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宏涌

作品数:19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佛山市医学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9篇哮喘
  • 9篇粒细胞
  • 6篇急性
  • 5篇中性粒细胞
  • 5篇儿童
  • 4篇支气管
  • 4篇气道
  • 4篇气管
  • 4篇小鼠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4篇TH17细胞
  • 3篇早幼粒细胞
  • 3篇早幼粒细胞白...
  • 3篇气道高反应
  • 3篇细胞性
  • 3篇粒细胞白血病
  • 3篇粒细胞性
  • 3篇急性早幼粒

机构

  • 12篇广西医科大学...
  • 8篇佛山市妇幼保...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刘宏涌
  • 8篇蒋敏
  • 8篇农光民
  • 7篇彭方
  • 7篇刘晓微
  • 6篇彭荷玲
  • 6篇刘静
  • 4篇詹文杰
  • 3篇潘志伟
  • 2篇李卫
  • 2篇刘志刚
  • 1篇余莉华
  • 1篇杨丽华
  • 1篇白珺
  • 1篇陈国华
  • 1篇张洁妍
  • 1篇杨在东
  • 1篇招顺万
  • 1篇陈进喜
  • 1篇黄为民

传媒

  • 4篇内科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新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哮喘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研...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2...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性粒细胞性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气道高反应的研究
目的气道高反应(AHR)是哮喘基本特征之一,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时间点中性粒细胞性哮喘(NA)小鼠模型气道阻力、AHR的变化,探讨NA小鼠AHR的特点。方法清洁级BAL.B/c雌性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中性粒细胞...
刘晓微农光民蒋敏刘宏涌彭方刘静
关键词:气道高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哮喘小鼠模型支气管粒细胞性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21年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以干咳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症状,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临床常用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进行治疗,孟鲁司特钠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抑制气道平滑肌中白三烯多肽的活性,从而预防和控制白三烯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支气管痉挛。
刘宏涌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孟鲁司特钠肺功能
培门冬酰胺酶引起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培门冬酰胺酶(PEG-Asp)引起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小儿血液科自2016年12月至2021年7月采用PEG-Asp化疗25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其中合并CVST 8例。回顾性分析PEG-Asp引起的CVST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1)4例CVST发生在诱导缓解阶段,3例发生在再诱导阶段,1例发生在巩固阶段。2例患儿接受PEG-Asp化疗1次后发生CVST,1例接受PEG-Asp化疗2次后发生CVST,5例接受PEG-Asp化疗2次以上后发生CVST。发生CVST的时间距末次使用PEG-Asp的中位时间为20.5 d。(2)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头痛(4例)、恶心或呕吐(3例)、抽搐(2例)、持续性视物模糊(1例)。(3)CVST的发生部位依次为乙状窦(6例)、横窦(4例)、上矢状窦(4例),其中1例合并左侧额顶叶及右侧顶叶皮层出血,1例合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8例患儿均未合并其他部位血栓。(4)部分患儿凝血功能异常,发生CVST时3例患儿纤维蛋白原下降,2例抗凝血酶Ⅲ下降,3例D-二聚体升高。(5)6例患儿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其中4例序贯使用利伐沙班,1例序贯使用华法林。抗凝总疗程为56 d。(6)6例患儿经治疗后症状均消失,4例复查磁共振静脉造影(MRV)显示血栓消失,2例血栓范围缩小。1例合并颅内出血的患儿未再使用PEG-Asp,7例在后续化疗期间再次使用PEG-Asp,其中1例再次合并CVST,经抗凝治疗后血栓范围缩小。结论ALL患儿在应用PEG-Asp化疗期间出现无法解释的神经系统症状时,需高度警惕CVST发生,应尽早行头颅增强MRI和MRV以早期诊断。部分患儿合并凝血功能异常,LMWH、华法林和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有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大部分患儿再次使用PEG-Asp不会再次发生CVST。
颜银燕刘宏涌余莉华林丹娜黄露露赖肖蓉张亚芥资娟吴莉廖旭杨丽华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儿童
多药耐药基因1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基因是一个相对保守的基因家族,人的 MDR 基因主要由 MDR1、MDR2和MDR3组成。其中 MDR2为动物基因型,MDR3主要在物质转运方面发挥作用,目前在药物耐药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多个不同类型肿瘤的体外实验表明,细胞耐药性主要由 MDR1决定,并且M D R1超表达是限制化疗药物疗效的主要因素。人MDR1位于染色体7q21-1,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170 kb的膜糖蛋白(P-gp)。P-gp在抑制细胞凋亡、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排出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细胞的药物分布和排泄、对多种结构及作用机制不同抗癌药的耐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1]。
彭荷玲李卫刘宏涌
关键词:P糖蛋白肿瘤
柔红霉素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及干扰素调节因子1、8、9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HL-60细胞中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mRNA、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mRNA、干扰素调节因子9(IRF9)-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L-60细胞株设为HL-60组、HL-60+DNR组,同时取3例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为NC组。HL-60组为未加药处理组,HL-60+DNR组为小剂量DNR持续作用HL-60细胞10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IRF1-mRNA、IRF8-mRNA、IRF9-mRNA转录水平,每组实验重复3次。结果与NC组相比,IRF1-mRNA、IRF8-mRNA转录水平在HL-60组显著下调(P<0.05),而HL-60+DNR组显著上调(P<0.05);与NC组相比,IRF9-mRNA转录水平在HL-60+DNR显著上调(P<0.05),在HL-60组则表现为下调,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NR可上调HL-60细胞中的IRF1、IRF8、IRF9表达水平。APL经DNR治疗后,可能通过上调IRF1、IRF8、IRF9的表达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促进其成熟,促进病情的缓解。
刘宏涌蒋敏彭荷玲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柔红霉素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REGULATORYFACTORREGULATORYFACTOR
地塞米松对Th17细胞参与调控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通过建立中性粒细胞性哮喘(NA)、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EA)、中性粒细胞性哮激素干预(NAD)和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激素干预(EAD)小鼠模型,探讨地塞米松对Th17细胞参与调控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S...
农光民刘宏涌
纤维支气管镜在诊治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中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7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27例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需接受纤维支气管镜诊治,分析诊治结果。结果:塑型堵塞范围如下:右侧主支气管堵塞占3.70%,左侧主支气管堵塞占7.41%,右上叶堵塞占18.52%,右侧中间支气管堵塞占3.70%,右下叶支气管堵塞占22.22%,左上叶堵塞占11.11%,左下叶堵塞占33.33%;灌洗液病原菌送检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占37.04%,肺炎链球菌占11.11%,甲型流感病毒占7.41%,副流感病毒占7.41%,流感嗜血杆菌占3.70%,铜绿假单胞菌占3.70%,白色假丝酵母菌占3.70%,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混合感染占11.11%,腺病毒+肺炎支原体+粪肠球菌混合感染占3.70%,肺炎支原体+甲型流感病毒混合感染占3.70%,腺病毒+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混合感染占7.41%;治疗前,患儿平均血气分析氧合指数低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为临床诊治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有效方法,利于提高血气分析氧合指数,促使患儿病情转归。
张洁妍陈进喜刘宏涌
关键词:塑型性支气管炎儿童纤维支气管镜
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小鼠气道中性粒细胞炎症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小鼠气道中性粒细胞炎症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哮喘(NA)组、嗜酸性细胞哮喘(EA)组、中性粒细胞哮喘激素干预(NAD)组和嗜酸细胞性哮喘激素干...
蒋敏农光民刘宏涌彭方刘晓微詹文杰刘静
关键词:哮喘糖皮质激素药理机制
紫外辐射对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紫外线(UV)照射对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寻找合适的UV照射方法和照射量。方法以HL-60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并设置对照组和UV照射组(简称UV组),对照组为不接受UV照射的HL-60细胞,UV组细胞用波长为254 nm的UV照射,照射量分别为2 m Joules(m J)、6 m J、10 m J和15 m J;将UV组和HL-60对照组细胞置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台盼蓝染色法测定各组细胞的死亡率。结果未接受照射的对照组HL-60细胞增殖未受影响,未出现明显凋亡;用2~10 m J UV照射1次,可对HL-60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细胞部分凋亡;经15m JUV照射1次或2~10 m J照射2次(每次间隔5 d),多数HL-60细胞出现裂解或细胞完全死亡,不能再恢复增殖;10 m J组细胞UV照射1次后第1天开始出现死亡,细胞死亡率在照射后第3天达最高值,随着培养的继续,细胞死亡率逐渐降低,照射后第3天细胞死亡率与其他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V照射对HL-60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效果,与高剂量UV照射治疗相比,较低UV照射剂量的重复照射也能杀伤HL-60细胞,诱导HL-60细胞的死亡。
彭荷玲杨在东刘宏涌李卫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株细胞死亡
中性粒细胞性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气道高反应性的研究
将72只BALB/c雌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NA组、EA组、正常组(NS组),每组各24只.NA组予100μg卵蛋白(OVA)联合0.1μg脂多糖(LPS)气道滴入致敏,EA组予50μg OVA、2mg氢氧化铝(AL...
刘晓微蒋敏农光民刘宏涌彭方刘静
关键词:气道高反应性病理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