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丽
- 作品数:19 被引量:88H指数:4
- 供职机构: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综合评分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临床诊断标准.方法 对218例因附件包块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超声、血清CA125四项指标分析,通过临床综合评分进行诊断及分期(轻、中、重三型)再行腹腔镜手术并与术中诊断及分期相比较.其中经腹腔镜诊治及病理确诊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72例,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卵巢良性肿瘤及输卵管积液共46例.结果 临床评分法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诊断敏感性96.4%;特异性79.6%;阳性预测值93.0%;阴性预测值90.0%,诊断符合率91.7%,诊断指数7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818,P<0.001).临床综合评分法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分期的符合率,轻型与Ⅰ~Ⅱ期诊断符合率95.6%;中型与Ⅲ期诊断符合率95.6%;重型与Ⅳ期诊断符合率83.0%.轻型、中型间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轻型、中型和重型间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2,P<0.05).结论 临床综合评分法可试用于临床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及分期.
- 刘俊丽赵轩李玉平
- 关键词: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
- Seminar结合CBL教学模式在产科本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满意度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探讨Seminar结合案例教学模式(Case-Based Learning,CBL)应用于产科本科临床实习教学的效果,了解临床本科实习学生对Seminar结合CBL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产科实习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 郭燕刘俊丽王媛媛赵晓蕾马英薛剑侠
- 关键词:SEMINARCBL产科
- 血清sFlt-1、PLGF与子痫前期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类fms酪氨酸激酶-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与子痫前期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子痫前期孕妇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名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sFlt-1、PLGF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Flt-1、PLGF水平对子痫前期发病的预测价值,同时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子痫前期孕妇基线资料(年龄、孕周、体重指数、孕次)及血清sFlt-1、PLGF水平,最后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子痫前期孕妇与血清PLGF、sFlt-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sFlt-1为(31.26±8.38)μg/L,高于对照组[(16.48±3.45)μg/L],血清PLGF水平为(1.17±0.25)μg/L,低于对照组[(1.72±0.2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证实血清sFlt-1、PLGF水平可预测子痫前期,曲线下面积为0.941、0.949,均有较好预测价值(P<0.05)。轻度与高度子痫前期孕妇年龄、孕周、体重指数、孕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sFlt-1水平为(36.97±10.87)μg/L,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孕妇[(26.45±6.78)μg/L],血清PLGF水平为(1.05±0.31)μg/L,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孕妇[(1.31±0.2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Flt-1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4.564,P<0.05),PLGF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5.164,P<0.05)。结论 血清sFlt-1水平与子痫前期孕妇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PLGF水平与子痫前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临床医师应对上述指标密切监测,以预测疾病发生与进展。
- 韩钰静王晶任景珊刘俊丽
- 关键词:子痫胎盘生长因子病情严重程度
- SPOC教学模式在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 2022年
- 探讨以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形式为主的临床教学方式用于产科临床教学工作中的效果,并研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产科参加临床轮转学习的实习医生共100名,对其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纳入的50名实行传统教学,观察组纳入的50名实行SPOC教学。结果:两个组别的教学效果项目即知识掌握度、学习兴趣与状态和知识运用能力均P>0.05;实施后,各项目均呈升高,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所涉及的项目中,经对教学内容检测值、课后查阅文献检测值、课堂兴趣检测值和满意度检测值评估,较对照组居更高水平(P<0.05)。两组别间,经对学生参与率、在线时间测评值、测试分数值和作业完成度检测值分析,观察组呈更高水平(P<0.05)。教学正式施行前,SEGUE、CCTDI-CV评分加以测定,无意义(P>0.05);实施后,各项目均呈升高,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对在产科临床教学工作中开展以SPOC形式为主的教学,可提高教学效果,强化医患沟通技巧,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和教学满意度提升。
- 赵晓蕾刘俊丽申丽丽马英苏娅
- 166例子宫颈癌患者相关因素综合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发病年龄与其病理组织学类型、局部肿瘤大小及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行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行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子宫颈癌患者16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年龄35岁为界分为A、B两组,A组年龄≤35岁,B组年龄>35岁,对比分析两组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结果 A组腺癌、肿瘤直径≥4 cm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局部肿瘤大小、间质浸润深度相比较,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年轻子宫颈癌患者腺癌及肿瘤直径≥4 cm的发生率高,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高;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局部肿瘤大小、间质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 刘俊丽孙丽君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淋巴转移
- 孕产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和产科处理
- 2020年
-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病例。疫情持续蔓延,殃及全国,波及海外。发病人群广泛,小自出生30 h新生儿,大至80岁以上老人。目前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报道多集中在普通人群,孕产妇新冠肺炎的报道较少。本文就孕产妇的防护和孕产妇新冠肺炎的产科处理进行阐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孕产妇新冠肺炎的重视。
- 靳双玲刘俊丽张春燕李玉凡李景灵
- 关键词:孕产妇肺炎
- 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为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手术治疗后和复发率及延长复发间隔时间,探讨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356倒内异位症患者手术治疗后随访三年,对其中75倒复发患者的资料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内异位症手术治疗后复发率与年...
- 赵轩敞刘俊丽陈世荣刘毅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复发
- 文献传递
- 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后复发相关因素的分析被引量:54
- 2006年
-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356例内异症手术治疗患者随访3年,将其中复发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引起复发的相关因素(年龄、临床病理类型、分期、手术方式、术后是否加用米非司酮)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24岁患者的复发率为0,与其余4个年龄段(25~29、30~34、35~39、≥40岁,复发率分别为19.8%、19.8%、31.9%和2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2,P<0.05);年龄与复发率有相关关系(P<0.05).在临床病理类型中,混合型、深部结节型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29.2%、33.3%,前者明显高于卵巢型的17.5%(χ^2=4.622,P=0.032);复发率与临床病理类型有相关关系(P<0.05).复发率随着内异症分期的增高而增加(P<0.05);Ⅰ~Ⅱ、Ⅲ、Ⅳ期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12.9%、22.5%、55.6%,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的复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29,χ^2=33.899,P均<0.05).Ⅲ期内异症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31.3%、1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1,P=0.005).加用米非司酮患者的复发间隔时间为(13±4)个月,未用药患者的复发间隔时间为(7±3)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5,P<0.01).结论 内异症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临床病理类型、分期选用创伤小并能较彻底清除病灶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术后短期应用抑制卵巢功能的药物可延长复发间隔时间.
- 赵轩刘俊丽陈世荣刘毅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外科手术复发
- 子痫前期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糖脂代谢的关系及在妊娠结局中的相互关系
- 2025年
- 目的探究子痫前期(PE)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糖脂代谢的关系及在妊娠结局中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256例PE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维生素D水平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n=41)、维生素D不足组(n=87)和维生素D缺乏组(n=128)。比较所有孕妇的一般资料、糖脂代谢水平、妊娠结局差异;随访孕妇至分娩,观察所有孕妇的妊娠结局并进行评估与统计。利用分层交互检验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糖脂水平间的关系。采用相加、相乘交互作用模型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维生素D正常组、不足组、缺乏组的PE孕妇孕期增重依次增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占比依次增加,户外活动及每日日晒时长依次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F值介于12.595~192.598之间,P<0.05);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的血糖参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平均血糖(MBG)、血糖标准差(SDBG)、血糖波动频数(NEGE)、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血脂参数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载脂蛋白B(ApoB)均高于维生素D水平正常组,维生素D缺乏组的HbA1c、MBG、SDBG、NEGE、FFA、ApoB均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介于2.041~14.967之间,P<0.05);分层交互检验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维生素D与糖脂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稳定存在(P交互<0.05);维生素D正常组、不足组、缺乏组的PE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95,P<0.001);糖脂代谢异常组的PE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糖脂代谢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480,P<0.001);相加交互作用模型分析表明,维生素D不足与糖脂代谢异常并存时,PE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是二者均正常的2.206倍,大�
- 赵晓蕾刘俊丽胡晓梅申丽丽
- 关键词:子痫前期维生素D糖脂代谢
- 电磁辐射暴露对妊娠大鼠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和子代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 分析电磁辐射暴露对妊娠大鼠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和子代的影响.方法 选取24只清洁级Wistar妊娠期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暴露,不接受辐射)、低剂量组(10 min/次)、中剂量组(60 min/次)、高剂量组(120 min/次),每组6只,孕鼠自妊娠第1天暴露于1800 MHz电磁辐射,3次/d,直至仔鼠出生,测定孕鼠分娩时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脂质过氧化物(MDA)]、炎性反应因子(TNF-α、IL-6、IL-1),同时在仔鼠出生后1个月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仔鼠学习记忆能力,并记录子代生长发育情况(体质量、身长及尾长).结果 中、高剂量组SOD、GSH-Px、CAT活性低于其他各组,而MDA活性、血清TNF-α、IL-6、IL-1水平高于其他各组,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Morris水迷宫试验发现高剂量组仔鼠过台次数少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电磁辐射暴露可引起妊娠大鼠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同时可能对其子代学习记忆能力造成不良影响.
- 王蕊陈爱香刘俊丽张春燕袁建华靳双玲张慧珍
- 关键词:妊娠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