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四道

作品数:201 被引量:996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8篇会议论文
  • 7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6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92篇地震
  • 49篇震源
  • 32篇反演
  • 22篇震源深度
  • 21篇震源机制
  • 17篇核幔边界
  • 16篇震相
  • 16篇震源机制解
  • 16篇接收函数
  • 15篇远震
  • 10篇余震
  • 10篇联合反演
  • 10篇波速
  • 10篇波形反演
  • 9篇地壳
  • 8篇地震波
  • 8篇地震学
  • 8篇地震震源
  • 8篇震波
  • 7篇地幔

机构

  • 16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04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中国地震局地...
  • 13篇中国地震局地...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四川省地震局
  • 4篇西北核技术研...
  • 4篇中国地震局
  • 4篇安徽省地震局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南方科技大学
  • 3篇云南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台网...
  • 3篇普林斯顿大学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陕西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作者

  • 200篇倪四道
  • 23篇曾祥方
  • 13篇崇加军
  • 13篇陈伟文
  • 12篇郑勇
  • 11篇夏英杰
  • 11篇万柯松
  • 9篇傅容珊
  • 9篇罗艳
  • 8篇陈颙
  • 8篇黄建平
  • 7篇谢军
  • 7篇包丰
  • 7篇李志伟
  • 6篇沈智超
  • 6篇徐果明
  • 6篇汪贞杰
  • 6篇王伟涛
  • 6篇韦生吉
  • 5篇熊熊

传媒

  • 18篇地球物理学报
  • 9篇中国地震
  • 9篇中国地球物理...
  • 6篇地球物理学进...
  • 6篇地震学报
  • 6篇2014年中...
  • 6篇2015中国...
  • 6篇2016中国...
  • 5篇地震地质
  • 5篇地震
  • 5篇中国地球物理...
  • 4篇科学通报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华南地震
  • 3篇中国科学:地...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地震研究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科技纵览

年份

  • 1篇2020
  • 6篇2019
  • 14篇2018
  • 3篇2017
  • 10篇2016
  • 15篇2015
  • 21篇2014
  • 8篇2013
  • 18篇2012
  • 19篇2011
  • 30篇2010
  • 11篇2009
  • 13篇2008
  • 11篇2007
  • 5篇2006
  • 9篇2005
  • 1篇1998
  • 3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2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陆地震震源深度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震源深度是描述地震的关键重要参数之一,对地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可靠的震源深度有助于更好的约束地震事件的震源位置以及发震时刻,从而为地球内部成像提供基本资料;而余震的空间展布则反映主震发震断层的几何形态,可以为主震...
倪四道
一个发生在沉积盖层里的破坏性地震:2010年1月31日四川遂宁-重庆潼南地震被引量:27
2011年
一般而言只有结晶基底才有足够的强度积累大量的应变能然后突然释放形成破坏性地震,而沉积盖层则由于富含孔隙、流体因此较软弱而不能积累足够的能量形成大的地震.而2010年1月31日在遂宁-潼南交界处一次M5.0破坏性地震,多数台站记录短周期面波(Rg)发育,显示出浅震的特征.通过拟合短周期面波和较长周期面波的相对幅度,拟合远震深度震相pP,sP波形,确定该地震深度约为(2±1.5)km,因此该地震发生在厚达6km的沉积盖层之内.虽然文献中有古生代沉积岩中发生4级地震的报道,但是中生代沉积盖层中发生高达5级地震的案例尚无报道.此次地震给破坏性地震的孕育机理研究提供了罕见的案例.
罗艳倪四道曾祥方谢军陈颙龙锋
关键词:沉积盖层破坏性地震
2011年1月19日安庆ML4.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深度研究被引量:64
2012年
2011年1月19日在安徽省安庆市辖区与怀宁县交界处发生了ML4.8级地震,引起安庆市及周边地区强烈的震感.为了更好地认识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我们利用安徽省及临近几个省份区域台网的近震波形资料,首先通过hypo2000绝对定位得到震中位置;然后采用CAP方法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并在此基础上结合P、sP、pP和sPmP等深度震相对震源深度进行了精确确定;最后,将反演得到的结果作为已知输入,利用F-K方法计算理论地震图,并与观测记录进行对比,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反演结果显示,这次安庆地震是一个带少量走滑分量的逆冲型地震,地震矩震级为MW=4.3,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131°,倾角30°,滑动角29°;节面Ⅱ走向15°,倾角75°,滑动角116°,最佳震源深度为4~5km,属于浅源地震.从震中和震源机制解来看,安庆地震极有可能发生在宿松-枞阳断裂上.
谢祖军郑勇倪四道熊熊王行舟张炳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震源深度
核幔边界的速度结构对PKPab波形的影响
2009年
用地球的自由振荡研究地球内部结构、速度间断面、密度分布等具有射线理论不可替代的优点。而地球的自由振荡可以用简正振型来表示,用简正振型叠加方法合成的PKP波理论地震图,其PKPab波震相和PKPdf波震相的走时与射线理论计算的理论走时基本一致,并且研究了在地幔底部至核幔边界上方300 km处,压缩波的速度梯度的变化对PKPab波振幅的影响,从而证明当波以接近掠射角或者大于掠射角入射时,会有漏能现象的发生,或者可称之为隧道效应。发现用3个不同模型合成的地震图,在震中距相同的情况下,核幔边界上P波速度梯度大的,其PKPab波的振幅较小一些。这也进一步说明核幔边界上方P波速度梯度的变化对漏能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洪德全倪四道
关键词:自由振荡
基于Rayleigh波振幅谱与远震体波波形的震源深度联合反演
本文以芦山地震为例,应用近台Rayleigh波振幅谱与远震体波联合反演芦山地震的震源深度。首先,对给定震源深度的合成地震图的反演结果验证了联合反演方法的正确性。其次,通过对速度结构模型与观测数据给予随机扰动,我们研究了联...
贾哲倪四道
关键词:震源深度瑞利波
文献传递
利用井下摆地震记录研究首都圈浅部S波速度结构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低速、松散沉积层对地震波具有强烈的改造作用,地表浅于500 m沉积层对于强地面振动的幅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近地表疏松覆盖层因密度低,模量小及其引起的层内多次波对地面振动具有极强的放大作用,使大量建...
崇加军沈伟森罗艳倪四道陈顒
文献传递
汶川地震强余震(M_s≥5.6)的震源机制解及其与发震构造的关系被引量:233
2009年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之后,发生了数十个M>5,数百个M>4以及更多的M>3的余震,固定和流动地震台站对这些地震进行了较完整的监测.通过利用P波到时数据对M>3的余震进行重新定位,发现余震分布有两个明显的趋势,绝大部分的余震都分布在沿龙门山断裂带的北东向上,但在汶川地震的震中附近有一个北西向的余震分布区.利用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区域地震台网的波形记录,采用"裁剪-粘贴"法,获得了较大余震的震源机制解(Ms≥5.6).从震源机制解来看,尽管多数较强余震显示出逆冲的性质,但在断裂带的北部余震仍有一部分显示出明显的走滑性质.震源机制解显示北川-映秀断裂(BYF)的南部发生的余震主要为逆冲型地震,和主震的滑移状态一致;在BYF断层的北部余震同样以逆冲状态为主,这和主震在该区域的破裂性质有很大差异.在青川-平武断裂附近,震源机制以右旋走滑为主,且震源深度比较深(~18km).由此猜测主震在北部可能发生在北川断裂和青川断裂两个断裂上,而不是只发生在中央断层上.这种复杂的余震机制显示出龙门山断裂带断层系统的复杂性.
郑勇马宏生吕坚倪四道李迎春韦生吉
关键词:震源机制发震构造汶川地震
核幔边界反射震相ScS对远震体波反演震源参数精度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研究表明,远震直达体波波形(P波、SH波)是有效反演中强地震(M5.5-7)震源参数的重要资料.但是当震中距较大时,核幔边界全反射波ScS会进入SH波反演窗口,其未被传统的基于体波震源参数反演算法所考虑,从而导致反演结果偏差.本文通过TEL3与fk方法合成理论地震图,使用Jackknifing统计方法定量测试了不同情况下ScS震相对远震体波反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演数据震中距位于70°-90°时,ScS震相会造成震源质心深度1km左右、机制解最大8°的系统偏差;使用震中距40°-90°的SH波进行抽样反演,机制解最大系统偏差可达5°;SH波与P波联合反演可减少ScS震相引起的震源参数结果系统偏差.因此,ScS震相对基于射线理论的远震体波震源机制解反演所造成的误差是需要给予考虑的.
钱韵衣倪四道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核幔边界
重力测定盆地沉积层厚度的方法及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盆地的沉积层厚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它不仅是引起强地面运动的主要因素,还严重影响到盆地中深层的勘探效果.为减小地震时强地面运动造成的损失,提高中深部勘探精度,有必要研究盆地沉积层的厚度(基岩埋深).研究发现,重力测量可快速获得大范围盆地沉积层厚度.通过分离地表观测到的重力场,得到沉积层的剩余异常,根据沉积层的剩余异常反演出它的厚度.本文阐述了利用重力测量盆地沉积层厚度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沉积层重力场正演计算、沉积层剩余重力异常分离、重力异常反演方法等;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相关研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最后对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滕龙倪四道李志伟
关键词:盆地
2016年台湾美浓Mw6.4地震的震源深度研究
2016年2月6日(北京时间)我国台湾省高雄市美浓区发生了Mw6.4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美浓地震发生在台湾造山带南端的活跃构造区,震中东南20 km左右还发生了2010年Mw6.3甲仙地震(深度>20k...
臧翀倪四道
文献传递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