心脑血管
  • 1篇心脑血管疾病
  • 1篇性感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医护
  • 1篇医护人员
  • 1篇医院获得
  • 1篇医院获得性肺...
  • 1篇医院获得性感...
  • 1篇原菌分布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肺炎
  • 1篇手卫生

机构

  • 6篇遵义医学院第...

作者

  • 6篇余兰桂
  • 2篇陈隆辉
  • 2篇李锦凤
  • 1篇赵维笑
  • 1篇周雪梅
  • 1篇陈昌宏
  • 1篇张煌辉
  • 1篇王诗红

传媒

  • 2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康复的影响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支气管肺炎患儿150例,按照分层随机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胸片改善情况,症状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胸片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气促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康复,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赵维笑周雪梅余兰桂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支气管肺炎康复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点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特点。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患者100例。对其发生医院感染部位留取标本并进行致病相关试验。结果共有45例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其发生率为45%;共分离出菌株135株。病原体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白色假丝酵母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亚胺培南耐药性最强。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有抗菌药均有耐药性。结论了解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感染菌株分布的特点及其耐药性,有利于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
余兰桂赵微笑李锦凤
关键词: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459例腹泻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2015年
目的:探讨腹泻病的流行特征和病原学检测情况,为制定和调整肠道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的腹泻病例459例进行分析,对其进行病原学检测,总结腹泻病的流行特征。结果459例病例中,共检出病原菌103株(24.4%),其中诺如病毒最高,占70.9%。5~10岁人群病原体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群(P <0.05)。夏季(6~8月)发病率显著高于其它季节(P <0.05)。结论儿童为腹泻发病率的高发人群,在腹泻防治中,应重点加强这类人群防治,尤其是夏季腹泻的防治工作,降低疾病发生率。
陈隆辉陈昌宏余兰桂
关键词:腹泻病病原学检测
ICU气管切开后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对策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ICU气管切开后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2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术,将其中62例出现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208例未见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作出比较。结果 62例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共分离出7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63株,占总数的80.8%,按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鲍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两组的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引发重症监护病房(ICU)气管切开后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等,且耐药性均较高。
余兰桂赵微笑李锦凤
关键词:ICU气管切开
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分析
2016年
目的研究珠海市斗门地区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方法调查方式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本次研究调查的人群为井岸、白蕉、乾务、斗门、莲洲等镇卫生院及白藤街道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职的医护人员.对医务人员发放《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表》,当场填写后回收.结果本研究中共调查5家卫生院和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24位医护人员,其中医生205例,护士119例.医院感染和手卫生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对上厕所前后是否要洗手、吃饭前后是否要洗手、处理无菌及清洁物品之前是否要洗手、处理污染物之后是否要洗手等内容了解程度分列前4位,而对洗手的定义、戴手套是否替代洗手、六步洗手法中洗手时间应不低于多少秒、工作结束下班前是否洗手、引起院感的致病菌、肥皂容器是否要清洗消毒等项目正确率均不超过50%.仅有12人全部答对,占3.70%.对医护人员认知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认知度优于男性;25~30岁认知度最高,〉50岁最低;工作时间不足5年认知度最高,随着工作年限升高,认知度下降,超过20年的认知度最低;外科认知度最高,妇儿科位列第二位,内科认知度最低;第一学历本科认知度最高,大专位列第二,中专文化程度认知度最低;初级职称认知度最高,高级职称认知度最低.洗手方法过于繁琐、工作时间紧、怕对病人有不良暗示、对洗手方法掌握不全、缺乏干手用具等是影响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前五位影响因素.结论斗门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掌握度较低,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应从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度.
陈隆辉余兰桂阮晓锋
关键词:手卫生
某医院471例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根据某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病例死因构成,探讨本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特点,为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某医院2007年至2011年死亡的471例心脑血管疾病病例进行死亡原因分析。结果 2007年至2011年珠海市某医院脑血管病出院病例4023例,死亡病例数235例,平均病死率为5.8%;心血管病出院病例7577例,死亡病例数236例,平均病死率为3.1%。脑出血为首位死亡原因,其构成比为34.8%,缺血性心脏病为第二位死亡原因,其构成比为32.7%。心脑血管疾病男女死亡病例数性别比为1.7∶1,男性死亡病例数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居民的健康,是主要疾病负担之一,中老年是高发人群,应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流行特征,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张煌辉余兰桂王诗红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疾病负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