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德莉

作品数:66 被引量:29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4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2篇生物学

主题

  • 25篇细胞
  • 24篇基因
  • 16篇软骨
  • 12篇蛋白
  • 11篇软骨细胞
  • 11篇逆转
  • 11篇逆转录
  • 11篇转录
  • 11篇骨细胞
  • 10篇逆转录病毒
  • 10篇转染
  • 10篇腺病
  • 10篇腺病毒
  • 9篇荧光
  • 8篇基因转染
  • 8篇骨髓基质
  • 7篇荧光蛋白
  • 7篇体外
  • 7篇基质
  • 7篇病毒载体

机构

  • 39篇上海第二医科...
  • 21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组织工程...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上海市组织工...

作者

  • 66篇刘德莉
  • 48篇曹谊林
  • 33篇崔磊
  • 30篇刘伟
  • 17篇夏万尧
  • 16篇吴娟娟
  • 15篇刘伟
  • 11篇吴娟娟
  • 10篇周广东
  • 10篇商庆新
  • 10篇陆峻泓
  • 8篇王丹茹
  • 8篇祝联
  • 6篇刘方军
  • 6篇陈瑾君
  • 5篇张涤生
  • 5篇李卿
  • 4篇胡晓洁
  • 4篇刘彦春
  • 4篇王敏

传媒

  • 11篇上海第二医科...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细胞与分子免...
  • 4篇组织工程与重...
  • 3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实用美容...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分子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10
  • 5篇2007
  • 8篇2006
  • 8篇2005
  • 13篇2004
  • 16篇2003
  • 7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4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软骨蛋白聚糖Northern杂交探针的构建及其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构建人软骨蛋白聚糖 (aggrecan)探针 ,应用于整复外科研究中Northern法对aggrecan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 方法 取人软骨细胞 ,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 )扩增ag grecan球间区域 (IGD)片段。将纯化的RT PCR产物构建入 pUCm T载体 ,酶切及测序鉴定。32 P标记aggrecan探针 ,Northern杂交法检测人软骨组织和培养软骨细胞 (各 3组 )以及人正常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各 6组 )中aggrecanmRNA的表达。 结果 构建产物经鉴定 ,显示其包含了人ag grecanIGD的基因序列 ,与GeneBank已收录序列 (M 5 5 172 ) 10 0 %相同。Northern结果显示 ,该探针可用于aggrecanmRNA表达水平的定性和定量检测。对正常人软骨组织和体外培养人软骨细胞的aggrecan β actin的吸光度比值进行比较 ,发现其间 ( 0 .5 75 6± 0 .0 15 2 1.36 90± 0 .0 2 0 6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Northern杂交法可以对整复外科研究中常见的软骨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aggrecan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且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陆峻泓李卿刘伟吴娟娟刘德莉曹谊林
关键词:基因表达整复外科
骨形成蛋白-7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实现骨形成蛋白 7(BMP 7)基因在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稳定、长久表达。方法 :构建重组BMP 7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通过PT6 7包装细胞克隆 ,嘌呤霉素筛选、扩增 ,获得含BMP 7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液 ,直接感染骨髓基质干细胞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MP 7的表达。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重组BMP 7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并可在骨髓基质干细胞中表达BMP 7。结论 :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转染的靶细胞可表达BMP 7,为组织工程中骨和软骨种子细胞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祝联刘伟陈兵刘德莉刘方军吴娟娟陆俊弘曹谊林
关键词: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细胞中胶原蛋白的提取及ECL-Western blot分析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建立一种可简便、有效的胶原蛋白提取、纯化及型别分析的测定方法。方法用破碎、酶解和盐析3步法提纯胶原,用ECL-Westernblot测定细胞基质胶原(200例)、正常组织及工程化修复组织中的胶原(30例)。结果该法提取胶原的时间周期短,得率高于传统方法的2.5倍,纯度达到了PAGE纯化的水平。结论该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和无放射性污染等优点,为组织工程胶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测试手段。
刘德莉徐蓉吴娟娟夏万尧商庆新
关键词:BLOT
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软骨、肌腱缺损的实验研究
曹谊林商庆新刘伟崔磊刘彦春刘永涛刘德莉夏万尧吴娟娟
该项研究结合以往在免疫功能缺陷的裸鼠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肌腱的研究基础,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在具有完全免疫功能的自体哺乳动物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与肌腱组织;应用组织工程化软骨与肌腱,在自体动物体内,模拟甚至超出临床组...
关键词:
关键词:修复术动物实验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基因治疗淋巴水肿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基因治疗阻塞性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制成右后肢淋巴水肿模型;SD大鼠制成尾巴淋巴水肿模型。每种动物随机分2组,治疗组皮内注射人VEGF-C基因,对照组皮内注射生理盐水。测量治疗前后水肿部位体积变化;第3周取材,测VEGF-C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淋巴管增生情况。结果基因治疗后兔右后肢体积明显减少,其减少值分别为:治疗组(24.40±1.08)ml,对照组(5.80±1.9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治疗组VEGF-CmRNA及蛋白明显表达,而对照组则不明显;治疗组淋巴管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004),且管腔较粗。结论用VEGF-C基因治疗可诱导淋巴管生成,减轻或消除淋巴水肿。
周剑国胡学庆曹卫刚李圣利程开祥刘宁飞张涤生吴娟娟殷利民刘德莉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淋巴水肿基因治疗
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诱导真皮成纤维细胞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探讨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CDMP1)生长因子体外诱导真皮成纤维细胞向成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取包皮环切术后丢弃的真皮组织共3例,分离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扩增,以含10%胎牛血清的F12培养液加入CDMP1(终浓度为100ng/ml)进行诱导,未加CDMP1的作为对照。观察细胞多次传代后(P2、P5、P10)细胞表型分化情况;调整CDMP1浓度分别为10、30、100、300ng/ml,观察诱导后软骨细胞表型的变化;单层培养与微团块培养成纤维细胞分别体外诱导7、14d,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诱导前后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BMPR)、Ⅱ、Ⅳ、Ⅹ型胶原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诱导前后Ⅱ型胶原、SOX9、蛋白聚糖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CD29、CD105、CD106、CD166及细胞诱导后Ⅰ、Ⅱ型胶原表达。结果细胞多次传代后(P5、P10)仍可表达特异软骨基质Ⅱ型胶原与蛋白聚糖,Ⅱ型胶原阳性细胞率与P2诱导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MP1浓度为10、30ng/ml诱导7、14d,均未见Ⅱ型胶原与蛋白聚糖表达;CDMP1浓度为100、300ng/ml时,Ⅱ型胶原与蛋白聚糖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层培养成纤维细胞诱导14d后,软骨基质表达消失;微团块三维培养诱导14d,软骨基质仍保持表达。RTPCR检测诱导后ActRI/ALK2,BMPRIA/ALK3,BMPRIB/ALK6基因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在CDMP1生长因子诱导下,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体外扩增后可保持向成软骨细胞表型分化能力,细胞分化与CDMP1浓度、细胞三维培养条件及BMPR介导有关。
崔磊尹烁邓辰亮李宇琳杨光辉陈富国刘伟刘德莉曹谊林
关键词: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真皮成纤维细胞成软骨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脂肪来源细胞体外增殖规律及定向诱导分化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脂肪组织由整形外科吸脂术获得(19例,31.5±5.8岁)。酶消化法分离抽吸物中细胞,体外扩增至第10代,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累计倍增数目,明确其体外生长规律和增殖能力:通过对表面抗原CD29、CD105、CD106、CD166、CD49d、CD34、CD31、3G5等的检测分析脂肪来源细胞的群体组成;分别向软骨、骨、脂肪定向诱导,进一步明确该细胞群体定向分化能力。实验表明.每300ml脂肪抽吸物平均可获得5×10^7个有核细胞,体外扩增10代,平均每代倍增数目为1.59±0.224,累计倍增数目为15.53。流式细胞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干细胞相关抗原CD29、CD105、CD106、CD166等表达率均〉60%,但与造血系相关的CD34、CD31表达率也分别达到7.3%、29.2%。ADC向软骨诱导可检测到Ⅱ型胶原表达;向成骨诱导可见矿化结节形成.并可检测到AKP、Osteonectin基因表达;向脂肪诱导可检测到PPARr2、GLU-4、Leptin基因表达.细胞内有脂滴形成。脂肪来源的细胞获得量大,体外增殖能力强,并含有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细胞.有可能作为组织构建的种子细胞。
张英周广东杨平尹烁刘德莉崔磊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增殖分化潜能体外
应用GFP标记技术示踪裸鼠体内组织工程化骨的形成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应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技术,观察组织工程化骨体内形成过程中种子细胞的变化与转归。方法 用GFP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GFP-RV)转染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将其接种于β-磷酸三钙(β-TCP),形成细胞一材料复合物,移植于裸鼠皮下。术后8周,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碱性磷酸酶(AKP)染色和骨钙素(OCN)免疫组化检测功能蛋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对GFP进行示踪观察。结果 8周后,大体可见组织工程化新骨形成,组织学示新生骨小梁围绕材料孔隙生成,AKP染色和OCN免疫组化结果阳性,并可见新生组织内有呈绿色的GFP标记细胞,β-TCP部分降解。结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学结构与松质骨小梁类似。新生组织表达GFP,证实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形成来源于供体细胞。
袁捷刘德莉周广东苗春雷崔磊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Β-磷酸三钙供体细胞
重组hBMP7基因转染成纤维细胞及其表达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7腺病毒载体(AdCMV-BMP7)在人真皮成纤维细胞获得稳定表达的可行性。方法重组腺病毒载体AdCMV-BMP7经293细胞包装、扩增后,转染人真皮成纤维细胞。转染48 h后以免疫组织化学、RT-PCR等方法检测hBMP7基因在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合适的滴度下,重组腺病毒载体AdCMV-BMP7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转染48 h后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已转染AdCMV-BMP7的成纤维细胞内有大量的hBMP7表达,RT-PCR也检测到特异的hBMP7基因片段的表达。结论 重组腺病毒载体AdCMV-BMP7能够被转导入成纤维细胞内,并稳定表达hBMP7。
陈付国祝联刘德莉魏娴刘天一王敏柴岗王晓云周广东夏万尧崔磊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7腺病毒转基因技术成纤维细胞RT-PCR
BMP7腺病毒基因转染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BMP7腺病毒基因转染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体内的生物学功能影响。方法抽取羊的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用重组骨形成蛋白7腺病毒(adenoviru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Adeno-BMP7)转染(M.O.I=100)70%-80%融合时的第二代细胞,三天后分别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Western-blot、钙结节染色以及珊瑚和细胞复合物皮下回植。结果在体外:细胞超微结构观察显示Adeno-BMP7基因转染后的BMSCs的物质合成代谢功能活跃;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Adeno-BMP7基因转染对BMSCs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Western-blot检测证明转染Adeno-BMP7后的BMSCs有BMP7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染色表明转染Adeno-BMP7后的BMSCs可形成较大的钙结节。在体内:转染Adeno-BMP7的BMSCs可明显促进新骨的形成,与没转染Adeno-BMP7的BMSCs有差异。结论Adeno-BMP7转染可促进BMSCs的体外成骨定向分化,Adeno-BMP7转染后的BMSCs具有更强的体内成骨能力。
祝联周广东陈付国刘德莉崔磊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重组腺病毒骨形成蛋白7骨髓基质干细胞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