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云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体层摄影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淋巴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夹层动脉...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多普勒超声心...
  • 1篇心动图
  • 1篇影像

机构

  • 5篇宁夏医学院附...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5篇刘云
  • 3篇平学军
  • 2篇闫少宁
  • 2篇孟海霞
  • 1篇吕秀玲
  • 1篇金铃
  • 1篇侍明海
  • 1篇韩恩善
  • 1篇张志远
  • 1篇纳丽莎
  • 1篇罗湘江
  • 1篇丁英奇
  • 1篇马强
  • 1篇杨利莉
  • 1篇王爱军
  • 1篇杨蔚

传媒

  • 2篇宁夏医学院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肿瘤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损伤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CTV)在下肢血管损伤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下肢血管损伤MSCTA/CTV造影检查资料。采用增强后容积扫描,速度优先模式。延迟时间:动脉期为30s^35s,静脉期为120~150s。图像传至AW 4.0工作站,使用4种后处技术进行图像重建。结果经MSCTA/CTV检查,诊断为单纯动脉损伤者10例,其中股动脉8例,髂外动脉2例,动、静脉同时损伤者4例,外伤性假性动脉瘤3例,髂外血管动静脉瘘1例;因肌肉软组织血肿压迫导致血管狭窄,闭塞者17例。结论MSCTA/CTV能较好地显示下肢血管病变的解剖细节,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是下肢血管损伤性疾病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刘云平学军吕秀玲孟海霞
关键词:下肢血管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多层螺旋CT外周血管成像质量影响因素的探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优化多层螺旋CT周围血管成像方法,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分析120例周围血管MSCT成像资料,总结影响MSCT周围血管成像质量的因素。结果120例检查中优类图像90例,良类图像20例,差类图像10例。血管病变152处,MSCT显示其中的148处。各分类间对比剂注射速率、对比剂总量、延迟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成像质量的最主要原因是病人的个体因素。影响质量因素的优化设置可提高图像质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平学军张兵刘云闫少宁王爱军
关键词:外周血管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与核磁共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CDUCG)和核磁共振成像 (MRI)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AD)的影像学特征 ,比较两种无创检查技术诊断AD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诊AD的患者行CDUCG心脏各切面探查 ,重点扫查并测量主动脉各节段异常超声征象 (夹层发生部位、内膜片跨度、管径宽度等 ) ,对相同患者行MRI检查时在扫描图像上辨认并确定夹层发生的部位、撕裂范围等。结果 CDUCG诊断Ⅰ型AD 4例 ,Ⅱ型 2例 ,Ⅲ型AD 1例。MRI对Ⅰ、Ⅱ、Ⅲ型AD均可明确诊断。本文 3例Ⅲ型AD经MRI确诊并检出附壁血栓 2例 ,1例Ⅰ型AD可疑 ,余结果同CDUCG。结论 两种技术诊断AD各有优缺点 ,CDUCG偏重于诊断Ⅰ、Ⅱ型 ,MRI适合各型AD的诊断。前者更为迅速、直观 ,重复性强 ,可了解心血管病变的全部信息 ;危急重症患者不宜或难以接受MRI检查。
纳丽莎金铃刘云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影像学特征
CT灌注成像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评价乳腺癌腋窝肿大淋巴结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局限浸润性乳腺癌伴有临床可触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患者的46个“靶”淋巴结进行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扫描,在静脉内以4.0ml/s流率注射40ml对比剂后,对病灶5mm层厚连续4个层面行同层动态扫描,分别半自动计算“靶”淋巴结及其扫描层面肌肉组织灌注参数值: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渗透性(PS),并使用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个腋窝“靶”淋巴结经术后病理学标本证实为转移性淋巴结32个、阴性14个(均为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炎)。32个转移性“靶”淋巴结中有22个为前哨淋巴结(68%)。阴性和转移性“靶”淋巴结的灌注参数平均值分别为:BF(76.18±31.53)和(161.60±40.94)ml·100mg^-1。·mg^-1;BV(5.81±2.50)和(9.15±3.02)ml/100mg;MTT(6.80±1.55)和(5.50±1.84)s;PS(25.82±4.62)和(25.96±7.47)ml·100mg^-1·min^-1。转移性和阴性“靶”淋巴结BF之间的r=0.14,P〈0.05,BV、MTT和PS之间的r值分别为-0.03、0.05、0.07,P值均〉0.05。结论CTP在形态学基础上增加功能信息可为临床评价淋巴结状态提供有用信息。
刘云丁英奇孟海霞闫少宁马强杨利莉杨蔚侍明海平学军张志远
关键词:淋巴结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灌流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2004年
目的 提高对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淋巴瘤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本院近 12年间 2 1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资料 ,手术标本重新切片病理诊断 ,明确分期诊断 ,并进行了追踪随访。结果  19例胃MALT淋巴瘤的病变累及范围较广 ,胃窦、胃体、小弯侧多见 ,形态多样 ,腹腔淋巴结易受累。病理属低度恶性 ,预后良好。结论 胃MALT淋巴瘤是一类新型淋巴瘤 ,全面的认识和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 ,是提高此类疾病长期生存的关键。
罗湘江韩恩善刘云
关键词:胃粘膜淋巴组织淋巴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