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小进

作品数:11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义乌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单焦点
  • 2篇原发性
  • 2篇植入
  • 2篇视觉质量
  • 2篇视网膜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屈光
  • 2篇屈光参差
  • 2篇网膜
  • 2篇疗效
  • 2篇黄斑
  • 1篇单抗
  • 1篇单抗治疗
  • 1篇单眼
  • 1篇行气
  • 1篇行气化瘀
  • 1篇眼科
  • 1篇药物注射
  • 1篇药物注射治疗

机构

  • 11篇义乌市中心医...

作者

  • 11篇傅小进
  • 2篇曾强
  • 2篇王若洁
  • 1篇刘惠娟
  • 1篇李剑洪
  • 1篇楼正才
  • 1篇骆亦婷

传媒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临床医学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6
  • 4篇2014
  • 4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界膜剥离在黄斑裂孔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无染色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术(inner limiting mem brane peeling,ILMP)对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患者视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IMH患者83例83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剥离内界膜及剥离内界膜方式分为两组,采用亮蓝(BBG)染色内界膜剥除术42例作为A组,采用无染色内界膜剥除术41例作为B组,并选取同期不剥除内界膜组4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后随访6mo,A、B两组黄斑裂孔愈合例数(41例,40例)明显多于对照组(2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视力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A、B组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一阶函数的1环和2环的P1波反应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内界膜剥除手术时间为(234.7±9.2)s,B组(168.4±7.2)s,A组长于B组(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无染色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视功能恢复程度更好,手术用时更少,同时避免了染色剂所致的视网膜毒性,适宜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傅小进
关键词:内界膜剥离黄斑裂孔视功能
单焦点IOL植入术后RGPCL诱导屈光参差后的视觉质量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单眼视概念,双眼植入不同度数单焦点人工晶状体(IOL)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选取双眼白内障摘除联合单焦点IOL植入术后符合标准的患者40例(80眼),做2种矫正处理:以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CL)一眼矫正为正视,一眼矫正为-2.0D近视,即屈光参差状态或双眼矫正为正视,即全矫状态。分别检测其远方三级视功能、近立体视及远、近对比敏感度,并对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立体视检查显示:矫正状态远融合功能、立体视优于屈光参差状态(χ2=9.03、16.88,P〈0.01),屈光参差状态的近立体视优于矫正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0,P〈0.01)。但屈光参差状态仍有相当数量患者存在远立体视,矫正状态有近立体视患者数量较少。对比敏感度检查显示:在低频段,无论明亮还是昏暗条件,2种状态下远近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中高频段,矫正状态远对比敏感度优于屈光参差状态(t=0.37、0.51、0.35、0.46、0.44、0.46、0.51、0.40,P〈0.01),而屈光参差状态近对比敏感度优于矫正状态(t=0.18、0.34、0.49、0.38、0.20、0.34、0.24、0.38,P〈0.01)。生活质量调查显示,屈光参差状态总体视力满意度较全矫状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P〈0.01)。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双眼诱导屈光参差,视远视觉质量下降,但仍有相当数量患者存在远立体视,视近视觉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满意度提高。
曾强傅小进
关键词:单眼屈光参差视觉质量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有白内障患者112例(117眼),均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前、术后对患者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观察。结果患者经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后,眼压由(36.4±13.4)mmHg下降至(13.2±3.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87,P<0.05);前房平均深度由(1.9±0.4)mm增至(3.8±0.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91,P<0.05);术后患者的矫正视力提高,前房角增宽开放,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用于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明显降低增加前房深度、患者的眼压、提高患者的视力,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傅小进
关键词: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原发性青光眼
弥可保治疗视神经损伤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应用弥可保保守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42例42眼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1例21眼,用弥可保注射液500μg半球后注射,辅以大剂量激素及综合治疗;对照组21例21眼,采用大剂量激素辅以综合治疗,比较两组间视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有效率为61.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52.38%,对照组显效率为1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无光感与有光感治疗有效率经χ2=5.94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早期诊断,早期大剂量激素联合弥可保半球后注射及综合治疗,可促进视功能的恢复,提高视力。
傅小进
关键词:弥可保视神经损伤疗效
糖尿病患者外伤性前房积血临床特点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对12例(12眼)糖尿病患者外伤性前房积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外伤性前房积血易发生继发性前房积血,积血吸收时间长,继发性青光眼和玻璃体积血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糖尿病患者外伤性前房积血并发症多,视力影响大,疗效差。
傅小进
关键词:糖尿病前房积血
石斛夜光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葡萄膜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葡萄膜炎的治疗,西医多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虽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但不良反应较多,易引起眼内压升高、柯兴综合征及其它不适症状,也容易产生激素依赖、病情反跳等现象,并且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药源性青光眼、药物性白内障等并发症。本科采用滋阴补肾、清肝明目的中药制剂石斛夜光丸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傅小进
关键词:慢性葡萄膜炎石斛夜光丸糖皮质疗效观察肾上腺皮质激素
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白内障的手术疗效分析
2006年
傅小进
关键词: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并发白内障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发性白内障营养不良性
单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RGP诱导屈光参差视觉质量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单眼视概念,双眼植入不同度数单焦点人工晶体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双眼白内障摘除及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符合标准的病例40例(80眼),以RGP一眼全矫,一眼矫正为-2.0D近视为诱导组...
曾强傅小进
文献传递
行气化瘀明目方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多发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内分泌疾病的人群,是有血管壁病变、血流动力学改变高风险者[1],BRVO的主要并发症为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2]。临床研究认为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发生与硬化小动脉压迫共同鞘膜内的视网膜静脉,引起静脉内血栓形成或静脉管腔狭窄等有关[3],随着毛细血管闭塞的时间或数量增多,视网膜缺血范围扩大,黄斑水肿也随之加重,严重者还会出现色素紊乱或视网膜下纤维化、视网膜脱离[4]。该病是视力损害最主要的病因,治疗不及时可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5]。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是在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脉管炎等疾病的基础上[6],给予玻璃体腔注射糖皮质激素类、抗新生血管药物、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7],但单纯的药物注射治疗有眼压升高、并发白内障、需反复注射的弊端,药物注射联合激光治疗可在提高疗效和保障安全性的同时减少治疗次数[8]。
王若洁傅小进李剑洪骆亦婷
关键词: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缺血视网膜静脉药物注射治疗
玻璃体切割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观察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雷珠单抗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视力及黄斑区水肿程度的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PPV+Lu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PPV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TNF-α、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总体积(TMV)。结果两组患者术前BCVA、TM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BCVA水平均高于术前,TMV水平、TNF-α水平均低于术前,且术后观察组BCVA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TMV水平、TNF-α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V雷珠单抗对于改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视力、改善黄斑区水肿程度效果均优于单纯PPV治疗,同时降低TNF-α等水平。
王若洁刘惠娟傅小进
关键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玻璃体切割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