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鹰
- 作品数:28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烧伤感染创面细菌及内毒素的淋巴入侵途径和对局部淋巴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通过检测绿脓杆菌感染烧伤创面引流淋巴结的绿脓杆菌和引流淋巴液的内毒素含量来研究其淋巴入侵途径,并探讨绿脓杆菌对局部淋巴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将大鼠双侧后腿浸于99℃热水13s,造成约8%(每侧4%)全层皮肤烫伤,伤后15min,单侧后腿(随机)给予绿脓杆菌菌液0.5mL(1108cfu)皮下注射,分为烧伤+感染腿组(A组)和对侧烧伤腿组(B组),实验分为3个时间点:烧伤+感染后6h(6只)、烧伤+感染后24h(6只)、烧伤+感染后72h(6只)。C组(6只)为假烫伤组。收集双侧髂总淋巴结输出淋巴管内的淋巴液和髂总淋巴结。应用鲎试剂显色基质法检测淋巴液的内毒素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淋巴液TNF-α水平,应用细菌培养法检测淋巴结细菌数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结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结果烧伤+感染后6、24和72h,A组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B组(P<0.01),内毒素水平,A组显著高于B组(P<0.01),淋巴结的活的绿脓杆菌数量与淋巴液的内毒素含量无相关关系(r=-0.14,P>0.05)。烧伤+感染后6、24和72小时,淋巴液TNF-α水平,A组显著高于B组(P<0.01)。烧伤+感染后6和24h,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烧伤+感染后72小时,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烧伤创面的绿脓杆菌和内毒素能够通过淋巴途径入侵机体,能够引起局部引流淋巴结的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可能抑制局部免疫功能。
- 刘海鹰王坤赵焕童张林清吴学田王岐刚冯彩霞李彩虹
- 关键词:烧伤绿脓杆菌淋巴液内毒素CD4^+/CD8^+
- 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被引量:2
- 1993年
- 自1991年以来,应用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逆行皮瓣6例,食指背侧皮瓣2例,中指背侧皮瓣3例。皮瓣全部成活。我们还对皮瓣的应用解剖、手术方法及有关技术要点进行了讨论。
- 王少华刘文忠周晓利刘海鹰赵焕童张林清房志明
- 关键词: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术
- 浅Ⅱ°烧伤创面保留水疱皮及保留时间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浅Ⅱ°烧伤创面水疱皮是否保留及保留时间。方法选取潍坊市人民医院烧伤科2017年3月~2019年6月符合纳入条件的双手烧伤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于伤后3d,6d,9d,12d 4个时间点去除水疱皮,然后观察记录换药次数、疼痛分值、渗液总量,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保留水疱皮的时间越长,其换药次数少、换药时疼痛分值小、渗液总量少(P<0.05)。结论浅Ⅱ°烧伤创面应保留水疱皮,且在伤后第12天左右去除水疱皮最为合适。
- 王坤刘海鹰孙树栋张玉玲王歧刚王晓凯
- 浅Ⅱ°烧伤创面水疱皮保留不同时间水疱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浅Ⅱ°烧伤创面保留不同时间水疱液的细菌学状况。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条件的40例浅Ⅱ°双手烧伤患者,分别在伤后3d,6d,9d,12d 4个时间点去除水疱皮,同时行水疱液细菌培养。结果 A,B,C,D 4组患者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随着水疱皮保留时间的延长,细菌数量逐渐增多,但细菌数量均未超过105CFU/ml这一界值。结论从水疱液细菌数量方面考虑,浅Ⅱ°烧伤创面水疱皮可以保留至伤后12d。
- 刘海鹰王坤张玉玲王岐刚
- 关键词:细菌培养
- 激光打孔冷冻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的实验研究
- 刘海鹰王坤商小鹏王岐刚冯彩霞
- 应用领域:该任务属于卫生应用领域技术原理:利用激光微孔与液氮冷冻相结合技术,制备激光微孔冷冻异体真皮,探讨其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在全层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性能指标:激光微孔异体冷冻真皮制备简单,成本低。通过大鼠动物实验发现...
- 关键词:
- 关键词:动物实验
- 多种物理及化学手段联合序贯治疗颈部深度烧伤瘢痕的探讨
- 2001年
- 赵焕童刘海鹰周晓力王歧刚
- 关键词:颈部序贯治疗康宁克通深度烧伤瘢痕组织压力疗法成肌纤维细胞
- 中指背侧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学被引量:1
- 1994年
- 对30只成人尸体手的显微解剖,发现中指背侧岛状皮瓣的营养血管为第2掌背动脉(SDMA),它是一条起自桡动脉腕背支的动脉,属于线型血管;每条动脉均有两条伴行静脉。皮瓣切取范围远端可达中指基节背侧中远1/3交界处,指两侧可达侧中线。该皮瓣的神经为桡神经浅支。
- 王少华程永增刘文忠赵伍修刘海鹰王燕华赵华盛
- 关键词:第二掌背动脉解剖学外科手术
- 康复新液联合生长因子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康复新液及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148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深Ⅱ度烧伤患者45例,随机分为A、B、C 3组,A和B组为对照组,C组为实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分别单用康复新液(A组)和bFGF(B组)处理创面,C组采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处理创面,观察各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减少,7d内创面的细菌检出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效果良好,可广泛使用。
- 高兵权郭金龙刘海鹰刘新庄冯恒超周金龙
- 关键词:康复新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肿胀术在深度烧伤切削痂手术中的应用
- 2003年
- 赵焕童周晓力刘海鹰王歧刚吴学田张林清
- 关键词:深度烧伤切削痂手术
- 第Ⅱ掌背动脉岛状皮瓣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
- 1994年
- 通过30只成人尸体手第二掌背动脉的解剖学观测,发现该动脉是一条起源于桡动脉腕背支的典型的干型血管,以其为营养血管可形成轴型皮瓣。该皮辦可顺行、可逆行,可形成类似于食指背皮辦的中指背皮瓣.临床已应用7例,6例为电烧伤,1例为热压伤。3例为顺行皮瓣,4例为逆行皮瓣,除1例中指背皮瓣远端尺侧少许发生坏死外,余均成活良好。我们对该动脉的起源问题,供血范围及手术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
- 王少华程永增刘文忠赵伍修周晓利刘海鹰
- 关键词:第二掌背动脉外科皮瓣显微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