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建园

作品数:28 被引量:13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0篇油气
  • 8篇勘探
  • 7篇地质
  • 7篇凹陷
  • 6篇砂岩
  • 6篇盆地
  • 6篇渤海湾盆地
  • 6篇储层
  • 5篇断层
  • 5篇油气勘探
  • 5篇致密砂岩
  • 5篇致密砂岩储层
  • 5篇砂岩储层
  • 4篇地震
  • 4篇石油地质
  • 4篇歧口凹陷
  • 4篇孔隙
  • 4篇孔隙度
  • 4篇古生界
  • 4篇成藏

机构

  • 27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大港油田
  • 2篇中国石油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28篇冯建园
  • 21篇付立新
  • 19篇李宏军
  • 19篇楼达
  • 13篇吴雪松
  • 13篇王辉
  • 12篇崔宇
  • 11篇赵勇刚
  • 10篇王鑫
  • 7篇段润梅
  • 5篇杨子玉
  • 5篇李会慎
  • 5篇周立宏
  • 4篇周建生
  • 4篇刁丽颖
  • 3篇姜文亚
  • 3篇王晓东
  • 3篇金凤鸣
  • 2篇宋舜尧
  • 2篇胡瑞波

传媒

  • 3篇石油学报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地质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计算物理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录井工程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现代工业经济...
  • 1篇地球科学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预测油气藏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油气藏位置的方法和装置,属于油气勘探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地震剖面图,确定所述地震剖面图的断层线;确定所述地震剖面图的断层线上的多个位置的静岩压力;确定所述多个位置中每个位置的静岩压力...
张津宁李宏军付立新楼达冯建园赵勇刚李会慎杨子玉段润梅崔宇王辉王鑫
文献传递
致密砂岩储层的微裂缝发育程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砂岩储层的微裂缝发育程度确定方法及装置,属于石油地质勘探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从致密砂岩储层中采集样本,所述样本中存在微裂缝;获取所述样本的单位面积上的第一微裂缝参数和第二微裂缝参数,所述第一微裂缝...
崔宇付立新吴雪松李宏军王辉段润梅楼达冯建园张津宁王鑫赵永刚李会慎刁丽颖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潜山的宏观展布特征与演化过程被引量:23
2019年
古潜山的形成与发育受控于多期构造运动,在不同构造背景下所表现出的结构形态是有规律可循的,呈现出成群、成带分布的现象。本文以黄骅坳陷潜山宏观展布特征为研究重点,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解剖潜山结构特征,探讨潜山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黄骅坳陷古潜山可分为基岩褶皱形成的潜山背斜群、基底断块掀斜作用形成的大型断鼻和盆缘裙边断鼻潜山构造三大类潜山。歧口凹陷内部潜山构造带总体构成"轮毂"式格局,沧东-盐山断陷区潜山带结构整体性强,以大型背斜构造为主。基底逆掩断裂系统复杂化潜山构造带内幕结构,可分为三角逆冲构造、背驮式逆冲构造及双重构造等。三大拆离伸展构造系统控制掀斜断块潜山的分布,形成以断鼻和断垒构造为主的潜山构造群。黄骅坳陷古潜山分为四个主要演化阶段:中元古代至古生代末为潜山内幕地层建造阶段,中生代为潜山内幕构造发育阶段,新生代古近纪为潜山宏观面貌定型阶段,新近纪为潜山深埋阶段。
张津宁付立新周建生楼达李宏军赵勇刚冯建园王鑫
关键词:古潜山渤海湾盆地
歧口凹陷北大港构造带奥陶系潜山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及发育模式被引量:10
2018年
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是歧口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对象,由于其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勘探进展缓慢。在分析宏观构造背景、钻井、录井、常规测井、成像测井、试油和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明确了北大港构造带奥陶系潜山的储层特征和储层主控因素,提出了多期次岩溶发育模式。北大港构造带潜山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和膏溶角砾岩,储集空间以溶洞、粒间溶孔、晶间孔和裂缝为主,储层发育主要受控于岩性组合,以及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3期古岩溶的综合改造。基于恢复的岩溶古地貌、试油表现、溶洞充填物和构造背景,建立了3期古岩溶改造模式,即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的准平原化岩溶残丘—斜坡—洼地改造模式、印支期—燕山期总体岩溶斜坡背景下的次级残丘—洼地模式、喜马拉雅期的断裂岩溶改造模式。其中,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是北大港构造带最重要的储层改造阶段,印支期—燕山期古岩溶储层的改造作用仅在千米桥潜山带较明显,而喜马拉雅期的古岩溶改造仅发育于古近系凹陷的边界断裂带,改造了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的古岩溶地层。
崔宇李宏军付立新肖飞王辉段润梅张津宁冯建园杨子玉赵宗举
关键词:潜山储层主控因素奥陶系北大港构造带
一种预测致密砂岩储层上倾方向孔隙度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致密砂岩储层上倾方向孔隙度的方法,属于油田地质勘探技术领域。所述预测致密砂岩储层上倾方向孔隙度的方法通过获取致密砂岩储层的探井区域的孔隙度取值、石英次生加大边的体积百分比、高岭石的体积百分比、正长石的...
崔宇付立新吴雪松李宏军王辉段润梅冯建园赵勇刚楼达张津宁刁丽颖
文献传递
确定潜山的供烃窗口的位置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潜山的供烃窗口的位置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潜山的断层及与所述断层相邻的烃源岩的地震剖面图;根据所述地震剖面图,得到包含所述烃源岩的同一层上的多条压力等值线及所述同一层与所述断层的交界线的平面图...
张津宁付立新周建生李宏军楼达赵勇刚冯建园廉梅胡瑞波吴雪松王辉崔宇王鑫王文洁
文献传递
大港探区上古生界沉积特征与控制因素被引量:13
2017年
大港探区上古生界近期取得一系列勘探突破,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已成为重要的储量接替领域.但其勘探程度较低,对于沉积相类型与沉积演化认识上的欠缺制约着该层系勘探的深入和井位的部署.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在岩心、薄片、测井和录井等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区内上古生界各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与沉积演化过程,分析了沉积相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区内本溪组发育障壁海岸相和碳酸盐台地相,太原组发育障壁海岸相、碳酸盐台地相和湿地相,山西组发育浅水三角洲相,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发育河流相.本溪组至上石盒子组的沉积相类型反映了晚古生代海侵作用的肇始、发展、衰退的过程.构造作用、海平面变化和古气候共同控制着沉积相类型的发育.
侯中帅陈世悦鄢继华付立新李宏军冯建园
关键词:上古生界沉积相大港探区
大港探区上古生界优势储层形成与分布
2015-2016年,大港油田公司在北大港及王官屯相继钻探了中1502井、港古1505井、官古1601等井,均在上古生界储层获得了工业油气流,显示出上古生界巨大的勘探潜力.上古生界储层主要以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
崔宇付立新吴雪松李宏军楼达王辉冯建园
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上古生界
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渗吸驱动因素被引量:1
2021年
建立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渗吸数学模型,分别研究在单一边界(OEO边界条件)和混合边界条件(TEO-OW边界条件)下重力和毛管压力对渗吸作用的驱动。结果表明:OEO边界条件下,只存在逆向渗吸,并且当开启端面在下端时,重力抑制渗吸进行;当开启端面在上端时,重力促进渗吸进行;TEO-OW边界条件下,同时存在逆向渗吸和同向渗吸,对于逆向渗吸,重力是阻力,对于同向渗吸,重力是动力,当Bond数倒数较小时,重力在渗吸作用中占主导地位,当Bond数倒数较大时,毛管力占主导地位。对比OEO开启端面在上端时和TEO-OW边界条件下重力和毛管力对渗吸作用的大小。结果显示,在相同Bond数倒数下,OEO边界条件下重力作用的渗吸排油比例要高于TEO-OW边界条件下重力作用的渗吸排油比例。对比不同Bond数倒数下OEO和TEO-OW渗吸速度发现,当Bond数倒数较小时,重力起主导作用,OEO边界渗吸速度更快;当Bond数倒数较大时,毛管力起主导作用,TEO-OW边界条件渗吸速度更快。
张震杰冯建园蔡建超陈康力孟庆帮
关键词:毛管压力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生代构造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生代受到印支运动与燕山运动的影响,但因被晚白垩世以来沉积物覆盖,没有很好的露头资料,使得其中生代构造运动的具体特征仍不清楚。基于地震等资料,利用平衡剖面分析以及计算缩短率等方法,分析了黄骅坳陷基底及盖层的构造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根据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残余厚度与研究区构造演化剖面等资料,按照中生代构造运动强度将黄骅坳陷分为印支期强挤压区(南部地区)、中生代弱变形区(中部地区)和燕山运动强挤压区(北部地区)。黄骅坳陷中生代主要经历印支运动与燕山运动两期应力方向不同的挤压构造活动,其中印支期鲁西地块向北与黄骅坳陷发生挤压碰撞使得黄骅坳陷南部地区产生了大量逆冲断层,而燕山期燕山褶皱带对黄骅坳陷施加自北向南的挤压应力并促使其在北部地区形成了巨大复背斜。黄骅坳陷南部地区在印支期发生强烈变形,中部及北部地区印支运动响应微弱;燕山运动则正好相反,在黄骅坳陷北部地区活动强烈,在中部及南部地区响应微弱;黄骅坳陷中部地区即孔店-北大港地区构造活动微弱,为两期构造运动波及范围的分界带。中生代变形强烈的区域往往拥有更高的油气勘探潜力,总体上位于黄骅坳陷北部地区的潜山普遍优于位于中南部地区的潜山,而南部地区的潜山则普遍优于中部地区的潜山。本文研究结果对黄骅坳陷下一步潜山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天宇汪泽成朱吉昌王居峰付立新吴丰成冯建园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中生代印支运动燕山运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