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炎欣
- 作品数:28 被引量:173H指数:6
- 供职机构: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课题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路向——基于汉娜·阿伦特“行动”理论视角被引量:4
- 2014年
- 汉娜·阿伦特的"行动"理论具有深刻的教育学意蕴,为我们理解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行动路向和实践视角。"行动"理论指导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直面教育实践本身,注重教师专业成长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师在行动中探究、反思,生成实践性知识,走向与学生的视域融合。
- 刘炎欣刘金苑
-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 论基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教育结构
- 2008年
-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经济起飞、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进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教育、交通、环境、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公共服务的有效提高是这一过程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推动力。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顺利地推进城市化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要发展,作为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先导作用的城市教育必须凸显其核心作用。探讨基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教育结构,不仅对城市及其辐射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教育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 刘炎欣赵鹏
- 关键词:城市化
- 合理与背反:“规训”视野中的国民性——兼论与人的社会化的相关性被引量:11
- 2014年
- 人的社会化是人的意义生成和价值生成的过程,也是人的社会属性得以确立的过程,进而形成一个民族、国家特有的价值观念、精神气质、思维方式、性格特点以及行为方式等民族特性和国民特性。人的社会属性的形成和国民性的确立离不开必要的"规训"。从福柯的"规训"理论视角思考国民性,通过"规训"的技术化运作,建立敛聚关系,以权力技术运行的敛聚关系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表现为不同形式的权力和规范来完成人的社会化,并确立国民性。知识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意蕴,产生了身体的有用性和生产性。但规训的过程也充斥着负性背反,需要理性辨析。
- 刘炎欣
- 关键词:国民性
- 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源于人类社会生活之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性是人类的特性,是人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程中其社会规范、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诸社会化特性的内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特征,也是人的社会化的内容和结果。儿童社会性发展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刘炎欣
- 关键词:社会性儿童发展教育意义
- 教育交往的哲学思考被引量:1
- 2011年
- 教育交往是发生在教育中的师生、生生以及参与其中的所有人的精神世界的相互作用。它不仅包含着知识、思想和意义的传达,更包含着对对方心理状态的体验与移情。教育交往必须建立在交往者主体性、生成性、交互性、理解性的基础之上,才能给教育以真正的活力。
- 刘炎欣
- 关键词:交往教育交往教育哲学方法论
- 教育理论何以关涉生活智慧
- 从学理渊源而言,生活智慧是教育理论的核心主旨。然而产生于大工业背景下的教育学在哲学化和科学化的追求中遗忘了生活智慧的生成,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品性培养消减,导致教育理论的迷离与生活智慧的阙如。时至今日,教育实践困境的不断加...
- 刘炎欣陈理宣
- 关键词:教育理论
- 身体的“权力重负”——福柯刑罚思想的身体视角被引量:3
- 2013年
- 在福柯的学术话语中,身体是权力的基点,是刑罚的受体。从身体的视角考察福柯的刑罚思想,可以发现,身体负载着权力、规训、控制、监禁等诸多法律意义。通过身体改造灵魂,使刑罚走向理性化和制度化,人的社会意义进一步澄明。
- 刘炎欣赵鹏
- 关键词:福柯身体权力刑罚思想
- 教育学何以“回到教育本身”——一种现象学教育学的省思被引量:6
- 2015年
- 理论形态的教育学与实践范畴的教育活动之间的疏离使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屡遭诟病,体系化的自足系统无以对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导致教育学科发展的僵化。"回到教育本身"是现象学教育学的理论思维,还教育学以实践理念和人学视角。
- 刘炎欣蔡兆梅
- 关键词:教育学现象学教育学
- 教育学何以回到"教育本身"
- 理论形态的教育学与实践范畴的教育活动之间的疏离使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屡遭诟病。体系化的自足系统无以对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导致教育学发展的僵化。回到"教育本身"是现象学教育学的理论思维,还教育学以实践理念和人...
- 刘炎欣蔡兆梅
- 关键词:教育学教育本身
- 论新媒体时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建--基于“公共领域”的语境分析
- 2017年
- "公共领域"具有久远的学理沿革,兼具多数性、公开性、舆论导向性、公众影响性等诸多特性。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期而至,教师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在公共领域的"言"与"行"将受到新的考量。新媒体时代身处公共领域的教师的公共权利、公共服务、公共言行日益受到社会的监督,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须由自为走向自觉。教师职业道德约束机制的构建以教师道德修养的自觉提升为核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职业观,以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力量约束自己,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生命自觉去唤醒生命的存在。
- 刘炎欣
- 关键词:公共领域新媒体时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